
(原创:2022-08-08 洛阳日报 掌上洛阳)
“唧唧唧唧”“吱吱吱”,“唧唧唧唧”“吱吱吱”……
我是被这热闹的声音叫醒的。
窗外漫山碧透的树林中,正在上演一场规模宏大的音乐会。虽然看不到演奏者和演唱者,但我还是被那天然的旋律吸引,走近它,倾听它,沉浸其中。
这样规模的大合唱、多重奏,是谁在统一指挥?是谁在策划和导演?是它们千百年来的传唱之作,还是新近编排的节目?
我猜想,这亿万棵树木中,应有万千种鸟类在栖息。方圆几百里内的鸟儿,该都聚集到了这里吧。
这里面应该有不少高水平的歌唱家、演奏家。你专注地去分辨,那里面有高声部低音部,有主唱伴唱,有领衔伴奏。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四声杜鹃的声音格外清脆,叫了几声,便消失了。也许是作为特邀的嘉宾来客串演出,在这里唱完一曲,又到别的山林去了。
听这里,“唧唧”两声后,稍事停顿,又“唧唧”两声,有的则“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地反复咏叹。
听那里,一种清脆的“啾啾”声,三声?四声?靠近林子,“啾啾啾啾”,也是四声。
许是看到有热情欣赏的观众,鸟儿们演唱得更起劲了。
此时,如剪纸一样贴在天上的下弦月,银润清朗。那边山头裸露的山石渐渐被镀上了橘红色。几分钟后,山石又渐变为金黄色,金黄色的面积渐次扩大。天色由浅及淡,由淡变深。天彻底亮了。
及至早餐后再来观看,每个山头都醒了,每一片树林、每一片叶子也都醒了。
到山顶上去看看。一路曲曲弯弯,两侧树高林密。一棵棵落叶松,笔直高耸。我们已来到了森林氧吧观光区。宣传栏上介绍,这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高达8.5万个。那就停下来,大口呼吸这清新纯净的空气吧。
林下有一大片莲叶,却是无水种植。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旱莲的草本植物。莲叶的深处,有几个人在拍视频,未见其人,先听到了悠扬乐曲伴奏下的抑扬顿挫的诵读声。
朗诵者是位女士,她精神饱满,气质优雅,声情并茂,完全投入到了自己的朗诵中。
落叶松挺立着,旱莲叶静伏着,不少游客被吸引了过来。朗诵者深情的演绎,仿佛与森林产生了共鸣,动物界与植物界有了一次别样的对话。
我们上栈道时,又听到了她的诵读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临近中午,在一开阔平坦处,我们选择了一家小饭铺吃饭。坐下来,更觉山风清凉、山林清幽。
游客来来往往,有拖长辫的、穿短裤的,有高考结束的青年、退休赋闲的老者。各色人等,一拨又一拨。
午饭后,来到通天门。仰头看,一层层台阶,没入在幽深的山林中。据说台阶有3000多个,上吧,走出来就是要上上下下、爬山戏水的。
刚开始还可以,你说我笑。上了几百个台阶后,我感到有点儿力不从心,因此选择了止步。其他几位朋友却余勇可嘉,坚持要登顶。
约莫两个小时后,他们回到了山下,一个个眉飞色舞地向我讲述登上山顶的快感和陶醉:群山莽莽,乱云飞渡;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我脑补他们登顶的画面,似乎听到了他们站在山巅、俯视群山、直抒胸臆的呼喊声:“喂——我来了——”
这喊声,是胜利后的喜悦。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是啊,有志者事竟成,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实现心中的愿望或梦想。
离开栾川龙峪湾,我一直在回味山中的见闻。此次龙峪湾之行,我听闻的或联想的都是人家的声音,我的声音呢?
我想说的是,龙峪湾,是寂静的,也是生机盎然的;有远离生活的静谧,更有无处不在的生活的声音……

作者简介:冯清利,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洛阳市文联委员,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洛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洛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洛阳市宜阳县文联主席,《河南文学》签约作家。散文刊发于《三门峡日报》《信阳日报》《洛阳日报》《郑州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日报》《人民铁道》《小百花》《老人春秋》《牡丹》《北方文学》《河南文学》《西部散文选刊》《中国铁路文艺》及中宣部“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洛阳学习平台。出版个人散文集《一路好奇》(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