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五强溪夸父山诗书画院
作者:冯建华
2022年8月初的沅陵县五强溪镇,骄阳似火。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同时传来了一个火热的消息:五强溪夸父山诗书画院的孩子们,在今年“喜迎二十大” 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喜获2枚铜奖、8枚银奖、10枚金奖、5枚特別金奖、2枚特別金奖奖杯的好成绩。

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开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知道,五强溪不过是湘西的一个偏远小镇,却能够在全国性的大赛中取得这么多的奖项,这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夸父山诗书画院里面这些小小年纪的孩子们,是小镇的明日之星。
五强溪镇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是湘西连绵不断十万大山的夹缝中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小镇,一条沅江穿境而过,山清水秀的同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级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的建设开工,以及当地黄金开采,成为小镇的两大支柱产业,偏僻的小镇也曾一度繁华兴盛。到了新世纪,电站建成以及金矿收归国有,支柱经济没落,新的热点难以形成。当周边乡镇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五强溪却一度迷惘,而更多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小镇如同这流转了千年的沅江水,静静流淌,独自神伤。
小镇有一个闻名的成语出处地----夸父逐日,是由沅江边上三座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的石头山组成,当地人俗称“撑架岩”,巍峨的山峰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绿的沅江水上,构成一幅最美的画卷,也正是当年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美的令人心疼的地方”。

当地一位叫周锡祥的越战退伍老兵,目睹家乡经济萧条,打牌买码盛行的现象,万分心疼。便默默付诸行动,逐步联合本地的一些诗词爱好者,于2003年9月成立为 “ 沅陵县诗词楹联书画家协会夸父山分会 ” ,默默无闻坚守了十多年, 2014年11月为了旅游开发、宣传家乡、打造夸父文化 、申报省级诗词之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 “ 夸父山诗社 ” 。2017年7月五强溪镇被湖南省诗词协会授予为 “ 诗词之乡 ” ,同年8月更名为 “ 夸父山书画院 ” ,2018年5月升级为“湖南夸父山诗书画院”。
小镇无大事,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理解。要知道沅陵县虽历史悠久、文人辈出,但是也曾是闭塞落后,百年匪患的地方,小镇的文化诗词创作更是闻所未闻。而当时的诗社积极分子,基本都是农民、商铺老板、医生等一般社会人士,没有高深学历,更没有诗词专业知识。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想要结出诗词这样的高雅文明之花,谈何容易?
军人办事的风格从来就不是喊口号,对于质疑,周锡祥和他的团队无暇去辩解,只是更加努力学习。从最初的诗词基本格式、韵律技巧、词牌特点,结合当地的青山绿水、日常劳作、风土地理、人文世故,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创作,并多次和县域及周边的诗社交流学习取经。
他们书写夸父山的秀美险峻;他们惊叹云盘头的云雾缭绕;他们缅怀茶厂的知青情怀;他们品尝绿茶的余韵;他们描绘本地的农田耕作;宣传本地的企业;还讴歌新时代的农村美丽画卷......
有了更好的精神追求,大家离开牌桌、丢掉六合彩资料,欢聚一堂。期间不断有本地的诗歌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武术爱好者、绘画爱好者加入这个团队,诗社也逐步扩展为“诗书画院”。在创作诗词书画的同时,还教本地的孩子们练习书法、锻炼身体、学习绘画。
小镇的精神面貌逐步在改变,慢慢地有无数的诗词书法作品发表在各大专业期刊和网络平台。
孩子们丢开各种电子产品开始了学习。清晨,有一群孩子在迎着朝阳习武健身;午后的乡间小路,有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村落里写生,黄昏的灯下,有孩子在练习软硬书法。五强溪,又有了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2017年7月,五强溪镇荣获湖南省“诗词之乡”的称号!
2019年6月,全国书画考试湖南考区报名培训点落户五强溪。
2022年8月,“喜迎二十大” 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获奖无数。
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挫折。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才是成功之道。五强溪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馈赠,而五强溪的偏僻贫穷落后,更是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拼搏,才能逐步改变。
文学的创作和孩子的教育,是孤独和漫长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年人的创作,可以慢慢积累,但是孩子的教育却是一代人的期望和责任。
当我看到夸父山诗书画院的廉秀珍老师、张吉貌老师,带领一群孩子努力锻炼和学习的时候,真的非常感动,当我看到孩子稚嫩的笔下,画出了各种美妙图画的时候,内心无比震撼。当我知道绘画教学面临危机的时候,也是万分遗憾。诗词书画,或者暂时不能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但是假以时日,改变的是家乡的氛围和精神面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业。
庆幸的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百尺竿头,愿更进一步。
五强溪风光秀美,“夸父逐日”等典故及美景是我们永远的风光名片。
五强溪资源丰富,水电站和金矿是我们的昨日繁荣名片。
五强溪人杰地灵,诗书画就是我们以后的文化底蕴名片。愿五强溪有更多更美的名片!
附部分绘画学生作品

荣获特別金奖、金杯、金牌获得者周书娇、龙怡君

荣获特別金奖、金牌获得者谭瑶、郭钰菲、张欣怡



荣获临摹作品铜奖获得者周文攀、唐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