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中明
我和妻是1983年由红娘牵线相识。
情书从没写过,约会也很少,觉得条件相当,彼此都也理解,两年后就把婚事办了。结婚时,妻答应了我的条件,不招客,不当期过,办了结婚登记手续就在一起。

(图为本文作者李中明和妻子在自家油菜田园里留影)
婚后的生活,一日三餐,养儿育女,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母亲去世早,妻进门就当家,俗话说;“新来的娘子三年客”,可妻一天客也没有当。那年中秋节刚结婚不到半月,我就参加了工作,家里一切锁事的安排,都由“书记”打点。既然让妻当家庭“书记”,那就应该让她有职权。家庭不是工厂、单位,能够掌握的只有经济权。因此,我在单位上的工资收入都全部上交。个人需要开销时就向“书记”开口,“书记”慷慨,从来不问用钱来由。她在家育木耳、种香菇、养猪、鸡、蚕,种农田活,样样是一把好手。我从镇粮管所调镇政府办公室工作,妻害怕我当出纳短款,她悄悄地瞒着父亲和兄妹三人,给了我500块钱,当了四年的出纳员,移交手续清账时,长款68元多,令领导们非常满意,妻也放了心。
财政上交了,那么家务的事我不干。不会干是一方面,主要是懒得干。居家过日子,妻每天都要干这干那,有时我从单位上班回家,看到她累得直不起腰,我依然看我的书或报刊,视而不见。这时“书记”就发火;“你回家像个公子,我前世欠了你什么债,让我没日没夜给你家当牛做马,老的小的一个个伺候,下辈子再不做女人了。” 我装聋作哑,她见我不吭声,火气更大,甚至掀住我耳朵,反复问我听见没有。我被折腾得受不了,只好咧嘴求饶;“家里活我实在干不来,你莫发火,女人一生气,就会老得快。”这么一逗,她哭笑不得,拿我没辙,于是火气渐息,矛盾化解了。
我爱写作,有时晚上躺在床头,为构思一篇文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妻又开始唠叨;“你急什么,半夜了还唾不着觉。”我笑着回答;“写作就像你怀孕,肚子里要有东西,我肚子里没有货啊!”电灯光下,我发现妻的额头上已有几道绦细皱纹,手上摸着也有厚厚的䐞子,心里不由泛起一种酸楚。妻自进了我家门,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日夜操劳,生了两个孩子,我都不在她身边,实在对不起她。“书记”娘家跟我家一样贫困,姐弟七人,小学四年级没读完就回家劳动,21岁嫁我为妻。那时还嫩皮细肉,瓜子脸上配着个小嘴巴,婀娜的身材,颇有几分动人的姿色。我比他大5岁,结婚时好多人不能理解,不免有人说三道四。她只是淡然一笑。“书记”娘家近,分田到户我家有六七亩地,每逢抢种抢收时节都是她娘家来人帮忙。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好亲戚,我在工作上不用操心,连续13年被市、县党报评为模范通讯员、镇级先进工作者。直到新千禧年,妻娘家遭不幸,因车祸失去了两条人命。出事那年,我巳下岗在外打工,没有按时赶回去。至今想起,我心里仍深感内疚。我常想,生活在我身边的这个女人,她连续三年娘家失去5个亲人,心里是多么的痛苦,一说起这事,她眼泪直流。她那瘦弱带病的双肩又是怎么能承担起我家里这么重的担子?
如今,我和妻都巳是知天命的年龄,儿女都长大成人,收亲完娶,有了内孙、外孙。儿子现在给上海一钢筋工老板看图纸当管理,月固定工资18000元,令他的同学们都很羡慕。“书记”这么多年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去年中秋节前,我把家里默默奉献的“书记”写成文字故事《默妻》,叙述了我们结婚30多年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发表在网络平台上,全文有3000多字。没想到,远在千公里之外家里的“书记”,平时很少关注我的文章,那次在朋友圈里为我点了赞,并在朋友圈里转发留言,这篇散文故事点赞好友半百以上,阅读量近千人。
下岗20多年来,我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种田、照顾孙子上学读书,全靠妻子个人在家。多亏了老婆大人,感谢默默奉献的家庭“书记”!
作者简介:李中明,笔名墨池香,中共党员,文学爱好者,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偶尔有诗歌、散文、小小说、民间故事在全国10多家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发表,乡村人才库,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创作座右铭,一支秀笔歌盛世,笔耕不辍赞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