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我与孙子的故事
作者:耿志明
没有孙子那会儿,一见到谁磨磨唧唧地讲孙子,我都会给他送去个白眼。可自从自己有了孙子,我似乎也扮演了那个磨磨唧唧的角色。每当下班,丟下所有应酬,颠颠地跑回家看孙子、抱孙子、哄孙子,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
小孙子从小就很可爱。圆圆的脸蛋儿像个苹果,水灵灵的眼睛不大不小,鼻子长得很有立体感,两片小嘴唇薄而泛着红润,耳垂厚重向前微微弯曲,头发又黑又密,还有点不大不小的卷卷,皮肤白晰细嫩,每天我都得亲上两口,否则,就好像缺点什么。
孙子从小就有点儿“本事”。三岁那年就能认识2000多字,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指认各国国旗是他的绝活儿,还不会说话时,就能准确无误地指认120多个国家的国旗。他十分好动,室内的东西没有他不光顾的,感觉小孙子不怎么习惯走路,只要走路就是跑,像一阵风一样,奶奶领他出去玩,只好在手腕上拴一条绳拽着。我领他出去玩时,也常常被搞得焦头烂额,不知不觉小孙子就在我的视线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图片来自网络)
可怕的事还是发生了。小孙子五岁那年,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我兴高采烈地把小孙子的自行车装进汽车后备箱,拉着小孙子去纳仁汗广场逛逛。可能是双休日的缘故,人多车多,在距离广场很远的地方才寻到了一个停车位。
夏日的纳仁汗广场,人潮涌动,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有成群结队跳舞的,有喜笑颜开扭秧歌的,有你追我赶滑旱冰的,有自带音响跟着音乐暴走的,还有一对一对的长辈带着孩子玩沙土的,好一幅热热闹闹的景象。
广场的自然景色格外的美丽怡人,拔地而起的杨树正吐着新绿,一簇簇山杏、榆树梅、丁香树花满枝头,一排排垂柳点头哈腰、舞弄身姿,好象欢迎人们的到来。那些镶嵌在树荫里的各种雕塑特写更是栩栩如生,格外的吸引眼球……
见此情景,孙子真是激动不已,迫不急待地一把抢走小车子,纵身一跃上了车,就象脚踩风火轮一样扬长而去。我一边紧紧地跟在小孙子后面,一边高声叫喊:“慢点!慢点!小心,小心!”。小孙子像个小马驹,根本听不进我的喊叫,在人群里横冲直撞,犹入无人之境。我坚持跑着、追着……不一会便大汗淋漓,沉重的脚步再也跟不上他的车轮,于是气喘吁吁地对孙子说:“你,你就上到前面那个大平坛上骑车吧,好玩得很,不信你试试。”听说好玩,小孙子便随口答应,一个猛踹,车子便“飞”上了平坛。恰在这时巧遇一位老同事聊了几句,一转身,孙子脱离了我的视线。
“不好!这孩子跑哪去了。”我急忙撇下同事,左张右望地寻找我的小孙子。十分钟过去了,不见孙子踪影;二十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找到孩子。这下我心里发毛了,冷汗也冒了出来,东张西望,见人就问:“见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小孩没有?”有的摇一摇头,有的根本不搭话儿。
(图片来自网络)
我脑海里瞬间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怎么就找不到了呢!我放开小跑,大声地叫着孙子的名字,搜过了那片杨树林,查过了那块土沙滩,问过了那处出租场,还是不见小孙子的人影。最后,奔到了江边,顺着堤坝往上游寻找,又折返回来到堤边的草丛中找,还是不见踪影。一个小时过去了,就象梳篦子一样,整个广场统统地找了一遍,仍没结果。我脑海里闪现出一个个可怕的情形,情绪失控,心理崩溃,手发抖,腿发软,呆若木鸡……
咋办?还是报警吧!我急忙摸摸衣兜,打算掏出手机,结果由于匆忙把手机落在了车里。我一边拖着僵硬的双腿往停车的方向赶去,一边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可望能有所收获。二百米、一百米……离停车的地方越来越近了,我影影绰绰地发现车子旁边好象有个小孩。我多么多么的希望那就是我的小孙子呀。不知是哪来的力气,我一个百米冲刺,便来到了车子附近,定睛一看,哇!这不是我的宝贝孙子吗?!我一把将依偎在车旁的孙子紧紧地搂在怀里,两眼满是泪水。我哽咽地问道:“孙子,你怎么跑到这来了呢?”孙子用眼睛盯着我,怕我埋怨他,就慢声细语地说:“爷爷,我找不到你了,可是,我知道你肯定得来这,就在这里等你好久了”。听到这话,我放纵地亲吻了孙子,心里感到莫大的满足,我没有怪罪他,而是鼓励了他几句……
上车!我乐呵呵地开着车,拉着这位可爱的宝宝赶往回家的路上,心想:未来的社会,一定更加需要孩子的生存能力,这就算一次现实板的野外生存演练吧……

作者简介
耿志明,吉林省松原人。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多篇案例分析、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在《吉林日报》《吉林纪检》《党员之友》等刊物发表。多篇散文、杂文、童话故事在网络平台发表并获奖。热爱生活,追求卓越,是一生的奋斗目标。
(图片来自网络)
爷 孙 之 恋
作者:姚宗希
一一散文《我与孙子的故事》作品赏析
读罢《我与孙子的故事》,心生感慨,全文通篇仅仅1500余字,但爱意满满,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
作品开篇寥寥几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描述了没孙子时与有孙子时的巨大反差。“每天下班后,便丢掉了酒局,早早的跑回家看孙子、抱孙子、哄孙子,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 这句话中用了 "跑" 和 “抢" 两个字尤为精妙,一语道破心境,恰到好处,足见孙子在爷爷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位置!
作品对孙子的形象描写也是不惜笔墨,相当的细腻。"圓圆的脸蛋儿像个苹果," 豪无疑问,谁见了苹果不想咬一口呢?这到让我想起苹果手机的商标,其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加之高超的制造技术,所以风靡世界。除了孙子那圆圆的脸蛋,其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均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达尔文的 "进化论" 一揽无余。
孙子的可爱之处,不仅仅是他的外表。作者的笔锋一转,还是他那聪明的大脑,三岁便识汉字2000余个,尤其是辩认世界国旗的功能非同寻常。实属天才少年,后生可畏,未来可期。
作品能够触动读者心弦的故事,还是爷孙一日游的精彩内容,这也是众多爷爷奶奶似曾有过的经历。某一星期天,爷爷开车带着孙子逛公园,初夏,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游园的人们乐在其中,好不惬意。孙子骑车在前面跑,就像那脱缰的野马,爷爷在后面追,气喘吁吁,大汗淋淋。哈哈,小样儿,你能追得上吗?
作品的高潮部分,完全源自生活,描写得相当真实。在众多的爷爷奶奶看孩子时,偶而便会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同事,必然要聊上几句,回想当年,感慨颇多,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可问题来了,一心不可二用,顾此就会失彼。这不,你看看那爷爷,一不留神,那孙子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用火烧眉毛一词形容那爷爷可能不够恰当,好像是五雷轰顶吧?当时想必他肯定是两眼冒金星,双腿发软,一个字 “蒙"!还不够,是蒙头转向!
作品的结尾到是有惊无险,皆大欢喜。还是那聪明的小孙子,救了他爷爷一命。他回到车前,在那 "守株待兔",爷爷一看是喜出望外或喜及而泣吧!

文艺评论作者:
姚宗希:1957年出生,吉林省松原市人,笔名钢笔。自1993开始文学创作,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以文艺评论居多,另有散文,杂文,超短篇小说。多年来,作品散见于《白城日报》《松原日报》《江城晚报》《吉林日报》《春风》《金盾》《延河》等报刊杂志及文学网络平台。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包括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