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163)
谢榛《送王端甫归蒲坂》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明代中叶,统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愈益尖锐,内外危机更为严重,而文坛上的“台阁体”也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真正扫除“台阁体”文风的,是前后七子发动的文学复古运动。前后七子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腐朽势力,同时企图通过复古来整顿文坛。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等。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以布衣终其身。他在“后七子”中年龄最长。初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以他为首,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póu)精华。”提出“赋诗要有英雄气象。”著有《四溟诗话》。谢榛的观点与李攀龙不合,后来李的名声地位高了,就排斥他,王世贞也站在李一边,共同取代了谢榛的首领地位。谢榛游历广、感受多,所作较有真情实感,一些乐府诗声调俊逸,有的作品还具有民歌特点。有“郎君几载客三秦,好忆侬家汉水滨。门前两株乌桕(jiù)树,叮咛说与寄书人”;“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茫茫不知处,空外棹(zhào)歌声”;“夜火分千树,春星落万家”;“秦云晓渡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楼西”等名句。其诗以律、绝见长。

《送王端甫归蒲坂》
惜别京华道,秋风送马蹄。
日斜孤雁外,家远万峰西。
归计聊樽酒,行歌且杖藜。
何时首阳下,共尔吊夷齐。
【蒲坂】 一为古邑名,在今山西永济西蒲州,相传虞舜都此。二为古县名,治同上。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首阳山在永济县南。
【杖藜】 持藜茎为手杖。泛指扶杖走路。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谢榛论诗宗唐,讲究烹炼。尤工五律,沉著(zhuó)凝重,句法森严井然,这首诗似可见一斑。诗以送别铺展,尾联拓开,寄情属(zhǔ)意,憧憬早日“首阳下”,殷切期望“共尔吊夷齐”,表现出浓厚的夷齐情结,给人以深广的想象空间。

读谢榛诗记感如下:
布衣才俊大文人,
七子先生谢茂秦。
作品宗唐独树帜,
四溟诗话论说深。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