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朝岁月静好,忆往昔刀光剑影
一一记朝阳市作家协会赴盘锦市“金帛滩”“黑风关”采风之旅
马泽峰/辽宁朝阳
朗诵/李严 山涧红枫
二零二二年,七月三十日的清晨,“雨过天未晴,朝露润清心”,赴盘锦市参加由朝阳市作家协会主办,朝阳市启程旅行社协办,以“观海听泉闻稻香,黑风关古镇话大唐”为主题的域外采风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七点二十分,参加采风的人员全部到位,七点三十分,我们按预定通知时间准时登上赴盘锦的旅游大巴。
一路上,车内空调开放,凉爽宜人,可气氛非常热烈,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车厢前面,司机护栏外边的尺寸之地,倒成了作家们展示个人才艺的宽阔舞台,先是朝阳著名作家、记者刘春丽,神采奕奕,手持话筒致开场白,后由市作协主席郑文革讲话,重申这次采风的意义和目的,又一一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组织团队成员,及各自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然后由市作协上届主席邸玉超老师致词,并宣布“移动联欢会”开始。
在“移动联欢会”上,大家热情很高,也非常踊跃,评书、诗朗诵、歌曲、京戏等陆续登场,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是“你方说罢我登场,热情洋溢一路歌”。我趁着大家抢麦(话筒)的间隙,透过明亮的车窗,不时浏览着窗外的美景,那些刚跃入眼帘,又一闪而过的道旁树木,在路旁的野花陪衬下,显得越发葱郁雄伟,若一排排整齐的卫兵,守卫着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一望无际的稻田,被纵横交错的水渠,分割成无数个整齐的方块。微风起时,渠面上荡漾的水波,与起伏绵延的稻浪,在略有些凄凄的晨阳辉映下,泛起无数金光。顿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感觉。虽然,我隔窗并未亲耳听到清脆的蛙声,但随行美女作家们纵情的大声歌唱,把这一幅幅,充满动感的田园画卷,随歌声一起,融入我的脑海,被刻录成记忆的底片。
伴随一路欢声笑语,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车,在中午十一时十分驶入盘锦“金帛滩”旅游景点。刚一下车,就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把身上沾的那一点空调凉气,一扫而光。
在燥热的蹂躏下,我们一个个像被霜打的笳子,全都蔫了。满以为海边比较凉快,可今天,闷热得叫人有些透不过气来。
由于时近中午,启程旅行社的邢总就安排大家到一个叫“吉时鲜”的海滨餐馆就餐,下午自由活动。
午餐后 ,我和朝阳县青年作家慕万冬,老作家尹文勋、庞振刚四个“旱鸭子”,就找一个比较凉快的草棚酒吧,点了几瓶冰啤,要了几样烤串,边喝、边吃、边聊,互相交流文学创作上的感受和心得。闲聊中,我问尹老师:“你将要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明监国皇帝》经历了怎样的创作历程?”他说:“在大明朝建立后的十五世纪初,第四代皇帝朱高炽,是个在别人眼中的“怂包”“软蛋”,人称史上最憋屈的太子,实际他曾六次以太子身份监国,间续大约有二十多年。他无论是在靖难之役中遵父命镇守北京,还是后期与两兄弟争储夺位中,都能巧于周旋,斗智斗勇。施展绝顶的聪明才智,多次以阳谋战胜阴谋,渐渐在朝堂上稳固了自己地位。他始终以懦弱的外表形象示人,其实内秀于心,文治武功不亚于其父朱棣和祖父朱元璋,他锋芒内敛,忍常人不能忍,卧薪尝胆,大智若愚。后在其父明成祖朱棣死后,登基称帝,史称仁宗皇帝。
朱高炽登基后,改革弊政,雷历风行,一扫往日唯诺之态,前后判若两人,他平寃狱,施仁政,任用贤臣良将,始终以天下苍生为念,励经图治,倡行俭朴,拒绝声色犬马,拖久病之躯为国政呕心沥血,深得众臣及百姓拥戴。虽然在位仅仅只有短短的十个月,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令人深思的一页。他病逝后,谥号“仁皇帝”,他是历代明朝皇帝中唯一以“仁”为谥号的皇帝,足见其仁德。他的短期执政,为明朝后世的发展打下了中兴基础,本该名垂青史。由于在位时间短,史上记载又颇多贬损之微词……。为了正本清源,还历史本来面目,尹老师决定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把这段比较模糊的历史较为客观的写出来,以飨读者”。接着,他又重点谈了这部书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这部共有一百一十万字的巨作,他历时十年,曾经无数次修改增删。他为求证素材,多次自费下杭州、北京、南京和河北等地的文史馆、档案馆查询资料,有时一去十来天,非常辛苦。也谈了这部书由于本身能力的局限性,存在的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通过与尹老师的诚挚交流,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历,真是: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注(1)
我们读古思今,想那朱高炽做为唯一一位在紫禁城登基的守业皇帝,能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把祖宗基业发扬光大,却更是难上加难的道理,如今又有多少富不过三代的故事屡屡上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始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下午三点,“金帛滩”景区突然刮起大风,不一会儿的功夫,天空中乌云翻滚,海面上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原本从容飞翔的海鸥,也被风刮得似乎稳不住身形。在海滨游泳嬉戏的游客们见状,不是四散奔逃,而是在景区工作人员导引帮助下,匆忙向海边的沙滩撤离。刚才还游人如织,帐篷林立的沙滩,不一会儿的功夫,几乎全部被撤离到安全地点。看来景区的安全应急措施非常到位。我们也接到通知,说马上有强阵雨,让大家呆在安全处,不要四处走动,待阵雨过后,提前赶赴下一采风地国家4A级景区,“黑风关”古镇。
通知说得还真准,十五分钟后,果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只见原本宽阔的海面好象被白雾笼罩,海天顿成一色,蔚为壮观。下午四点十八分,雨停了,我们又接到通知,要求大家迅速到景区南门口停车场集合,乘车前往下一釆风地点“黑风关”古镇。
车辆大约行驶一个多小时,于下午五点三十八到黑风关古镇南停车场,大家下车稍事休息后,集合,按顺序出示健康码,二十四小时核酸证明,拿身份证凭票入关。我们一行人在导游的指引下,漫步在古镇的街巷小道,探访参观分散古镇四处的唐代军教场,中军帐,点将台,渤辽府衙,古代兵器库等等具有唐代风格的复原古迹,一边仔细聆听导游讲解“黑风关”的历史,仿佛有缕缕“唐风”向我们徐徐吹来。

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岁月吹散了硝烟,极其惨烈的“黑风关”之战也已经过去大约一千三百七十多年,但历史不会忘记,在公元645年,也就是唐代贞观年间,盘踞于辽东的番帮高句丽屡次作乱,并策反渤辽守将兴兵造反,于现在的辽东盘锦黑风关一带纠结重兵,向大唐都城长安方向,大举进犯,大唐数处关隘被夺,叛军所到之处,大肆劫掠,沿途百姓深受战乱之苦……。
唐太宗李世民闻奏大怒,决定立刻兴兵讨伐,他拜文武全才的大唐名将薛礼为帅,点齐数十万精兵出潼关,杀向辽东,自己也亲率文武百官随后前往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督战策应。唐朝大军所到之处,敌军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一触即溃。当大军进攻到狮子口黑风关附近,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镇附近时,唐军前锋军队看到此处地势平缓,水草丰美,番军又节节败退,随之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未等薜礼大军跟进,盲目加快追击速度,孤军深入,被熟悉此处地形,狡猾的番军悍将彭铁豹率领叛军,于黑风关前水陆两处设伏阻击,大唐前军不知就里,稀里糊涂陷入重围,被番军杀得是人仰马翻,损失大半,只有部分突出重围,向锦州方向溃败而逃。番将彭铁豹得此大胜,异常高兴,料定唐军大败,不敢再来,就把番兵全部撤回黑风关内驻守,大摆涎席庆祝胜利。
这边唐军元帅薛礼闻报,勃然大怒,亲率精兵猛将直奔黑风关而来,他巧派两支轻骑精锐,换上番军衣服,伴成溃败番军,分批绕道黑风关西、北、南三面,悄悄置拒马,挖陷坑,截断番军的粮道和退路,于约定日期的半夜子时,突然亮出火把,打出唐军旗号,釆取呐喊放箭而不进攻的策略,叛军一看后路被断,又被三面包围,顿时军心大乱,守将彭铁豹见状也无心守关,连夜点齐兵马,命军兵悄悄开关,率部从东面逃出黑风关,自以为顺利出逃的叛军,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设伏打败唐军地方,同样被薛礼伏下重兵,见番军全部进入包围圈,元帅薜礼令旗一挥,兵卒点响令炮,只见唐军突然一齐点亮火把,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万箭齐发,番军顿时大乱。
此时,身罩白色战袍,手执银戟,镇定的站在战车上指挥的唐军元帅薛礼英姿勃发,不停的挥动令旗,下令大军四面进攻。然后,自己也纵身跳下战车,翻身跃上早已备好的白色战马,手执银戟一马当先,杀向阵前,只见他一把银戟使的是出神入化,寒光烁烁,上下翻飞,专挑番兵头目刺杀,是沾着死踫着亡,待杀至番军悍将彭铁豹的近前时,也不搭话,挺戟便刺,彭铁豹见状,慌忙挥锤迎战,满以为两人会战个天昏地暗,谁知两人交手不过三招,薛礼就将其生生挑于马下,一命呜呼!剩余番军兵将哪里见过如此神勇之人,顿时是魂飞魄散,四处奔逃,唐朝大军随后又一路掩杀,彻底夺下黑风关,此后大唐朝大军数战连捷,不到月余,三关皆破。自此番邦高句丽一蹶不振,最终签下降书顺表。

在唐朝大军班师回朝前,唐王李世民又听从薛礼建议,留下部分良将和三千精兵镇守辽东,他们在协助当地居民屯田垦荒的同时,又根据当地平原多水的特点,建筑防御设施,并把军事重地分布在市井之间,农忙时开荒种地,农闲时操练兵马,战时擂鼓聚将,藏兵于民。又利用黑风关水源丰富的特点,开凿修建纵横交叉的水道,打造小型战船,互为策应。我们只所以见到兵营间有民居,校场边有稻田,就是这个缘故,所谓的“北旅田园”也因此得名。注(2)
“刀光剑影”虽已暗淡,“鼓角争鸣”也已远去,追古思今,现在人民安康幸福,可说是“岁月静好”。我们知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所以更要居安思危。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没有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何来岁月静好?没有人民军队这钢铁长城的守卫,哪来山河无恙?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志士忠臣,精兵良将。每当在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就会挺身而出,血染疆场,不惜马革裹尸还。
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美丽的中国梦, 我们这些文学创作者们也肩挑重担,更应该勇立潮头,向中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同时也应该把目光投向世界,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知识,做到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把准时代的脉博,我要以这次盘锦采风活动为契机,多读书,读好书,注重积累,多参加社会实践,真正的把自己沉入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厚积薄发。找差距,补短板,要甘当小学生,多向优秀的作家和基层作者请教学习,为广大读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繁荣朝阳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注(1),关于明仁宗朱高炽的历史事实,是我根据与尹文勋老师的谈话内容,以及自己掌握的一点明史知识,综合整理而来,未加求证,肯定与事实有所出入,敬请见谅。
(2),此处描叙是根据史料和今天在评书场听书,以及导游绘声绘色的解说,再加上我在古镇上探访时,收集到的道听途说,其间又穿插了本人部分合理想象而成的关于“薛礼征东”和“北旅田园”的传奇故事,可能会与真实的史实有较大的出入,请大家不要介意深究
2022年7月31日凌晨3时于
辽宁省 盘锦市“黑风关”古镇“都尉营”宾馆

作者简介,马泽峰,业余作家,现就职于辽宁省烟草公司朝阳市公司,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理事;《华豫文苑》、《南海文苑》等多家网络文学社文学顾问、编审。自幼热爱文学,勤于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多次发表并获奖。2021年被评为年度优秀诗词家,永久入编中华文化艺术人才库。人生格言:人生可以平凡,生活可以平淡,唯诗文和远方不可或缺,在一个有很多人低头赶路的时代,争取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