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诗体华乐之实践探索
赵家镛
在中国漫长而悠久的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是难以逾越的三座高峰。这三种诗歌体裁都有一种前后继承发扬创新自成体系的关系。诗词大师丁芒先生认为:如果能在唐诗宋词元曲的基础上,创立一种新的具有时代特征,又有传统诗歌用韵特色,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不受约束自由抒写的新诗体,那就是新时代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我们暂且将这种诗体称之为“华乐”或“华歌”。
在魏晋南北朝时,诗歌已有一定的平仄对仗等规律,由于唐代经济和文化的发达,经过杜审言、宋之问等文人与官府的努力,格律诗形成定制。唐朝时,词已有了雏形,在宋代由于柳永、苏轼等人的研究创制推广,词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如滚滚长江,势不可遏。宋末,已有文人开始写曲。到了元朝,由于取消了科举考试,断了文人仕进的道路,民间文人与士族文人开始探索用曲来反映民间疾苦与诉求,运用了格律平仄对仗的特点,采用大量的口语入曲,而且在韵律上较词更进了一步。不像诗词那样隔句押,曲可句句押,也可在一首曲中拿一两句不押韵。一首曲中,对仗可有一处或多处,鼎足对扇面对等对仗句多了起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征。五四运动以后,我们这个时代有现代诗。产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一我的保姆》等现代诗的经典。现代乡土诗人李发模更是把现代诗写到了极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诗逐渐脱离了中国古代诗歌用韵的特点,完全西化,语言也无特色,大都脱离广大民众的生活,大都不反映时代的主要特征。语言晦涩,朦胧,除了作者自知自明外,其他人基本不知其所云,如果要叫一个成绩优异的高中生阅读一首现代诗,学生读N遍也没有读懂作者要表达什么。过去高考考查现代诗,客观题,学生靠蒙,主观题,学生无从着手,只好胡乱分析,碰运气。就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答题时,头都弄大了,也未觅到解答现代诗的技巧良方。四川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认为现代诗很难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学符号。
丁芒先生说得很好:经过不少人或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创制第四种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新诗体,那就是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新诗产生后,渐渐偏离了传统诗歌用韵的轨道,作者没完没了,写些只有自己或小圈子才懂的分行像诗不分行则为小散文或长散文的文体,基本脱离了大众,代表不了中华诗歌。写新诗的对旧体诗不屑一顾,写旧诗的认为新诗无韵太朦胧。尽管写作诗词歌赋的人多达几十万之众,诗刊微刊文苑不计其数,大有复兴之势。但都是拾人牙慧,步前人后尘,不能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更不可能与唐诗宋词元曲并驾齐驱。赵义山说:元诗十四万首,清诗十多万首,谁人承认了?谁人记得几首几句?没有广大民众参与,诗歌没有杰出的音乐人谱曲推广传送,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怎么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争得一席之地。
其实,现代歌词就具有替代旧体与新诗的特征,它继承了传统诗歌用韵复沓的特点,短小精悍,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精炼一点,不断锤炼提升,吸收古风唐诗宋词元曲用韵、句式、遣词、修辞、技法、造景、韵味的长处,具有节奏美音乐美形式美语言美的四美特征,这就是第四种诗体。我们可暂且称之为“华乐”或“华歌”。那后人可以说: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唐诗宋词元曲华歌或华乐四座文学的高峰。下面,我根据丁芒先生的设想,高福林先生指导,简要论述一下我对“华乐”这种新诗体的创作实践探索。
古人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开头难,总要有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我将自己创作的短小的诗歌称作“德荣歌,德荣曲,德荣调”,通称为“华乐”。 如《意相逢.作诗》当代.赵家镛
情深深,月朦胧。信步菊丛借东风,却见墙头一朵红。
夜色阑,茶半盅。碧帘斜卷意千重,飞鸿掠柳赋词工。
这首诗上下节各四句,上节的一二句形成对仗。全诗除首句,其余三句均押平声韵。通过夜深,庭院赏景,然后回屋饮茶,见碧帘斜卷,飞鸿掠柳的动景激发了创作灵感,反映了作诗的艰辛过程。华乐的优势在于:
1.继承、保持、发扬了中华传统诗歌用韵的特点。如《德荣调.评中朝》
当代.赵家镛
望烽烟,铸长剑,九歌一曲寄轩辕。北城晚,旗飘卷,隔岸火连天。
孤帆远,飞雁点,残梦酒醒已千年。水犹寒,江山换,宁边核云散。
这首诗上下段(节)各六句,句句押韵。上段的韵脚为“烟、剑(仄韵)辕、晚(仄韵)卷(仄韵)天”;下
段的韵脚为“远(仄韵)点(仄韵)年、寒、换(仄韵)散(仄韵)”。整首诗句式长短不一,韵律和谐。
押韵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大的特点。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篇就押ou韵。押韵语调铿锵,便于记诵。
又如《德荣曲.重逢》当代.赵家镛
菊已黄,鬓如霜。月上中天冷,伊人已远去,无处话凄凉。
旭日光,暖心房。恰遇蛾眉至,梧桐孤寂散,挽手步平冈。
这首诗上下节各五句,两个三字句,三个五字句。各三平韵,押ang韵。反映意中人离去又折回,主人翁心里顿生快意,借物抒情,孤寂全消,乘着旭日的温暖霞光,“挽手步平冈”,畅想美丽的未来。诗意真情如清泉涌出,自然流淌。
2.句式长短不一,根据表达需要可长可短,由作者自己确定。如《德荣词.贺新春》当代.赵家镛
瑞雪满天飞降,树凝冻泉徜徉。草芽露头透泥香,暖气沉沉向上。
晓月融融向上,碧空大雁斜翔。携妻牵子至何方?企业投资增长。
这首诗上下节各四句,三个六字句,一个七字句。各两仄韵两平韵,句式相对自由而又对称。
华乐体诗在创作时不受格律限制,词由心出,情因词生。较好地反映村民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初步觉醒,携妻带子趁!新春之际去考察当地企业,要投股的喜悦心情。
又如《德荣调.孤岛》当代.赵家镛
海浅映天光,水中孤岛凉。万丈云分翼轸。立礁朝远视,对镜更心伤。
这首诗只有五句,三平韵。表达对台湾孤悬海峡的忧伤,坚决反对台独,渴盼及早统一的良好愿望。意在言外,感人至极。
再如:
《新旧体融合诗·打工者迎虎年》
新年近,
众客忙。
疫情未尽,
心念故乡。
万里明月照,
千山鸟回翔。
将特产与钱寄,
正送出又开箱。
拟把柔情托鹤雁,
还将孝义奉爹娘。
家国盛,
母女康。
愿献青春同旭日,
欲解相思步平冈。
这首诗的一二句,五六句,九十句,十一十二句,十三十四句都是对仗或基本对仗的。明显吸收了格律诗、元曲的规则及用韵的特点,如格律诗那样偶句押韵,且为平声韵,ang韵,一押到底。
3.便于作者选择抒写意象,自由抒发感情。
如《德荣调.春节感怀》当代.赵家镛
望苍穹长叹,肝肠寸断。月儿低,夜色寒,惨惨凄凄为哪般?
愁怨冲霄汉,泣涕涟涟。山依旧,日上栏,除尽贪腐清明天。
反腐败的主题不好入诗,由于不受格律的限制,当时看了《雍正王朝》,感触极深。皇上极力反腐,而臣下还不择手段贪腐。于是联想当今反腐的形势,就以反腐这个题材作为意象,尽情绘景抒情,怒情喷涌,希望将贪官除尽,还百姓一片清明天的良好愿望。
这首诗上下各五句,一个五字句,一个四字句,两个三字句,一个七字句。两组三字句,基本对偶。因为对仗讲究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又如《德荣曲.寄孤心》当代.赵家镛
夜朦胧,冷风中。柳斜衣白娇唇红。
踏泥去,梅已融,再等明春花不同。
这首诗上下节各三句,选择意象自由,描绘心上人的着装神态,梅花落,踏泥去。相见有期,明春花不同,怕感情生变。该诗除下段首句不押韵外,其余五句均押平声韵。这是吸收元曲押韵频率高的特点。
4.不再扭曲思维,直接选用能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词入诗。如《德荣调.伊人怨》当代赵家镛
近日黄花瘦,携手步松月,凉亭吻个够。草软生情,挽腰数星斗。风多夜莺啼,凝眉紧搂。
返影入高阁,温水涟漪,喷头绵绵漏。纱薄冰肌莹,暗香盈袖,玉乳酥胸碰,枕上凉初透!不知君来否?
这首诗上下段句数字数都不统一,都押ou韵,仄声。选择了当今的词汇“近日、携手、凉亭、吻、挽腰、搂、温水、喷头、玉乳酥胸”等入诗,古今融合,不露痕迹。
又如《德荣曲.梦故乡》当代.赵家镛
秋已凉,鬓微霜。无意崇山看叶黄。万里潇潇一夜雨,枇杷桂树嫩芽张。
雁远翔,望故乡,黛瓦青砖梦几场。百啭飞莺啼古寺,千村复垦为何伤?
这首诗直击社会现实,反映某些地方的某些领导好大喜功,盲目发展,先要求村民种花草种桂树种果林,占了地,又无钱付,后又强迫村民复垦,劳民伤财,村民苦不堪言。见现实而大胆叙述描绘评论,抒发忧虑之情。不为平仄而扭曲思去构思。
这种华乐体诗,不像格律诗词那样,为了平仄为了高雅为了意境而将飞机变作飞鹰,乘车变成跃马,持枪变作舞剑。大家看看现代诗,基本不反映高铁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三艘航母入列,神州天问巡天等等,而只写花草虫鸣,乡村远去等等。华乐却可较客观地反映当今的人与事,时代特征,家国情怀等等。
5.一首诗可分几段,几节,但要基本对称,平仄协调,读来琅琅上口。如《寻路乐.等船渡》当代.赵家镛
春风几次锁朱户,应是落红无数。雁过尚留声,罗袜懒回顾。
渌水涟漪等船渡,白鹤又栖沙渚。堤岸柳荫明,尽沿萋草路。
这首诗分上下两节,一个七字句,一个六字句,两个五字句。除第三句不押韵外,其余均押u韵仄声。
又如类似现代诗,又吸收旧体诗词的用韵修辞特点的
《听西门吹雪弹吉他》
当代.赵家镛
夜已深,
月未沉,
弦更紧。(鼎足对)
转轴拨弦满宇声,
林安静鹤一腔情。(对仗)
酽酽歌声,
清纯无比,
在清波里荡漾;(移用、通感)
曼妙的弹姿,
优雅动人,
似仙女鸡集,
在瑶池甩袖踏歌。(比喻、仿词)
新人倾耳客不睡,
快递驻足忘却归。(互文、烘托)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引用)
出水芙蓉初承露,
横枝杏叶早含珠。(对偶、拟人)
时而,如万马草原奔腾急;
时而,似一字鸿雁望云栖;
时而,好比
一帘瀑布坠谷底。(排比、博喻、夸张)
旋律优美,
如山中清泉,
汩汨不绝;
又如一线纲丝抛入天际,
啪啪有声;
似霹雳闪电,
震撼心扉;
再如千山霞云,
袅袅萦树。(博喻、通感)
挥洒自如,
人乐合一。
罗裙一摆,
似溪云初起;
玉指一弹,
如甘泉入口,
甜透心底;
当心一画,
好比明月悬空,
满宇俱寂。(借代、博喻、衬托)
噫!
你为什么声震林木?
你为什么曲破长天?
情因景动,
诗因事生,
曲因技美,
美人歌美,
美声吸人,
人人共享。(设问、顶真)
你难道仅仅是娱己、娱人?(反诘)
不,
你要娱众娱民族娱天下。(层递)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引用)
这首诗运用了20种修辞来描绘西门吹雪弹吉他的高超技巧,堪称一绝。
华乐因不受前人格律,散曲中的平上去入声的限制,可自由抒写。只要有一定文化基础,懂普通话,熟悉新韵通韵的不分男女,不分文化层次,不分年龄的人都可参与创作,反映时代强音,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反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或可歌可泣的事迹,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也能像前人那样,在诗中锤炼出感染人启迪人,激励人流传千古的警句。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丁芒先生的诗词理论指引,有高福林等诗词妙手的指导,有数以百计千计万计的华乐诗者的努力实践探索总结提升,华乐兴盛,责无旁贷。继承创造,佳篇叠出。
2022年8月1日


作者介绍
赵家镛,男,汉族,1957年生,遵义市红花岗区人,在职研究生,系贵州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遵义市南白中学返聘上高三语文4年。民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南中知联会会长,南江诗社社长,市诗联第五届理事,《遵义诗联编辑。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著有格律诗3000多首,在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800多首。出版有文集1部,诗集4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