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好儿女
文/贾国忠(河南)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忙忙碌碌为着生,也忙忙碌碌为着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到底何在,生平的成功和失败怎样评定,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常说的话题。
按一般人的说法和看法,那就是人在年轻时,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心想事成,春风得意,就是成功的人生。上了年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份豪华的家产,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便是幸福的晚年。
事实也的确如此,有多少年少得志,年老得福者不是这样?
人比人,气死人。比比人家,想想自己,自己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是一个“从小唱老旦——一辈子没有活晒(潇洒)一儿(一天)”的穷光蛋、失败者。尽管自己年轻时也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拼死拼活,流血流汗,挣扎了数十年,奋斗了大半生,可临老除落了个五痨七伤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残身病体外,是一无所获,一无所有。特别是最后,连跟着自己吃42年苦,受42年罪的老伴也早我而故,使自己更像一根霜打的枯草,东倒西歪;一片卷曲的残叶,摇摇欲坠。
为此,非但是我,连知道我情况的不少人,都为我人生的不幸和命运的捉弄而伤悲怜悯,扼腕叹息。心想像我这样的伤残人,真够可怜的,年轻时命运多舛,处处碰壁,吃苦受罪,遭受打击,临老了又身残体弱,脑笨心愚,丧妻失伴,形单影离。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不忍痛含悲,度日如年,受够歧视,遭尽冷落才怪。何况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知道感恩戴德,知恩图报,孝敬父老,善待爹娘的。虐待老人,遗弃老人之事,可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其实我和众人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在我老伴去世后(包括以前)我的晚年生活过的挺好,甚至不亚于那些退休后还拿高工资,享受高待遇,身体健康,志得意满的成功人士,幸福老人。
为什么呢?因为虽说我别啥没有,却有一双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富有爱心孝心,知道敬老爱老的好儿女。尽管他们既不是龙也不是凤,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可他们不单是对我,就是对周围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甚至那些不认识不熟识的人,也都怀有一颗热诚相待的心,一腔纯真无瑕的情。在他们母亲去世后,姊妹俩立即为我以后的生活做出安排布置,把我接送到他们在平顶山打工置下的新家,一心一意,无微不至地把我给款待赡养起来。
要说一个不会创造任何物质财富,只会消费物质财富,动脚抬手还要张忙连累他人的残疾人,引起家中儿女的厌烦嫌弃排斥反对,想必是很自然的和正常的事。尤其像我,非但轻活重活不能干,不会干,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头疼发热,吃药看病,事事处处还得要人操心担忧帮忙伺候,可谓是请吃坐喝,纯害无益。
况且我还误入歧途,迷上写作,固守偏爱,死不改悔,爱在电脑上敲打些既不践饥又不践渴的丑诗烂文。不但买电,修电脑,交电费,付网费,要花费很多钱财,还因为电脑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毛病发生故障,还要他们亲自上前帮忙解决,或要找人找店修理,耗费他们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尽管如此,可他们从来没厌过烦过,始终支持着我鼓励着我。说我干的是正事儿好事儿文明事儿,创造着精神财富,写出的诗文不但能教育人鼓舞人,受到了不少人的夸奖和敬仰,还能活跃自己的身心和大脑,起到延缓和防止老年痴呆过早发生的良好作用。
也正因为他们的支持鼓励,从而我的物质生活过得完美无缺,无忧无虑,也使我的精神生活,这一业余的偏执爱好和心灵乐趣,也一直保持着丰盈,丰满,丰富和多彩,直到现在还经久不衰,乐此不疲。并且还觉得越来越欢快,越来越有趣。
人到老年,身残体弱,百病共生。尤其是像侍候照料我这样的伤残人,可说是要比伺候照料其他老年人要多付出一倍甚至几倍的辛苦和劳累。都道床前没有百日孝。可我的两个孩子,对我已不是百日孝,而已经是千日孝,几千日孝了。
我头疼发热,腰腿疼痛,不但给我请医送药,购置医疗器具,经常给我捶打按摩;冬怕我冷,夏怕我热,吃饭喝水,不但端到桌前,还给递到手里。衣服被褥鞋袜不但给我常洗常换,身上汗渍也不隔三五天给我给我搓擦冲洗一次。住室常给我清扫,尿罐常给我掂倒,连我每次的喜怒哀乐都看在眼里,挂在心上,随时安慰,及时劝解,生怕我有丝毫的不适和痛苦。用关心之至,无微不至之词来形容,半点也不夸张。
有时我自己都心想,如此的连累儿女太不该呀,人家有本事的老里,或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给儿女留下万贯家产,无尽财富;或从横捭搕,左右逢源,给儿女铺路搭桥,让其成龙变虎,出人头地。你呢,一辈子功不成名不就,身残智拙,穷困潦倒,临老却享受着儿女们“太上皇”般的优待和照料,实是有点汗颜愧疚啊!
尤值得幸福的是,我不但有一双情深义重,知恩图报,孝心似海的好儿女,还遇有两个性情温柔,心地善良,为人朴实,诚恳厚道,待我如亲爹视我似生父般的好儿媳和好门婿。他们两个都是新一代通情达理,聪明能干,谦虚厚道,颇有教养的年轻人,对我这个一瘸三拐几乎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病公公残外父,从来没有丁点的小看和歧视,总是盛情款待,敬重有加,无论是花钱和劳累,总是热情大方,争先恐后,踊跃上前,慷慨付出。从没有计较过吃亏便宜,谁多谁少。
不但是闺女孩子,媳妇儿门婿,连他们的孩子,我的两个外孙和孙女,对我也特别的亲近和孝顺。尽管目前他们年纪还小,都是学生,可对我这个一无使处的爷爷外公,时时事事都表现出由衷的关心和爱护。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我出外活动,给我购买生活物品,给我讲有趣故事,帮我找有关书籍等等。可谓随喊随到,声叫声应,应接不暇,从未落空。从而也给我更大的鼓励和慰籍,使我看到了美好的希望和将来,提高了努力生存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人生如梦不是梦,苦辣酸甜真人生。时时刻刻血汗写,分分秒秒留亲情。人老鬓毛衰,希望在未来。未来在面前,何必多期待。回想自己的一生(现在似还不算),是苦难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也是落魄的一生,失败的一生。一身伤残,两手空空。唯有儿女,善孝传承。由此,年逾古稀的自己也真的知足了,满意了,坦然了,释怀了。
少年受罪不算罪,老年有福才是福。愿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像我这样,有不嫌不弃,任劳任怨,不辞烦劳,热诚相待的好儿女;愿天下所有的好儿女都像我的好儿女一样,不忘传统,恪守孝道,尽心尽力,善待孝敬你们的亲爹亲娘!

作者简介:贾国忠,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寨子贾村人,50后农民,残疾,爱文史喜写作,有文、诗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地、市报刊和网络。并著有长篇叙事诗《少林志》一书,于2016年7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