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息
文/子木
不轻言放弃
用努力
抓住回不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剔除平庸
给平凡的日子赋予意义
即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咬牙坚持
那怕将来步入古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浪里
与你一道
砥砺
只有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
小小的帆儿
才会
乘风破浪 书写传奇
在晨曦 在落日
让一个永不服输、高傲倔强的灵魂
得以安息
2022.8.2晨
2人生与水池
人生就像蓄满水的池子
走的越远 水就越少
当水池枯竭见底的时候
人生也就到了尽头
人是池中水
只会减少不能增加
儿童之所以可爱
那是水池满满
活力十足光芒四射的青春
是水
以运动的方式呈现最美状态
而慈祥
是因为承载了太多的岁月和阳光
水没了池子还在
就像人走了世界依然
只要秉持初心 方向不变
结局就最好
2022.7.31晨练有感
3 天空
尝试了很多种活的方式,唯有,云给我幸福和自由
我曾是一个兵,也像这朵云,在风中漂泊,看浮萍流浪……
云给我说:能给你的就这么多。看着你流浪,我却无能无力。余生,稍不留意,不见踪影与天空
你在我心底,你的样子,你的美丽让我眩晕。倘若我化作了树,多想你在我的枝间,绽放
我是一名为民服务的兵。看云朵降临,我也就放心了。
你那么无助,我却以云的形式抚慰你。太轻了,我太轻了,不如这徐徐飘过的风。
我想拥抱,还未接触,我的痛、你的伤,涂染了世间……
我用生死捍卫纯洁,也用生命擦亮风景。我的战友啊,看着你,为何我会流泪?
一切如梦,一切又不是梦。如果你是云,我甘愿做你背影下的一粒尘埃。此刻,我成了你的一份子,展翅而来。
天空不空,因为有你。
世间温暖,因为爱无处不在。
烟火缭绕,一块块充满希望的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新生。
2022.7.30夜。于家中。
4 细雨飘飞
天空飘着雨
忍不住去回忆
就像缝纫机
织密了多少悲欢 多少往事
往事里全都是你
弥漫你的气息
天空下着雨
像你在叹息
落在我身上
湿透了我的外衣 我的心底
心底里全都是你
点点滴滴都清晰
天空飘着雨
是你在哭泣
为何我会迷失
哪里去寻觅
啊,这纷纷扰扰的雨
几多柔情 几多提示
如你在身边
缝补岁月和往昔
是你化作了雨
把我密密织
从此不迷茫
雨中数归期
2022.7.28
5 一朵荷花的心事
如伊人娇艳,万绿,遮不住期盼眼神。不与绿争,却总是出众。仰望天空,等,回家的路和路上的那个人
腰弯了,眼睛变得模糊。真害怕,叶子落了,再一次沉默窄窄的荷塘。穿越荷叶的围栏,眺望远方。看看水中的自己,忍不住,落泪。
容颜不再,秀发也开始脱落,一丝一缕,沁染愈来清瘦的水。莲,在身边瞧着我,它背好行囊,准备远行。
这座亭台见证了我的誓言和美丽,红柱青瓦,诉说一个与盼有关的故事。
有时,蜻蜓也会光顾。很多时候,我把它当做了你,任它啃食,任它飞来又飞去。
蛙鸣提醒了我,又是一年花谢时。
在这个温度鼎沸的盛夏时刻,我为何有了秋天的感觉。
那由远及近的脚步,是你吗?踮起脚,侧耳倾听。荷叶摇曳,晴朗的天空下,我笑了…
2022.8.3
6 平凡的一天
注定,如水东流
那些赶着上早班的人
那些清扫马路的人
那些店铺里氤氲中忙碌的人
唤醒清晨
这么多莲花开放
哪一朵属于我
姐弟俩在河边读书
也读未来和人生
只有云最悠闲、惬意和轻松
我亦如它
从一个平凡到另外一个平凡
水是真实的
没有人的天空下
倒影湿透河水
张开翅膀还没来得及飞
天已黑
2022.8.3
7 荷之剑
我的枪里没有了子弹
深夜,瓢泼的大雨冲刷遗憾
黑暗的尽头可是光明?
多想变成神仙
驱除阴霾
让光明重回人间
有时也会羡慕一把剑
在英雄手里
可以斩妖除魔 匡扶正义
而在软蛋那里
除了唬人
只剩下漂亮脸蛋
以荷炼剑
锻造一把绝世利器
用热血喂养
存储于每个人的心间
就像荷花
冲破淤泥的封堵与围剿
笑对蓝天
不知道我的荷何时盛开
何时才能成为我的剑?
2022.8.3
8 血,是热的
一直流淌。
少年换白发,衷心依然。
有人的地方就是战场
握紧我的枪,
有时以草为伍;
有时在黑暗中前行;
宁可战死沙场,
也不愿在沉浮里迷茫。
始终相信太阳落下有月光,
月亮退去朝阳升。
双脚丈量大地,
山路弯弯,
下一个路口
也许就是星辰大海。
2022.7.31夜

作者简介
李林,笔名子木,肥城市作协副主席,肥城市民歌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微信诗歌学会理事,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曾翱翔蓝天,现供职于肥城市公安局。
出版《李林诗歌散文集》、《挂在楼角的月亮》《母亲.渡口》《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李林短诗选(中英文对照)》《十诗人诗选》《芒种》等文集。获“第三届长河文学奖优秀诗集奖”、“首届左龙右虎杯国际诗歌大赛金奖”、“茅盾文学杯”等多种荣誉。
作品刊登于《山东文学》《青年文学家》《花溪》《鸭绿江》《渤海风》《神州文学》《大渡河》》《牡丹》》《诗潮》《诗林》《黄河文艺》《文学百花苑》《中国教师》《中国教工》《时代教育》《教育学文摘》《教学与研究》《当代教育家》《学习与科普》《消费日报》《西部时报》《中国商报》等国家及诸多省级期刊。与文学为友,勤耕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