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门口看夕阳,也一样追求我的诗与远方。
日落西沉的时候,天气也凉爽了许多。领着小女在街上溜达的时侯,时不时能看到三两个人或一个人,举着手机对着天空拍照,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起初我以为拍飞机,原来在远处的山巅正挂着一轮血色的太阳,红彤彤的,把天边的云彩都染红了。人们是被日落的美景给吸引了。看到如此的美景,我当然也要驻足欣赏一下。美好的东西是大家追求的,我也没有例外。
生活在当下的人每天为生活所累,为车子票子房子拼搏,他们眼前所见,耳朵所闻,大多是世俗的追求,谁还有时间去追求摸不着、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如果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他会被当成一个异类,或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追求丰厚的物质享受固然是没有错的,人总得吃喝拉撒,先得满足这些动物性的欲望,才能去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否则无从谈起。如果纯粹追求动物性的满足,是不是有些低级趣味。当你吃喝之后,满足了口欲,感觉欠缺了些什么?当你欢愉之后,难免有些无聊和寂寞,精神无所寄托呢?
就像那首歌里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总不能每天忙着眼前的苟且,而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即使我们得到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但心理的欲求始终得不到满足,时不时地冒出空虚和无聊,心里空落落的。
人到中年,生活稳定后,每天上完班回到家,整个人就是虚空的,也不看书,也没有其他活动。整天与手机为伍,可玩过之后才知道更加空虚和寂寞,心里没有着落。自己想着做些改变,督促自己多看书,多参加一些文体类活动,多出去转转,欣赏大自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总算让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重新合一了,心里踏实很多。我便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与物质追求无关的事情,比如,在家时多读书或练字,但我更喜欢去田野。我会在凡众里寻找美,在细微中发现奇迹,我会为枯萎的花朵感伤,会为日落而感慨,会为街上并行的一对老夫妇而感动,也写过落日下坐在长椅上的女子的写过唯美,这是不是就是诗和远方呢?
记得温家宝总理写过《仰望星空》这首诗,诗歌大气磅礴,为追求理想勇往直前。我们不能只低头看着眼前,还应该偶尔抬头仰望天空,探寻诗和远方。
还好大家吃饱喝足了以后,已经开始关注诗和远方。你看,街上正在拍夕阳西下美景的人们,日落西山本与他们的物质生活无关,可血红的太阳激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你看,曾经人员稀少的图书馆,现在也是座无虚席,人们像沙漠里的沙丘,正在大口地吮吸知识的雨水。你看,社会上出现很多文学创作的人,他们写诗、写散文、写小说,虽然看得人不多,但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表达心中所思所想,何其快哉!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看似不能吃不能喝的行为、举动,恰恰是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恰恰是填补内心空洞的内容。
我站在村边看夕阳,感叹着自然的神奇,看着流动的云霞,好一幅壮阔美丽的彩绘图画,我想夕阳看我应如是。不断有美丽的云出现,也不断有飘向远方模糊了身影的云,我差点喊出来:“别走呀,你要去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