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爷爷及童年生活
文/跃峰
之前的父亲节我写了我的父亲。今天我想写写我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以及我的童年生活。这也了却了我这个喜欢舞文弄墨孙子的一个夙愿。如果现在有人问我这个已经退休的老头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那就是我的童年时光。严格来讲,我的童年时光并不在我的父母身边度过的,而是在我的老家爷爷奶奶身边度过这段难忘时光的。确切的说,是从我刚记事的3岁至8岁这五年间。
从历史的现实情况看,我能理解当时父母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乡下老家。因为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大会小会政治运动不断,父母没有能力照顾好年幼的孩子(不止我一个),只能把我送到乡下老家。这也无疑断送了我和我父母之间建立感情的最佳时期。说实话,直到我回到我父母身边读书,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难以适应与父母相处。这就是伤痕。但是,我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快乐的。那时候的孩子也不像现在这样,从小接受这样那样的培训与培养,纯粹与小伙伴之间玩耍,尽情享受长辈们的宠爱。
就说吃吧,一般人以为那时经济条件差,吃的会很糟糕。但我享受的待遇却并不是这样。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子长孙,家里除了爷爷、奶奶、小叔、姑姑们外,就我一个孩子,所以特别宠我。我爷爷通常早晨上镇的时候,常常会叫上我,然后在街上逛了一圈之后,爷爷总是会到饮食店里为我卖馒头、大饼、油条等早点吃,弄得我嘴上手心里都是油渍。而在家里吃中饭和晚饭的时候,他们通常吃的是玉米饭和麦米饭,也就是说,粗粮和细粮是搭配吃的。只有我是只吃白米饭的。而且这个白米饭是把米淘净后放在陶罐里,然后利用灶堂里的余烬来烤熟的,吃起来格外香。就算是这样“高规格”的待遇,我还时常调皮捣蛋,不好好吃。那时农村都是集体上工制。队上红旗一升,哨子一吹,就得上工去。大人们怕我没吃饱,赶紧从甏里掏出零食小吃,塞满我的口袋,让我出去边玩边吃。而我也常常分给小伙伴们分享,所以他们都听我的话,我是小伙伴们的头。说起这些零食,我至今叫的出来他们的名字,有脆饼、油面、糖枣、麻元、绳烤等等。我清楚的记得,这是我爷爷背着玉米和麦子到粮油站去换来的。大人们一般都不吃的,只让我一个人独享的。至今想起来,心里既温暖又酸楚。
说到吃,夏天是最丰富的。家里的西瓜菜瓜好像是专门为我种的,天天吃的肚子圆圆的。晚上乘凉的时候,爷爷或小叔又会从田里割来芦穄边吃边说笑话。我常常因为吃起来不得法,小手被芦穄皮伤到。估计现在的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了。这种小伤口处理的方法也特别简单实用。就是用芦穄皮表面的那层粉衣,涂抹在伤口上止血,也不发炎,第二天差不多就没事了。
说到受伤,有一件事,让我记忆尤其深刻。那天我不知为了何事在路上奔跑,不料在路口转弯的时候,迎面碰上了一个手里拿着菜刀,正要到田里割芦穄的大孩子。他手上的菜刀不偏不倚,正好从我右手的虎口切入,顿时,鲜血直流,手上的肌肉翻在外面,十分刺目。哭喊声引来了家里大人。那天爷爷正好不在家,是我大姑姑连忙抱着我,一刻不停的向镇上的诊所冲去。我至今记得她红红的脸上汗水直淌。晚上爷爷回家以后,又把家里人统统骂了一遍,还说:“他爹娘把孩子托付在这里,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交代?”
我看得出也感觉得到我爷爷对我是非常宠爱的。冬天的时候,他怕我冷,常常叫我站在烘缸上,身体靠在他的怀里,两只小手被他的大手捂着。这种温暖的感觉,恐怕不是人人小时候都能体会到的吧。然而,我听家里其他大人说,我爷爷对我父亲可不是这样的。教训起来是说打就打。我也会问我爷爷为什么对我这么好,爷爷会微微一笑,嘴里咕哝一句,你是隔代嘛?不过爷爷也不是一味的溺爱我,他也会教育我。例如吃饭的时候手要捧住饭碗。饭粒掉在桌子上。要捡起来吃掉,不能浪费。还时常告诫我,出去要有礼貌,主动和长辈打招呼。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所谓站如松坐如钟。在作客的时候,人家没动筷子,你是绝对不能动筷子的。哪像现在的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从小教育的结果。
说起教育,虽然我爷爷奶奶不识字,但我的小叔和姑姑们多少识一些。他们常常会拿了语录本教我识字。这方面我恐怕有点天赋,一教就会,而且能背出来,一字不差。有一次队里开会,队长在开会之余,听说我会背毛主席语录,他来了兴致,就对我爷爷说:“叫你孙子背给大家听,背一条语录,我就奖励一只蕃芋。”我爷爷说:“你可说话要算数。”队长笑着说:“当然,一定算数。”我爷爷就叫我当众背给大家听,我背一条,队长拿一只蕃芋放到我奶奶的围裙里。我一口气背了10条语录,得到了10只蕃芋。旁边的人连忙拦住队长不让我背下去了。要知道,当时的10只蕃芋也是一家人一顿口粮呢。我爷爷见我在大家面前争了光,难得当众亲了亲我,我被他的胡子扎疼了,但高兴地笑了。
我八岁的时候,终于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是我爷爷把我送回到我的父母身边。于是,我开启了人生的读书生涯。
作者简介:陆志龙,笔名跃峰。1961年8月28日出生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现为公务员。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歌词、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也曾得过这样那样的所谓的奖。创作过电视剧本,并搬上荧屏。已出版发行《你曾送给我的棉手套》、《两岸情》、《共同的天堂》等歌曲。现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上海市音协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崇明区作家协会会员,崇明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