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 兵 连

我身后的就是70年代的开原火车站
1、站 岗
入伍后新兵连集训,我被分到二排三班。最初的任务是学习部队的“三大条令”,即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集训就是从部队的队列训练开始的,每天立正,稍息,齐步走,对我来说再容易不过了。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队列动作,我都能运用自如,在队列训练时,我的姿态,军容和协调一致的动作,经常受到班长的表扬,新兵班长叫李东,是长春老乡,对我一直很好。他有时还让我给班里同志做示范,我在学校里有基础,为此,我还有点沾沾自喜。
最让我头疼的是整理内务,它不是理论学习那么简单,而是必须坚持“标准”,把行李打成“豆腐块”,把背包打成“一条线”,从“提高战斗力的根本标准上”提高认识,要求自己。可我还是怎么努力也做不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很蠢,很笨。从我当兵到部队的第一天开始学习整理内务,到真正叠好被子,用心学习了半年。在新兵连为了叠好被子,我得起大早,记得每天早上,正常是五点半起床,我都是四点半就起来整理内务了。
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战友王俊,他是我的邻铺位的前郭老乡。他看我真着急,就亲自动手帮我整理内务,他用两块木板撑起折角,把叠起的两层被絮用板子拍平,再捏出一个直角,平面直角立即就显现出来了。他还用木条将床单撑起,嘴里含着水喷出的雾气,把床单整理的就像块面板,我都舍不得去碰一碰它。我还把这个技术总结为“擀、压、扣、捏”四字法。从那儿以后,我就主动帮王俊写信,代写家书。战友的情义在我们之间,一点点的建立起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了。
白天队列训练,晚上站岗值班,这是每个军人都经历过的。我记得在新兵连的一次站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天月光好极了,像水银铺在地上,一片光明灿烂,凉气从大地里漫过来,使得营区里感觉冷森森的。我背着冲锋枪,从岗楼里走出来,老远的听见围墙外边有响声,心里就不争气的紧张起来。营区的四周用铁蒺藜和一条边沟隔离出来,边沟里有积雪、干草和树叶,我发现,这声响就是在那里传出来的,我大喊:“口令”!对方不答,再喊:“你再动我就开枪啦!”可对方还是不理我,还在动。我们站岗,只配带武器是没有子弹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情况非同小可,而且事态还在进一步发展,一定要出大事了。我急忙跑回岗楼里,因为那里面有警报器,条令上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拉响警报预警。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一个低沉的声音,又传过来,“吭~哧,吭~哧”,是猪的叫声……这时我才发现,豆大点汗珠顺着帽沿掉下来。

新兵班长李东

李东,何通宇和我
2、近 视 眼
新兵最怕紧急集合,紧急集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从睡觉时衣服的摆放,如何打背包,如何在行进中跟上队伍,使自己的背包不散架,跑步时随身的东西不发出声响,都能看出一个新兵是否可以在部队的队列中过关。而我们在新兵连的紧急集合,早已被人“暗示”了。那天晚上,刚吹过熄灯号,就听到了警报声,我当时连衣服都没脱,行李也早已按要求打好,穿上鞋就往外跑,谁知道操场上已经站满了人,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出发的命令就下达了。
我们趁着月光,沿着田间小路,走了一个多小时。因为眼睛近视,我就一再叮嘱王俊,有沟有坎儿的地方,一定要提醒一下。他说,记住夜间走路的口诀:“黑泥、白水、黄干道”,看着前面的人,跟着迈步就最简单不过了。我的近视眼很快就被人发现了,他们故意在我面前跳来跳去,我也跟着一蹦一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得我莫名其妙。
我和每一个新兵一样,浑身都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无论干什么都从来不感到累。当新兵都要“学雷锋,做好事”,我当然也不例外。早上,我把班里战友的脸盆摆好,然后用水桶分别往脸盆里倒水,可我把水桶都翻过来了,还是没有一滴水出来,当场所有的人哄堂大笑,有人笑的已经直不起腰来了。我根本就没有看到那是一只空桶,因为那桶是胶皮的,凭着它的重量,我感觉不到桶里没有水。类似这样的“陷阱”,我不止一次的被坑害过,但我无法反抗,因为,在前郭接兵时,王指导员就明确指出:想当兵就别戴眼镜。在上火车前还叮嘱过,把眼镜放在包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能戴,起码要坚持三个月。我当时就承诺:“请首长放心,我保证说到做到!”
那天晚上,全团观看县戏剧团的慰问演出,观看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我坐在最后一排,神情恍惚,舞台上人影和剧场里人头形影交错,后面的人都站着看戏,只有我坐在原地,显得孤苦伶仃。王指导员悄悄地走过来,他说:新兵连快要结束了,你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咬牙挺过去。他根本没有给我讲话的机会,转身就走了。
我已经记不得参加新兵连最后的日子是怎么渡过的,甚至佩戴红领章,红帽徽和发枪的那个神圣的仪式,也被我忘记一干二净,这让我很是遗憾。不知道我的那些新兵战友,是怎么度过那个即幸福光荣又令人激动的时刻?

王俊和我

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
3、新兵
在整理过去的书信中,偶然发现最早在新兵连期间的两首小诗,时代气息十分浓厚,可谓“青年小品”。现在再看,别有一番滋味。
(一)
这一身绿色的军装
将永远留住我的青春
这一方绿色的背包
正告诉我离开了家乡
父母的话都记下了
从今天起我已经是一名战士
个子多高 大山难比
胸怀多宽 沧海难量
遇到火 我应当是水
碰上铁 我要变成钢
从今天起 我要踏上新的征程
保卫人民 保卫母亲 永远担当
祖国驱车 我就铺路
祖国建设 我做栋梁
祖国山河 我持枪保卫
祖国为您 我无尚荣光
作于 1970年12月28日
(二)
下了火车 又上了汽车
旷野之间 看见了哨所
辽阔的祖国大地
今后全都在心上搁
把泰山 黄山扛在肩上
把黄河 长江流在心窝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是刀 就在坚石上磨
这就是军人 要走的路
过了河滩 又爬山坡
摔了几个跟头 又算什么
打了几个血泡 眨眼就过
排队 一个跟着一个
寒冰 犹如刀割
攥上一把雪团擦擦手
刀蘸雪水刚好再磨 作于 1971年元月10日

作者简介:
刘铁军,吉林长春人,长期从事交通规划工作,多有学术论文发表。2013年退休,开始散文诗歌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