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就知道凄惋的“牛郎织女”故事。东北的冬夜,天空纯净,大哥指给我散漫的银河,以及遥相对望的牛郎、织女星。后来,组成自己的小家,有过两地生活,有过“壮年听雨客舟中”*,才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天涯孤旅,什么是天各一方,何谓思念等。

网络图片
七夕,或专指彼此深爱,而又隔阔难逢的夫妻情。然而,经风历雨之后,特别是长别双亲,雏燕离巢,七夕,或只代表风雨同舟,霜雪之余的那份恬静与相依。一一更为纯净,理性,冷静,进入彼此深度关切与社会心理的依赖。轰轰烈烈只年少,平平淡淡向晚情。就普普通通的柴米夫妻而言,本质上,夫妻情,或只存在于琐碎寻常生活中,尽在不言之中。同时,夫妻情又是赤子之心相待,了无功利,彼此奉献,包罗万象,骨肉情外,有别或胜于人世间所有情愫的恩爱:淳厚,恒久,渊深,无际,而又无以替代,处于感情的核心与高端。或曰:真夫妻,不言情,故皆为情;老相伴,无说爱,岂止是爱。自连理迄于今,四十三年如过白隙。其间,躬耕垅畝,遭遇几多风霜困厄;和舟共济,又战胜多少艰难困苦!
珍重感情,也就包含着珍重初心,珍重历史,珍重生命等全部要义……。
*语出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220804

作者 李旭光
李旭光简介
祖籍山东,吉林松原人,军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职于乡、县、市(地)、省党政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散文《秋来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刊于《光明日报》、《作家》、《大家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语文主题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报刊,被《学优网》、《第一文库网》等语文学习网站眷顾;《查干淖尔之冬》发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风在诉说的时候》;《中华典籍引领我的生活》,获《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奖征文优秀奖;《百余年来洮霍两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两江与查干湖沟通的文献与图舆》,在全国辽金史年会宣读,刊于《东北史地》,收入《辽金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几十篇札记、随笔、诗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
楷书《金刚经》入选首届华珍阁杯全国书法大赛;楷书《盂方·盂圆》获建国七十年“翰墨云桥杯”全国书画邀请赛优秀奖。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辽地春捺钵》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