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名地名谣
诗‖杨达
冀南一名城,历史翘楚雄。
纵横古驿道,政兵多倚重。
文明数千载,城池十余坑。
国都省市县,官署叠重重。
名噪冀鲁豫,三省界居中。
光耀身华丽,地名可佐证。
显者多名号,式微寡其称。
西周有菹台,后称沙麓峰。
土岭水草美,穆王情独衷。
骑猎惊牾鹿,谐音赐山名。
春秋筑五鹿,史载第一城。
汉初元城县,建制第一声。
魏国公子元,封邑因成名。
曹魏黄初年,升格郡阳平。
区域中心史,由此开新穹。
后燕分贵乡,王氏家族崇。
郡县昙花开,兴废太匆匆。
东魏贵乡县,始固得昌隆。
大名县前身,元城终怀中。
北周设魏州,衙凌贵乡境。
名超三百载,岂用讼与争。
隋重孙庞战,境东县马陵。
炀帝凿运河,大名趋鼎鼎。
又唤武阳郡,朝灭短性命。
李唐振皇威,魏州露殊荣。
太白吟赞诗,狄公退胡兵。
地广河北道,冀省具雏型。
高宗换冀州,易名仅十庚。
明皇改魏郡,十载复原称。
魏博镇崛起,天雄军生风。
田悦立魏王,擅国叛朝廷。
登基大名府,据典避吉凶。
毕万封魏地,其后必大名。
名佳不奉官,闹剧演俄顷。
此场为铺垫,后世有回声。
魏州域名稳,五代走马灯。
言得其地者,天下可掌控。
枭雄李存勖,志继大唐宗。
后唐都魏州,立把地名更。
州城郭两县,贵乡与元城。
大小全在位,改名大举动。
州改兴唐府,元城县随名。
勖曾封晋王,贵乡广晋顶。
旋即迁洛阳,故地念初衷。
赐号为邺都,旧都誉东京。
唐亡迭后晋,地名不中听。
前朝已干翻,岂能再颂诵。
兴唐名俱废,广晋被巧用。
府名改广晋,元城归元城,
石晋命不长,后汉晃身影。
晋字碍口眼,改名立践行。
田氏老招牌,吉祥有前程。
朝花夕又拾,命名由汉廷。
大名府重现,大名县运鸿。
江山轮流做,地名留丹青。
大汉置元城,小汉定大名。
二名标热土,本是同根生。
逐鹿局势乱,眨眼到赵宋。
契丹兵南侵,拒辽升北京。
股肱今右辅,锁钥古天雄。
智赚玉麒麟,好汉三进攻。
陪京为魁首,水浒扬名声。
后汉命虽短,大名千年兴。
后周北宋金,沿至元明清。
民国废府制,元城入大名。
首县名做古,两千余高龄。
元朝红色闪,县治在北峰。
如今大名县,瘦驼比马盈。
地名是宝库,撷要二十星。
个个有故事,件件史册中。
文化资源富,保护加传承。
名城摘金桂,文旅亮前景。
旧容伴新颜,古域悦宾朋。
2022.5.4
注:
①菹台: 即沙麓山。2600多年以前,在大名境内自东北部向东南绵延起伏,水草丰美,风光秀丽。
②五鹿山: 周穆王在菹台狩猎,一只白鹿受惊,误撞在车驾上,惊慌而逃。后被众人围追抓获。穆王为纪念此事,赐山名为五鹿(牾鹿)。
③五鹿城: 沙麓山耸立于太行山之东,是北方部落民族与中原活动区域的咽喉要塞,因此,公元前658年,齐桓公在此筑五鹿城控敌。
④元城县: 战国时期,魏武侯在今大名县境域一块属地是公子元的食邑。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建郡县时,因这一带曾是魏地,故设魏郡(治今临漳),又因大名曾是元的封地,建县名为元城,属魏郡。民国年间并入大名县。
⑤阳平郡: 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东部划阳平郡,郡治在元城县。
⑥贵乡郡、县: 新朝皇帝王莽故里在元城县,其家族显赫一方,“家凡九侯五大司马,因以贵乡称之”。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分元城县西南部建贵乡县,设贵乡郡。不久,俱废,仍并入元城县。北魏(497年)复置贵乡县,寻又废。至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又分馆陶、元城部分设贵乡县,县治初在古赵城(王莽城)。公元578年,北周迁县城到孔思集寺(今大街镇),并分相州设魏州,治于贵乡县城。此城一直到明建文三年(1401年)水毁,历823年。
⑦武阳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魏州为武阳郡,辖十四县,境域大致在今冀鲁豫交界一带。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名魏州,名存14年。武阳郡在武水(今山东西)之阳因以为名。
⑧运河: 指隋唐大运河。605年,隋炀帝命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总长2700公里。北线永济渠,沟通沁河、淇水、卫河,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使唐宋魏州大名府(即今故城)成为这一段最繁华的都市码头,促成了大名的鼎盛。
⑨马陵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在战国时孙膑与庞娟马陵之战一带设马陵县,大业元年(605年)废,存19年。
⑩冀州: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魏州与冀州地名互换了10年,州治仍在贵乡县城(今大名府故城)。唐咸亨三年(672年)复名。
⑪河北道: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北道,辖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六州,隶属于唐代河北道。自唐末到五代割据,是河北三镇之首,所拥天雄军,兵强马壮,威震河朔。当时道、镇、州治所都在贵乡县城(今大名故城)。
⑬大名: 据《左传》、《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率领太子申生和毕万等官员,兴兵灭掉了西南方的魏国(今山西省芮城北)等三个小国,就把魏国赐予毕万。占卜语是,“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此是始赏天开之矣……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意思是说,万是盈数,魏有大名,这样赏赐,是天开其福,毕万之后必然要兴旺起来。从此,“大名”二字就成了一个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田悦自立魏王,为取吉兆,就把魏州之名改成了“大名府”。
⑭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二月,命寇准知天雄军(即大名府,当时军政合一,天雄军和大名府互名)兼驻泊都部署,历五年时间。期间,他非常看重大名的战略位置,特意撰写了这幅大名府堂联,并成为千古府衙名联。
⑮麒麟城: 1993年,大名县人大会通过决议,将大名嘉誉为“麒麟城”。
⑯元朝县: 1945年冀南解放区设立,由元城县和山东朝城县两区合置,以两县首字为名。1949年撤销,原元城部分并入大名县
作者简介:杨达,字玖壹,网号府里人家,1963年8月生,现为大名县府城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省、市方志专家,魏州文化研究会会长,县摄协名誉主席。曾主编《大名县志(续志)》《煌煌魏州》等书籍,创办《大名年鉴》《大名府》杂志、《大名史志网》,成功牵总大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