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星光芒照家乡
文/王宽鹏

在大力倡导传承红色基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今天,又勾起了我对家乡陕西省延安市洛川籍6位将军戎马生涯,历经艰险,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回忆。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从家乡先后走出了6位出生入死,不怕牺牲,战绩辉煌,功勋卓著的我军高级将领和优秀军事指挥员。

王世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高级军事指挥员。土基镇黄连河村人,1927年秋考入延安第四中学,积极接受进步思想。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学生运动的主要组织者。1930年10月加入刘志丹和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参加了数十次战斗。1932年12月由班长直接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团长。1933年6月与刘志丹一起领导了渭华暴动,同年11月任第43师第3团团长。1936年6月任安塞军事部部长,年底调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副部长,为协助周恩来处理“西安事变”做了许多保障工作。1937年10月任庆阳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1938年5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建立和扩大地方武装。1942年10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委员,随后又被任命为三边地委书记兼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和民族统战工作。毛主席给他的题词是“忠实积极,不夸不骄”。1944年12月调任关中分区司令员,次年7月亲自指挥了爷台山反击战,大获全胜。1945年10月任晋绥军区代司令员,相继组织策应国民党新编11旅起义,接应第359旅顺利进入边区。1947年3月率部收复关中失地,激战耀县。9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攻打宜川和韩城后,开辟了黄龙和渭北新解放区。1948年3月率部参加了黄龙山战役和西府战役,后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军长,率部巩固了西北战场,钳制了胡宗南集团,减轻了中原战场的压力,为“三大战役”的全线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6月任第二兵团政治委员,与许光达司令员共同指挥了扶眉战役,并参与部署了解放兰州战役。7月任甘肃行署主任、甘肃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政治委员,9月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甘肃省军区司令员,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治委员,铁道部副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甘肃省政协主席,中共甘肃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迫停止工作。1975年春恢复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将军一生王者风范,为了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西北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将军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自投身革命以来,为了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困苦,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王根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朱牛乡小里村人。1936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独立营排长,警备第3旅特务连连长、副营长。1947年任洛川游击支队队长,领导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后任陕甘宁边区警备第10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第10师30团团长,第11师副师长。1964年任甘肃省天水军分区司令员,1971年任甘肃省军区国防工业办公室第一副主任。1975年离休,享受副军职待遇。
王根发同志从入伍时起,就跟随老首长王世泰南征北战,注重一切从根本上发展壮大,为西北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出了有应的贡献。

李义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槐柏镇甘石村人。1939年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先后任淳化国民党保安团连长、营长、独立大队大队长等。1945年参加了“淳化事变”,率部起义到了边区,被分配到黄龙统战部工作。1948年3月任洛川游击支队副大队长、二分队队长。5月任咸阳军分区某团团长。1950年10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团长。1954年回国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局运输处处长,离休后,享受副军职待遇。
李义斌同志家国情怀浓厚,积极参加“淳化事变”,率部起义奔向延安,文武双全,多才多艺,既做统战工作,又带兵赴朝作战,功绩卓著。

肖秉公,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秦关乡南月合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参谋、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洛川游击支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野战军第4军第12师第36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铁道公安部队第20师第60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第58团政治委员,公安内卫第3师第8团政治委员,陕西省公安厅人民武警总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将军任职甘肃省军副政治委员、省军区纪委书记期间,时刻牢记时任兰州军区政委肖华的指示要求,秉公执法,从严执纪,为纪律监察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步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石泉乡寺合村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教导营文书、青年干事,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干事,警备第3旅供给部政治指导员、干事,警备第3旅工厂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巡视员、建国军云南支队政治指导员、第四野战军第46军第138团炮兵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段,在保卫承德、包围长春、攻打锦州、唐山、天津及北平外围作战等数十次战斗中,作战勇敢,英勇顽强。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历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副政治委员、地勤大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飞行三大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六、第一航空学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工程系政治委员,中国民航西北管理局政治部主任,空军导弹学院副政治委员(副军职)。先后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将军从入伍时起,一步一个脚印,青云直上蓝天,为军事教育倾注了毕生精力,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优秀的空军飞行员。将军还心糸家乡,将自已的生活积蓄2万元捐献给洛川中学,设立了“步云奖学金”。

雷银海(生于1940年)
雷银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秦关乡柳家庄村人。1958年11月应征入伍,196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陆军第11师第3团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团保卫股干事、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多次参加西藏平叛。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战争、中尼(泊尔)堪界战争、中锡(金)边界斗争。1967年参加乃堆拉山口炮战等战斗,荣立三等功一次。1983年调任新疆军区后勤部第30分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93年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调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军职)。

将军戍边固防向来雷历风行,银鹰展翅穿越沙海,把全部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保卫边防,建设边疆的神圣使命之中。
6位将军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6颗将星是家乡洛川人民的自豪和骄傲。6颗将星的光芒将永远照耀家乡洛川大塬。

6位将军的光辉业绩启迪、感染、熏陶了家乡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应征入伍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1932年以来的90年间,洛川县共有12600多人参军入伍,先后有50多人走上师职领导岗位,80多人走上团职领导岗位。转业、复员在地方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同志都是积极分子和骨干,先后有40多人走上了省级和地级领导岗位,有100多人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岗位,有300多人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更多的退伍战士,成为发展家乡果业的主力军。

今年的“一年两征”工作展开后,家乡洛川县的300多名适龄青年,传承6位将军的红色基因,踊跃报名,积极上站,接受祖国的挑选,应征入伍,报效祖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续写洛川家国情怀新篇章。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