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指错有奖”
◎沈五群(河北)
前不久,我高兴地收到《作家故事》微刊宋新强主编的电子聘书,喜被这家别具特色的文学平台聘为第二届专栏作家。
同时,宋主编还果断推出作家栏目特色活动,明确规定专栏作家专稿发布后,一律实行千字三十元奖金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作家专稿创作质量,严格杜绝错白字,避免一粒鼠屎坏了满锅汤。宋主编匠心独运,大胆尝试“指错有奖”的新举措,且掷地有声,说到做到,很快便为发布稿件的栏目作家发了奖金,并为有关指正错别字的读者,也及时以红包方式转发了奖金。
顿时,作家故事总群的广大文友格外感动,不约而同为宋新强主编推出的特色活动,击掌喝彩拍案叫好,一时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数年前,我的堂哥刚刚60岁拐弯,便突然患上老年痴呆症。虽经多家医院诊治,病情依旧不见好转。因此,堂哥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日趋糟糕。
时光荏苒,一晃我也年过花甲,心里不免有点担惊受怕。为防患于未然,我果断拿起尘封已久的笔,振作起来重操旧业,运用码字技能强化心脑日常锻炼。
退休前,由于我从事多年的信息宣传和公文起草,具有一定的码字基础。于是,很快便与省内外诸多文学公众号挂上钩,成为骨干作者,几乎天天有诗文在网络平台发布推出。
忙碌数年后,由于常在手机上用指头码字投稿,做梦也想不到会顾此失彼,引起耳聋眼花多病缠身。
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立马命令我少玩手机少码字,明确规定一天最多玩三个小时手机,否则就关掉网络信号。无奈,我便忍疼割爱,蓦然与诸多公众号一刀两断,并不再无休止地阅读文友的作品,天天点赞点评。
然而,我却继续与《作家故事》公众号及总群文友们保持密切联系。我之所以对《作家故事》公众号格外偏爱痴迷,是因为这家公众号别具一格值得青睐钟情。
特别值得我佩服和敬仰的是,《作家故事》微刊宋新强主编,一心扑在打造文学创作平台的事业上,具有超强的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先后推出了“好故事征文”“精彩留言评选有奖”“第一、二届栏目作家优秀作品选登”及在作家栏目中对选登有稿费的作品进行“指错有奖”活动,别开生面地把作家故事网络平台,引人注目办得是风生水起,办得是有声有色,办得是红红火火异彩纷呈!
尤其是作家故事微刊推出“指错有奖”活动后,由于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具有满满当当的正能量,并在短期尝试中可以敲山震虎,有效减少错别字,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中国方块字源远流长单字繁多,仅仅日常常用字便高达6000多个,其中多音字、一字多义字比比皆是,灿若繁星。实在令人难以牢记在心,稍不留神便会错字迭出,防不胜防。
甭说我们这些个业余爱好的草根作家,即便是有名的专业作家,也难免在文章中隐藏的错字和白字。
自古以来,广大读者对文章中的错别字是深恶痛绝,甚至于达到了恨之入骨的程度。
因此,作家故事微刊宋新强主编,才果断在第二届专栏作家中,尝试推出“指错有奖”新举措,旨在提醒广大专栏作家,在捕捉灵感即兴创作时,一定要认真筛选甄别,反复审核校对,尽最大努力减少错别字。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在一日三餐四季轮回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谁也难免失误出错。
其实,即便是是圣人孔子,当年还犯过以貌取人的过错哩,何况其他普通的人呢?
铁的事实证明,自古至今,天下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自然也沒有完美无缺的活动和举措。
“指错有奖”活动推出后,虽然宋新强主编再三强调,这一活动仅限于在专栏作家发布的专稿中,单独指正错别字,而文中有关生硬别扭的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等其他错误,均不在指错有奖范围。
正是由于“指错有奖”活动本身的单一,这才明显存在简单偏见的缺陷。
果然,在这一特色活动推出不久,本群老作家李庶铭和刘文奇二位老师,便先后站出来,公开对“指错有奖”发表各自的质疑和看法,并提出了颇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虽说他俩的质疑偏离“指错有奖”的主题范围,尽管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偏离,但心宽似海的宋新强主篇,依然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再三说明此次“指错有奖”的重点,是专栏作家专稿中的错别字,而与病句错词和标点符号失误等一律毫无关系。
连日来,每每夜深人静,我便悄悄对“指错有奖”这一活动进行反思,一缕缕一条条认真过“电影”对照筛查,反复思考和探索,终于从一团乱麻中,理顺出个头绪,并琢磨出一个自我认为可行的方式方法来。
简单的说,就是把“指错有奖”的理念,稍微更换一下参与对象即可。
具体来说,是否可把由读者指错有奖,更换为栏目主管编辑来“指错拿奖”?是否因地制宜制定一个制度,把有关编辑的责权利挂钩,强调编辑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切实在编辑过程中,全力以赴辑纠错别字,并详细登记上报总编核实,然后从专栏作家所发稿费中扣除,根据纠正错别字多少,按规定奖给编辑。
这样一来,不但为专栏作家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再写文章时,一定要认真反复审核纠错,以免因出现错别字而丟了稿费。
同时,纠错有奖不但有效调动起编辑尽职尽责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把文章中的错别字,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提高了《作家故事》微刊的质量和信誉,恰到好处避免了错别字的危害。
如此举手之劳,便把“指错有奖”活动的缺陷和漏洞,一步到位充实完善,再无不妥之嫌。
如此一石多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
沈五群,河北邢台人,笔名高云。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曾应邀编纂出版邢台县党史第三册,并被《邢台县志》聘为特邀编辑之一,著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等散文游记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