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竹林之歌》喝彩
曹安国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此刻,我的案头就摆放着一部诗集——《竹林之歌》。这是本省著名作家扬西京、郝光兴联手用如椽之笔,以激情澎湃的语言,为巩义市竹林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历程结出的累累硕果唱响的一曲曲昂扬向上的颂歌!
诗集讴歌了竹林大写的人。赵明恩书记牢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四十年春播,四十年秋耘:迎接过三代总书记的手,依然拉着竹林的每一个乡亲;多少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怀仁堂,登上天安门的双脚,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一个个脚印。”“搭档搁好,荒山变宝。”李书转镇长“用四十年的绿叶实践,验证了党政一心,黄土变金的美谈;用四十年的绿叶担当,为千万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典范!”全体竹林人“实干、苦干、创新、闯关、担当、作为、落实、争先”。“这群人,四十年的改天换地,让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形象,于今,打上闪光的小康烙印!”
诗集讴歌了竹林人坚持不渝的集体致富之路。改革开放就是一种探索,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执行上级精神”。1983年,竹林尚处穷山恶水,村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若“分、分、分出去,谁来照管军烈属、老弱病残……没有集体经济,谁来修路、建校、垒堰……连续七天七夜的会议、争辩、讨论,统一了思想,扛定了共同富裕的大旗”1983年召开“林场会议”确定促进集体经济大发展,“一耐、二耐……步步拓展市场,豫中制药厂,在这片山沟崛起。以厂带村,以工促农……制订村规民约,两个文明的发展车轮,同辐同辙,不偏不倚”。1992年的“翱翔会议”,鼓励”敢试、敢闯、敢冒,破除小富即安,让竹林跨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竹林胺、双黄连,一个个名牌,向国际市场看齐;众生制药、庆州耐材,一个初成镇域体系的企业群,在这片山岭间耸天屹立。”新时代启程,他们“组团到山西陵川学习,要抢占文旅先机”。“四十年一条阳光路,竹林人在这方土地,赢来了时代的鲜花、掌声,赢来了青史的赞许、铭记。”
诗集讴歌了竹林人几十年形成的光辉精神。“我在这里看到,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这群人,在创业发展中,从不忘引导人民立心铸魂!爱竹林,比贡献……奠定这方人民一心为公的做人之本;创大业,求效益……引导这方企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为依存;讲文明,共富裕……激励这方人民风清气正,争当先进!”十八个字的竹林精神,时刻把竹林人的干劲鼓舞,永远把竹林人前进的方向领引。
诗集讴歌了竹林幽美的风景。自古以来,竹林山多水缺,山“曾是荒山野岭,山高石厚,地块小而贫瘠,最小一块地,仅能种五棵红薯。”“数百年来,这方人民为寻水,踏破铁鞋,磨破铁砚:因水,这方人四处搬迁。”竹林人较早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于是,2003年7月17日,引黄入竹开工的鞭炮声,惊醒了这片干枯了数千年的大山”。经过集资苦干,“来自天上的黄河水,流进了竹林人干旱了几百年的心田……华夏民族母亲的乳汁,滋润着这片荒了五百年的大山”。2006年10月,开始封山育林,筑坝积水,打造长寿山景区。如今,“月有新姿,季有新容,四季风光各不同”;“五莲池水系景观金波玉液,荡漾着周易上善若水的为人真经”。长寿山被评为国家4A景区,十大红叶观赏胜地,是吸引各地旅客纷至沓来游玩的自然景观。黄牛寨、甘露泉,“栋宇更新,远配中岳而并茂”;龙腾阁、凤鸣苑,“綦阁焕彩,近对古柏而増荣”:众多的人文景观蕴含的深邃历史意义象甘露滋润百姓的心田。
诗集讴歌了竹林人民四十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在这里看到,一条金光大道,共同富裕,深得民心;一步一个台阶,步步超越、创新;开阔眼界,敞开胸襟,解放思想,撤村建镇:众生上市的钟声,引黄入竹扭转乾坤的耕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长寿山景区的开发,崛起的风情古镇……竹林人,让脚下这座荒山变银,这座野岭生金:竹林人,把自己的家乡,建成华夏大地一个璀璨的名镇!”
如今的竹林镇“十里西畴稻熟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2021年8月,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同时,竹林镇还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全国综合改革重点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镇。荣获“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巩义市乃至河南省集体致富的一面旗帜。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位作家站在文学的高地,以诗人的视觉,用精准的诗句为竹林镇改革开放四十年画像,开诗歌创作新风,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肯定会产生不同的反响。将极大地增强竹林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为《竹林之歌》喝彩!
作者简介:
曹安国,河南巩义人,在《海外文摘》《百花园》等刊物发表作品多篇。系很河南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