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到用时方恨少
文║余修生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时间过得真快。
一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诗文的赛事。喜讯声声,捷报频传。小作拙文,再现赛场。
近期,我又受到倪进宝老师邀请,重在参与,重在学习提高自己,于是,我信心十足的参加了赛事。经过评选,再次收到来自远方的来信。
感恩于文学殿堂,感恩于文字的力量。缘分使我们相识一场比赛和在网络上的较量。我也曾满心欢喜的以文会友,广交四海文友,虚心学习,扬长避短,良好的心态,早已习惯成自然。
学他人之长,避己之短。学最好的别人,做优秀的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富贵需勤苦得,好儿女贤孝中来。欲做事,先做人。只有把人做正了,好运自然而然就来了。
字如其人,文风如斯,做文形同做人,纯真率直豁达。
写文章也是一样。把文章构思好了,情节设计,文笔铺垫,语言组织,人物对话,诙谐的语言表达引人入胜,都在一个描写里活灵活现起来。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让我们在苦难中顽强不屈,能够在逆境中勇敢前行。
我清楚的知道,写文章需要全面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博览群书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知识全面,可以看透本质的时候,才能准确无误的切中要害,下笔千言万语,犹如井喷一般。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彻底对生活进行观察,就不可能写出来接地气的文学作品来。
中原作家徐继明告诉我说:“每天一篇,想出精品,的确也不容易。我已老朽,所说的也不足为凭,你从少壮派走到中坚派,将来是写长篇巨著之人,光知道写,却没有读书的时间,前景令人担忧啊!现实主义作品,也能找出历史的渊源,作品才能厚重,贤弟你说是吗?”
我说:“我是一学习,一边写作。不为别的,充实生活。我是业余生活,想充实一下自己而已。没有想着什么大家,纯属爱好。”
徐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不读书,光写作,也是学习提高,但提高的很慢。一个标准作家,应该也是个学者。我区已故作家周同宾,之所以成全国一级专家,是因为他就是个书篓子,《金刚经》人家能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博古才能通今,才能洞悉世间万象。”
徐老师接着说:“业余爱好,固然是好事,很多人坚持不了,你更应该向精处发展,写出自己的长处, 写出自己的特点,让平台有水平人叫好才行。不才哥们的文章,被平台主编白长新先生称为“孤竹风格”。主编王文雅,赞为“倒退二十年,一定是文坛领军人物”,只是我现在老了,只能在平台上玩玩了,老弟应调整一下,多读书,少写作,写就得写作新意,让他们大吃一惊才对......每天可写曰记,不可每天都作文章,那样太辛苦,又收效甚微,何必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着徐老师的话,我似乎感觉压力又增大了,本来想满足从小的爱好,而进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也只有暗下决心,多读书,勤锻炼,出精品。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感恩徐老师,方知知识匮。细腻的描写,是对原本生活的态度负责,真诚的书写,是一份责任和担当的精神。
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敢于面对,三是敢于担当。现实生活中,我努力奋斗,努力践行着美丽的字眼。肯做事的人,失误会越多,但是承认过误,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
面对现实的严峻,葱茏着不一样的人生。唯有担当精神,才是血性汉子的本色。我学习了人生,人生有三乐的精髓和内涵,时刻鼓舞自己向前迈进。面对现实要知足常乐,面对生活要自得其乐,面对困难要努力克服还要助人为乐。
平凡的人生,不一样的烟火。始终保持着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善为本的情怀,以诚为先的诚恳。这就是一个靠谱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啊,没有白吃的苦。今天吃苦,是为了明天的甜蜜。今天的受累,是为了未来幸福的生活。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和轻松二字,只有拼搏,付出,勤劳,勇敢,自立自强,奉献精神。切腹之疼,亲身体验,我把我的感受,在一个有雨的天气里,我轻轻的告诉了儿子、侄儿、外甥们......
生活需要历练,不经历几次三番的风雨,你也不知道究竟谁,才是你的知己。你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当初的藐视,开始的白眼,当初的冷嘲热讽,当初的漠然置之,是你看清楚了每一个人的立场和地位的改变。
走过了坎坷不平,才知道平安真好,尝过酸甜苦辣,才知道平淡就好,历尽兴衰周折,才明白知足就好。费尽思量熬煎,才知糊涂真好。熬过深夜,才知道劳逸结合身体好一切都好。
文学创作和如何做人,是一个范畴,有余力,则学文。学习记录生活,也是学会做人的开始,他有血有肉,有骨架有筋络,有灵动的灵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学的道路上,我是个小学生,学习众家之长,避开自己之短,扎根肥沃的土壤,汲取丰富的营养。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文学的道路上,我走过了一段弯路。当年的豪迈连同岁月的风霜雪雨,打击的不堪一击。面对现实生活,我依然决然选择努力奋斗,开拓创新,弘扬正气,讴歌时代,感恩盛世,心潮澎湃。
多少个白天,我在思索前程。多少夜晚,我又感叹人生。
我结识了很多贵人,也帮助过很多值得我帮助的人。去年有幸结识倪老师,他当然也是我的贵人,是他为我指点迷津,使我快速成长,这知遇之恩,永远铭记。
记得去年两篇小文,参加了评选,得到了亲戚朋友们的大力支持,还有钢铁哥们的呐喊助威,群雄逐鹿,最终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获得奖项。
今年又被倪老师盛情邀请,我又参与其中,浓缩三家平台精品海选,文章被评为精品优秀奖。这是鼓励,这是肯定,这是培养,这是呵护。我感恩之心涌进胸怀,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未来的生活和个人的一点墨水,恐怕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地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江郎才尽,余郎词穷。搜肠刮肚,也不尽人意。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知礼。读书使人文雅,读书让人高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族余修林先生,是新疆石河子大学的老教授,精通书法,自立一派。今年八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曾荣获国家级功勋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成功经验,是我学习的动力和榜样;他的艺术成就,是我村我县我省的荣耀,其影响力已波及全球。
人生过半,我发现读书少了,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培养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发挥特长,是一个爱好文学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感谢朋友们的一路支持,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关爱理解,感谢华夏文学平台的信任和建议,感谢主编倪进宝老师的倾情指导和知遇之恩。
朋友说过:只有同频共振的人 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懂你言外之意,理解你的万里山河,尊重你的与众不同......
多读书,读好书,汲取精华,学以致用,繁忙之中,我欣喜的收到了远方的来信!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很多时候,喜悦和苍凉,并不是同时来到。而是两个意境和不一样的心情。远方的来信,将是我努力勤奋永远的动力和人生方向。
人生最高级的炫富应该这样的姿态,那就是身体无恙、内心干净、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作者简介:
余修生(笔名,运生), 男, 七零后, 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大余营人。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利用闲暇时间,喜爱写点心得,感悟人生,感谢生活。
2021年《玉都文艺特刊》《满江红盛世百年》荣获一等奖;同年在《华夏文学》大奖赛中荣获第五名。2022年5月应邀参加诗之情,春之韵《华夏文学》大奖赛中,荣获文学精品优秀奖。
电子作品《村史记忆——大余营失寨系列传》《钢铁生涯》继续编写中。
微影作品《蒲公英花开》《大余营传》剧编完成静待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