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体
赋立秋
文/陈善虹
倏忽立秋至,天高暑气收。
停云添韵妙,细雨打窗柔。
湖上红莲谢,杯中绿蚁休。
七律•立秋
文/刘永国
昼夜依然暑未休,风来爽气感临秋。
水边支伞蚊方虐,阴下微凉汗续流。
消热掀云频落雨,泛黄涌穗饱弯头。
野人体
《初秋•蝉》
秋虎狂傲秋蝉噪,
迷恋高枝唱情谣。
一生一曲芳心醉,
双宿双飞魂梦销。
繁衍孕育遵天道,
子嗣埋名沃土熬。
素年锦时坚壳破,
拨云见日又振铙。
——卦台野人
注:“铙”(读nao二声),一种击乐器,这里代指雄蝉腹部的发音膜。
立秋时节
文/春语芳华(甘肃)
一)
烈日炎炎暑气怔,秋时已至意澄明。
蓝天高远白云淡,大地丰收换季风。
水月池蛙鸣静夜,山坞篱犬吠人声。
城中日月今空巷,疫禁门关笔运锋。
二)
斗转星移物候秋,蝉鸣未止热伏纠。
晨曦唤醒太极舞,检测阴阳老少究。
调度油盐安五脏,乡村支助菜蔬筹。
安心躲避自由梦,四季春秋任我悠。
壬寅立秋(新韵)
文/新区
未告中伏乘势至,相依雌虎汗珠流。
夏粮放眼将收尽,玉麦高梁孕晚秋。
七律·立秋
文/玉格格(福建)
谁唱天凉好个秋,骄阳依旧暑何收。
怎堪窗外蝉直闹,忍见田间汗满流。
枫叶无霜难举火,荷花有色不知愁。
携壶且待金乌坠,月满江湖可泛舟。

卜算子 立秋
文/老杨(厦门)
炎夏昨天归,
新季应时到。
滚滚西风浮云飘,
五彩田园俏。
景美不似春,
丰收辛劳报。
等到五谷登仓时,
百姓皆欢笑。
(步毛泽东诗韵作)
入秋
文/李桂兰
暑热漸退已入秋
秋风微凉意觉舒
舒爽熙怡观美景
景色斑斓眼底收
七律*立秋抒怀
文/杨绍楚(湖北赤壁)
夏去秋来早晚凉,单衫逐步换新裳。
高粱慢慢露红脸,中稻微微泛浅黄。
庭院梨葡离树架,养箱鲤鲫闹池塘。
今年硕果待收获,祈盼神灵保护航。
立秋随笔
文/王建华(河北承德)
立秋依旧暑期名,湖上撑舟荡桨轻。
能见沙鸥低宇绕,可听稻谷笑声盈。
金风送爽逍遥醉,游客沾津任意行。
心事怎随流水去,从容投笔寄深情。
浪淘沙令•立秋吟
(南唐•李煜体)
文/王省南(浙江)
知了柳梢愁。暑去逢秋。离离原上草清幽。一夜轻寒吹大地,金染田畴。
木叶坠神州。季候难留。枯荷孑立白芦头。别样风光邀挚友,陶菊凝眸。

立秋随笔
文/王建华(河北承德)
立秋依旧暑期名,湖上撑舟荡桨轻。
能见沙鸥低宇绕,可听稻谷笑声盈。
金风送爽逍遥醉,游客沾津任意行。
心事怎随流水去,从容投笔寄深情。
五律•母秋抒怀
文/姚会昌(吉林)
母秋如老虎,处处想伤人。
地烫车轮裂,天阴气浪频。
戍边站岗苦,建屋码砖辛。
我等闲情客,当思劳作民。
五绝.立秋
文/福尔
金阳赤道游,划圈等分球。
气候将趋冷,此时称立秋。
立秋
文/金荣(湖北)
新露喜篱花,清波欢月牙。
暑炎今渐隐,仓净待禾麻。
踏秋撷景
文/邓淑娟•听涛踏雪
迷茫烟水雁南游,黄绿参差骨扇收。
抱树玄蝉嗟冷露,风长菊艳一枝秋。
七绝 立秋吟怀
文/富贵梦(四川)
节序今朝又立秋,新蝉振羽展歌喉。
炎阳炽焰余威在,躺椅轻摇任绪游。
七绝 立秋即吟
文/王英杰(笑对人生)
(一)
时光荏苒又逢秋,
艳艳花枝谷半熟。
四野葱茏芳气嗅,
蒸腾烈日兆初收。
(二)
即日成秋即日凉,
时逢季节天不藏。
苍穹有言常无语,
教与尘人暗思量。
五律 八月七日立秋(外一首)
文/侯祺田(山西)
漪秋逢七日,夏尽送长风。
满眼平畴绿,神州喜悦聪。
辛勤农事缓,烟月热情翁。
把盏豪杯饮,琼浆家国中。
七绝 初秋
叶落花红依旧挺,清波绿水若朦胧。
夜蛙未歇鸣琴卧,金桂飘香赏月风。
七律·立秋
文/张传杰
应恐繁阴不久留,嚣嚣蝉唱未甘休。
几番骤雨洗窗外,依旧炎风逐陌头。
草径空怜花影瘦,禾田犹盼署威收。
虽无半缕清凉意,时节匆匆已是秋。

文/平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自此,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尚未出暑,
天气仍然很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周代时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一直以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晒秋是典型的农俗现象,每年的立秋时节,果蔬到了丰收的季节,也是晒秋的最佳时期。
立秋妙吃,有:
吃桃子。立秋的桃子经受了足够多的日照,光合作用强,桃子的味道会比夏天成熟的更为香甜一些。况且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福寿,老人过寿,献桃祝寿最吉祥。
吃西瓜。有啃秋的这一说。立秋之后就正式进入秋天了,西瓜性寒,具有滑利性,而且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秋天天气变凉,吃西瓜会对肠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传统饮食风俗中立秋后就不吃西瓜了。
吃清凉糕。此糕主要材料是红薯淀粉,将红薯淀粉熬制成羹状,倒在碗里面,放在冰箱里面冷藏,第二天早上会结成一整块,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糖、薄荷、醋等进行调味,吃起来会觉得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吃龙眼。台湾盛产龙眼,龙眼的外形圆满,当地的人们认为,吃了龙眼肉,福运会很好,因此龙眼又被称为“福圆”,有谚语云: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吃赤小豆。此豆是五谷杂粮,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立秋吃赤小豆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特别地讲究,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老祖宗长期观天象知地理,总结出的经验非常受用,因地域差异,习俗各异,不在一一笔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