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的秋天
文/王凤华
我出生在——鲁西北夏津黄河故道,在我们这片黄河改道后的沙土地上,生活着勤劳朴实的种田人,辛勤双手,滴滴汗水,迎来一年年秋的收获。
踏入黄河故道的沙丘,秋高气爽、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瓦蓝的天空下极目远望,绿油油大地仿佛铺上一层绿色地毯,这就是我们黄河故道的农田,鲁西北特产“沙土窝”里种植的地瓜、花生。
“红薯”也叫“地瓜” ,时光飞逝岁月沉淀,一晃三十多年过去。 在 那“食物匮乏”的年代,生命力顽强的红薯是老百姓的“保命粮”。秋冬吃红薯,春夏红薯干。贴上几个玉米饼子,父母不舍得吃,省给孩子们吃。天冷烧不起煤渣,吃着热乎乎的红薯,感觉也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对红薯,有着浓浓的感情,因为它养育了黄河儿女。
红薯在那缺粮年代并不是很受欢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红薯作为土特产,天然有机养生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偏爱。

红薯是一种藤栽植物,秧藤二、三米,红薯茎尖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红薯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我们通常烫后凉拌或蒸熟食用。
我们“沙土窝”的红薯,甜面、大的十来斤重。品种多样,有紫薯,白心薯,红心薯,黄心薯、蜜薯等。烤吃、熥吃、炸吃、煮红薯粥、样样可口。红薯可深加工做粉条、粉皮、凉粉,粗粮细吃餐桌美味佳肴,酿酒天然原料。
据说:乾隆皇帝吃了 烤红薯,久治不愈的便秘不药而愈,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高兴,夸赞红薯“土人参”。红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抗癌、强肾、”也是美容护肤一大美食,享有“长寿食品”之誉。(切忌:红薯不能带皮吃,特别是烤红薯吃后会导致烧心、泛酸、消化不良)。
进入秋季红薯大丰收,农民是最忙的时候。一部分入地窖储藏,一部分运往全国各地。薯香缭绕,无论你身居何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鲁西北——夏津“沙土窝”里溢满香甜的红薯。

“ 花生”方言也叫长果,在我的记忆里,花生是一种珍贵零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花生是一家人资金来源。秋收晒干不舍得吃,去集市换成钱。买点生活用品,省下钱买块布料,过年时候给孩子做件新衣服。我们小时候很少吃到花生,只有逢年过节,父母才给我们每人分一把解解馋。儿时趣事趁父母不备偷花生吃,时常出现在回忆里。
花生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根部有丰富的根瘤,地面开黄色花,地下结硕果。花生根、叶是上好的养殖饲料。叶也是天然止血良药,把花生叶捣碎涂抹伤口,特别对外伤患者疗效突出。花生叶自然特点昼开夜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节律同步,经试验花生叶晒干饮用,是治疗失眠纯天然良药。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其品种繁多。我们通常用花生粒的颜色,去选择品种种植,有大、小粒花生,黑、红、花、白、粉粒花生。现在生活富裕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打花生酱、芝麻粘花生、炒吃、炸吃、腌吃、等多种做法。(忌:发霉花生不可食用,如进人体直接癌变)。自家种花生加工榨油,纯天然吃着放心,
凉爽秋风吹过黄河故道,成熟的庄稼,大豆粒粒饱、棉花笑口开、谷子乐弯腰,高梁举起火炬映红了天际,还有像士兵守卫着沙土地的玉米,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走进沙丘的果园,迎面飘来一阵阵的清香。那脆甜汁多的甜梨、清香爽口的苹果、软腻极甜的秋桃、酸甜艳丽的山楂。走进葡萄园,品尝一下颜色多种别有风味的葡萄。漫步葡萄架下,你也许能想起“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
落叶知秋似蝶飞舞,秋收种麦农民忙碌。天空澄碧,纤云不染,大自然没有忘记辛勤耕耘的故道人。她把金色阳光、累累硕果、友情的撒向我们希望的田野。朋友欢迎您,踏着落叶欢快的音符,来我的家乡黄河故道赏最美的金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