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复归本然 风范尽显(下)——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美协主席王明明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复归本然 风范尽显(下)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明明先生
聆观他的作品,我不禁被他娴精的中国画笔墨所惊叹和吸引,仿佛被带到一个如梦如幻的境地之中去。而对于王明明先生的创作风格及独特的艺术手法,我早有所闻。采访先生之前就曾有媒体这般介绍说,王先生的风格一向力求通透传统,且强调意趣。以文人画恬淡美与现代意识相融;以传统笔墨精神与生活深度相融,别具新风。也正是这些听闻的吸引,使我不得不带着长久以来的仰慕之情与这位“大家”来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王先生接着讲道:水墨人物画的造型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绘画语言问题,而是对中国画艺术的整体认识问题。齐白石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把中国艺术的造型问题、审美特点都能概括到位,假如齐白石没有诗、书、印等各方面的全面修养和感悟,他不可能对中国画最本质的艺术规律认识得这么清楚。所以我反复强调,画中国画必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研究,要找出其中的规律,进入传统的源流,这样才知道中国画最本质的审美精神是什么,法度是什么。懂得了法度,再加上长期的修炼和独特的生活感悟,慢慢就会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如果不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画的传统问题,只是从技法到技法,从语言到语言,那是舍本求末。就像现在有些人物画家,不懂得中国书法,不懂得山水、花鸟,让他回归传统,怎么回呢?
讲到这里,我不禁豁然开朗,对王先生独到的艺术见解表示深深的慨叹和赞许。

我又问道:以您的地位来看,您是画院院长、文化局长、美协主席、政协常委等,兼有多种社会身份,事务很多,定会为此耗费大量时间。那么您又是如何安排创作与工作之间的时间冲突的呢?
王先生笑着说道:我主持画院工作已经多年了,这些年可以算是我工作最繁重的时期,头绪多,兼职也多,包括文化局、政协,每天都有会,可以开出多种不同的会,还要不断地转变角色,要开不同的会角色就得转变。我在院里面是院长,到文化局是副局长,到政协是委员,到美协是主席,角度不断转变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些不同的问题,所以工作非常繁杂。可是人家问我怎么能挤出时间?我是把没有必要的和可以省掉的应酬都省掉。减少应酬,减少没有必要的社会交往,把本职工作做好,剩下的时间就专心画画,就是这么简单。艺术家最后留下的是作品。我回到家里,自己的天地是不受人家打扰的。把时间调配好,如果给我半天时间,我不画画,但可能看书、写字或者研究一些问题,可以非常快地安静下来。

我顿时了悟,固然工作忙碌,会致使人疲累难支,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却是创作的源动力,这是多么引人深思的一种艺术追求啊!
王先生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并对此说道:对,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我调节,因为有很多烦恼的事情,也有很多棘手的事情需要解决,解决完了踏实了,解决不完也不要过多的想,想多了也没用。一个人任何时候要有公心,办事的时候要有公心,对待社会要公正,这时候心里就没有障碍。所以在工作中我追求做事不一定完美,但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都放在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做更多浪费时间的事。所以在利用时间的时候,我是有选择的,包括画院策划什么样的展览,面对社会要做出什么样的服务。这个选择就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做更大的事情。作画也是一样,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把它发挥到极致。
时光在静逝,短暂的采访结束了。可王先生认真而有深度的见解和言说还徘徊在我的耳边,久久不能消失。相信王先生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会激励后来人奋发向上!也相信他在艺术领域的独特风貌及对艺术的求索和坚定信念,会谱写出一曲最唯美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