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深处柳家人
文/李中明
湖北襄阳市海拔千米高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南漳县薛坪镇漳河源,有个叫“蛇倒退鬼掉魂”的地方,知道的人不少。农民柳维进一家就住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蛇倒退鬼掉魂”的俞家寨山脚处。
俞家寨是个富有传奇诗意的地方,远近十多华里唯一的这户人家,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刀耕火种,直到大集体时,当地乡亲们还同意柳家单干。于是,原先这地方成了几乎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我曾先后两次到过这里,采访过许多“寨主”当年的新鲜事儿。如今,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漳河源境内柳家的蛇倒退鬼掉魂地方,已经规划纳入旅游景区开发范畴。今天,我想再次撷漪一捧,把当时的景象呈现给读者。
植树添绿护生态
我第一次在柳家采访时,户主柳维进告诉我,他家的一头牛,是在牛娃子很小的时候被抱上去的,因为“蛇倒退鬼掉魂”处壁立千仞,即便是一个人单独经过,也要靠攀拔而上,大的牛怎么上得去呢?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山山寨寨、村村湾湾后,住在俞家寨的柳家为了尽快找到脱贫致富之路,萌发了绿化荒山的愿望。
说干就干,柳维进带着三个儿子上了山,一冬一春,种了不少从外地购进的苹果树,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几年后,苹果树开花结了果,待到秋天果子成熟时,最大的只有鹅蛋大,小的个个像土鸡蛋,而且长虫多,没人买,因此种苹果失败。
深夜,星光闪烁,万籁俱静,俞家寨没有通电,煤油灯下,柳维进苦苦思索。俞家寨岩陡土薄,不长苹果,可能是高寒山区土壤气侯不适应。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俞家寨四周历来就长松树、杉树,根深叶茂。他眼前一亮,有了!第二天,他和几个儿子带着干粮,到附近的九甲河、陈家河、般若寺河、香水河、冷水河等十多条河流边,一人捡回一大袋油松和杉树籽。
山风呼啸中,松籽、杉籽播下了。为了防止獾拱雀刨,柳维进一家那年代经当地公安派出所年审,办有猎枪证,他和儿子身背猎枪,在岩头击鼓鸣锣,撵獾轰雀,日夜看守。一天,柳家精心种植的松苗和杉苗被山洪冲刷下来的泥沙淹没,老柳痛心疾首,把手一挥,快,救松苗、杉苗子去!他发疯似的跑上山扒泥土,几个儿子都赶来了,大家揩去脸上的雨水和汗水,把松苗、杉苗一棵棵创出来,栽好。
几度春秋,几度拚搏,柳家的愿望终于实现。成活的十几万棵松树、杉树、花栎树郁郁葱葱,昔日蛇倒退鬼掉魂处片片绿荫。俞家寨祥云瑞雾,珍贵的百灵鸟、金丝鸟、山狸、锦鸡、獐子、麂子都回来了。一阵阵锦鸡在林间飞来飞去,令人惊奇。柳家勤劳致富的美名传遍群山,穷光棍招来了金凤凰,柳维进的三个儿子都先后娶到了漂亮的媳妇。
修条大道通山外
树绿了,山富了,媳妇娶了,孙子添了。可柳家上山的路还是那条蛇倒退鬼掉魂,遇到大雪封山,学生上学读书十分不便,柳维进决心带领全家愚公移山,辟掉蛇倒退鬼掉魂两段险路。
蛇倒退之陡,犹如刀砍剑削。站在悬崖头上,令人头晕目眩,如入云雾之中,鬼掉魂地处老寨半山腰,举目眺望,隔河对岸是逶迤起伏的板桥镇碑坡大桥群山,两个乡镇的高压输电线路就从这山顶飞架过去。“纟”字的小路置于刀峰剑岭之上,路过此处,必须攀拨岩壁,退步而下,其险峻与李白笔下的蜀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修路,柳维进腰系绳索,在悬崖间攀上攀下,观察地形,设计测量。那是一九八七年冬,俞家寨上响起了隆隆的炮声,柳家拉开了修改“蛇倒退鬼掉魂”险路的帷幕。初战一冬一春,蛇倒退路段全长一千五百多米,由过去不到一尺扩宽到两米。
锤起锤落,日战夜突,柳家老少齐上阵,又大战一冬春,扩修完鬼掉魂路段。为了表彰俞家寨柳家自力更生的业绩,原任保康县委书记陈天会,调任保康任县长之前,时任南漳县委副书记到薛坪镇检查工作,时任镇委书记李绵奎、镇长王大军带着陈书记到俞家寨“观光”。这是柳家一生中首次遇到的大官,随后,陈书记提议,希望能解决柳家用电,当地供电部门很快解决了柳家祖祖辈辈煤油灯照明难题,架设线路为柳家送去了“夜明珠”。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为柳家送来大米、修路用的雷管、炸药、导火索等“礼物”,还帮扶柳家在屋后修建了一口蓄水池,解决了吃远水难题。
我第一次到柳家采访时,是在镇粮管所工作,我们只好徒步十多里山路,翻过三座大山,上一个大坡,又下个大坡,到柳家时巳经快天黑了,只好在柳家住宿。一次生,二次熟,柳维进一眼认出了我啊,酒醉倒真言,柳维进讲述了他伤天害理的一件缺德事,自夸枪法准,一枪打死了八头野猪,我们认为他在吹牛,他哈哈大笑,接着讲,原来是一群大野猪夜里偷吃他家种植的九亩半玉米,快成熟的几千斤口粮损失几乎无收。他拿着猎枪、鞭炮、收音机,天天夜里守护,结果一枪打中一头,剖腹后竞怀有七头仔猪。从那以后,野猪再也不敢来糟蹋他家玉米了。一枪打死八头野猪的谜解开了。后来禁枪禁猎后,他家的猎枪上交再也没摸过猎枪了。细想,柳家捕杀生灵,本不应该,这在当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
后生圆了大学梦
绿了山,通了路,俞家寨和山外连在了一起,柳家终于走出了大山,慢慢地富起来了,步入了奔小康之路。柳家的女儿也嫁出大深山,与襄阳大都市一家工厂的帅哥喜结良缘。可柳家还有一桩心事未了,使他坐卧不安。以前,柳家经济条件不好,四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只上了初中,没钱继续读书了。再穷,也要供出一个大学生来,这成为柳维进最大的愿望,柳家离村小学有八九里路,学生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山高路远,每逢冬天,俞家寨飘来了大雪,有时积雪有一尺多厚,家里需要的所需物品都是提前一个月购买,用于备用。“雪再大,也不能让孩子误课”。清晨,柳维进早早起床,迎着呼呼的寒风,从自家门口一直扫到村公路上,为学生安全上学铲走路上的积雪。冬天星期放假,若遇上下雪,他又冒雪接学生回家。有一次,他在接小儿子柳祖军放学回家路上,一阵狂风卷着纷飞的雪花迎面扑来,迷住了双眼,背着儿子的柳维进脚一滑,滚下山坡,衣服挂破,额头碰得青紫,脚上受伤鲜血直流。儿子哭着不许再背他,可柳维进挣扎着爬起来,捡起一根树枝拄着,硬是把儿子背回家。祖军的妈妈仁传凤目睹此景,哽咽地说:“幺儿呀,老爹对你这么好,你可要勤奋读书,将来有个出息啊。”
记得我当年到柳家采访时,他告诉我,秋季开学的时候,柳祖军的学费没凑齐,他凌晨三点钟起床,翻山越岭,忍着饥饿和干渴,背着一百多斤木炭到集镇上去卖,等卖完木炭交清学费,街上已是灯光明亮,他又摸黑拖着沉重的脚步往回赶。听他妻子说,那次摸到家,已快天亮了,还说这事千万别给在外打工的几个儿说啊!为了孩子读书,柳家省吃俭用,先后投资了十几万元,超负荷地长年辛苦劳累,使夫妻俩积劳成疾。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成果,柳祖军没有辜负全家的希望,一九八八年,祖军武汉中南财大毕业。
冬去春来,风雨如磐。柳维进一家靠着勒劳朴实的天性,终于走出封闭的山寨,步入现代文明的大潮,他们的故事融进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融入了乡村振兴跨进新时代的乡音乡愁,在群山中激起悠长的回响,久久地在我脑海里回荡。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常年在外打工,很眷恋家乡“蛇倒退鬼掉魂”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倘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次到俞家寨寻访,写出新时代柳家人的续章。
(2022年8月4日)
作者简介 李中明,男,中共党员,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人,镇广播站下岗职工,文学爱好者,现在浙江省温州市瓯北金桂花南门小区当保安。新闻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觉员生活》等报刋杂志刋登,被《襄阳日报》连续多年评为模范通讯员。偶尔有诗歌、散文、闪小说在全国10多家网络平台上发表,乡村人才库、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