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623期

《学“诗”笔记》(续上·二十六)
作者:梦如诗

(23)几种特别的对仗及名目
皎然《诗文》(格致丛书)说:“诗有八种对”。即:1、邻近对;2、交络对;3、当句对;4、含境对;5、背体对,6、偏对;7、假对;8、双虚实对。
金刚《文镜秘府论》东卷《论对》说:诗有二十九对。
上述都较为繁琐。我们学习经常见到的几种诗之对仗。
一、流水对
流水对就是出句与对句是一个意思连惯下来,如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如果去掉后一句,前句的意思便不完整。
如:
刘眘虚诗句:“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刘长卿诗句:“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时又南飞。”
骆宾王诗句:“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王维诗句:“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杜甫诗句:“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元稹诗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二、借对
借对又叫假对。是说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思,诗人在诗中用的是一个意思,却用另一个意思与对句对应的词作对仗。
这个“借对”比较复杂,还得多学几首诗句,才能看出端倪。
例1、
“山椒架寒舞,池筿韵凉飘。”
山椒指山顶;池筿指池旁小竹。
山对池;用椒的另一意思,如胡椒(植物)对筿这个竹子。
在诗句里就是,山对池;椒对筿;架寒舞对韵凉风。
而不是,山椒是山上的胡椒,对池筿(池边的竹子)。山椒(是山顶)与池筿不相对称。
这叫取字为对。
例2、
“原风振平楚,野雪被长菅。”
楚与菅也是字对。楚指丛生的树木;菅指菅茅,草木植物。
这也是取字为对。
例1、例2这两种对仗法称“字对”,也叫“声对”,是借义作对的。
例3、
“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路”指路途,声与“露”同音,故与霜相对。
例4、
孟浩然诗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对句“杨”借“羊”,以与出句“鸡”作对。
例5、
杜甫诗句:“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
出句“珠”借“朱”,与对句“白”作对。
这三例也是借音作对。
借对一般情况下,就是“借义作对”和“借音作对”这两种假借手法。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结构上的借对,或称句法上的借对。
一般来说,对仗也要求对仗两句句法结构要相同,这是正格。但也有仅是字面相对,而句法结构并不相同。
例1、
李商隐《安定城楼》: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归白发”即白发时归去的意思,“白发”不是“归”的直接宾语。
而对句“入扁舟”,“扁舟”却是“入”的直接宾语。
例2、
苏轼《有美堂暴雨》: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风雨过江来。”
“立”是修饰“海”的,“来”是修饰“风雨”的,诗之出句与对句结构不一致。这也是一种借对,但不是“借音”或“借义”,而是借位置。属于变格。
三、扇对
扇对也称隔句对,就是隔句相对。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依次类推。
例1、
古诗:
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依。
空叹复空叹,朝朝君未归。
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
例2、
古诗:
昨夜越溪难,含羞赴上兰。
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
例3、
李白诗:
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
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
例4、
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
例5、
郑谷诗:
昔年共照松溪影,
松折溪荒僧已无。
今日重思锦城事,
雪销花谢梦何殊。
乱离未定身俱老,
骚雅全休道甚孤。
我拜师门更南去,
荔枝春熟向渝泸。
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
从例4、例5看,都是上阙隔句对;下阙失对或不隔句对,这也是律诗隔句对的规律。
四、交错对
交错对,也称交股对、蹉对。
这种对法,原本不一定这样对的,只不过意到语成,后人给它起了个名目而已。
例1、
介甫诗句:
春残叶密花枝少,
睡起茶多酒盏疏。
出句四字“密”与对句四字“多”相对;出句七字“少”与对句七字“疏”相对。
即:密对多,少对疏。按常理应该是密对疏,少对多。交错对了。
例2、
杜甫诗句: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俦侣”与“霜雪”对仗,位置相错。
例3、
李商隐诗句: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雅”对“萤”,“暮”对“火”,位置交错。
五、当句对
当句对,就是指一句之中的某些词自成对偶,当然也要与其偶句组成对仗。
洪迈《容斋续笔》卷三:“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
例1、
冯浩笺说:李商隐有《当句有对》一诗,“八句皆自对,创格也。”
密迩平阳接上兰,(平阳、上兰)
秦楼鸳瓦汉宫盘。(秦楼、汉宫)
池光不定花光乱,(池光、花光)
日气初涵露气干。(日气、露气)
但觉游蜂饶舞蝶,(游蜂,舞蝶)
岂知孤凤忆离鸾。(孤凤、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三星、三山)
紫府程遥碧落宽。(紫府、碧落)
八句皆对!好诗!真是好诗!妙哉!壮哉!胜哉!(话外)
例2、
如果诗里自成对偶的词中有一字相重,则可以使诗句在音韵上更具有一种回还反复之美,这是当句对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据说这种诗原于杜甫。
重字有两种情况,重一字在前者;重一字在后者。
重一字在前者
如:
(一)
杜甫《江村》诗句
自去自来梁上燕,(自去自来)
相亲相近水中鸥。(相亲相近)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句
鸟去鸟来山色里,(鸟去鸟来)
人歌人哭水声中。(人歌人哭)
(二)
李商隐《春日寄怀》诗句
纵使有花兼有泪,(有花兼有泪)
可堪无酒又无人。(无酒又无人)
邵雍《所失吟》
偶尔相逢即相别,(相逢即相别)
乍然同喜又同悲。(同喜又同悲)
重一字在后者
如:
(一)
杜甫《曲江对酒》诗句
桃花细逐杨花落,(桃花、杨花)
黄鸟时兼白鸟飞。(黄鸟、白鸟)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诗句
东涧水流西涧水,
(东涧水、西涧水)
南山云起北山云。
(南山云、北山云)
(二)
白居易《偶饮》诗句
今日心情如往日,(今日、往日)
秋风气味似春风。(秋风、春风)
(三)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巴峡、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洛阳)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句
座中醉客延醒客,(醉客、醒客)
江上晴云杂雨云。(晴云、雨云)
例3、
有时候一个词虽然重复出现但意义不同,这种对仗更能显示技巧。
如:
李白《子规》诗句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上句三字重“一”,下句三字重“三”,工巧而自然流动。
又如:
周朴《赠李裕先辈》诗句
马疑金马门前马,
香认芸香阁上香。
上句“马”字三出,下句“香”字三出。
再如:
张祜《所居即事六首二》诗句
杜鹃花落杜鹃叫,
乌臼叶生乌臼啼。
花鸟同名,匠心独运,精巧之极。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梦如诗、本名李世崇。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惠川文学社文学顾问,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兼总编辑。原胡杨林《古风雅韵》编辑,新浪签约作家。《你辜负我今生一片情》《你还等个啥》《我的爱情黑了天》歌曲词作者。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席助理兼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专职主席团成员:森严、聂子
编辑部办公室主任:荷塘月色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刘世灵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