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39)
诗║李耀文
第七章~第一节
朱温叛黄巢废唐建后梁
友硅弑生父夺位当皇上


朱温砀山人,生性极善变。
公元八七七,随黄巢兵叛。
几番战胜后,同巢入长安。
公元八八二,朱温突叛变。
投靠归唐廷,变节去求官。
封任节度使,手中握大权。
金吾大将军,一头顶双衔。
镇守在汴州,凛凛威风添。
賜名曰全忠,名利得双全。
与沙陀贵族,李克用勾连。
矛头指黄巢,向义军开战。
朱温之倒戈,义军损失惨。
此后十年间,朱温大扩展。
吞并各藩镇,控制黄河南;
公元九零一,昭宗旨令传。
朱温封梁王,迈入王侯圈。
昭宗初即位,朝政很紊乱。
宦官与朝臣,矛盾日益尖。
宰相名崔胤,召朱温入关。
想借朱温势,诛杀众宦官。
引狼入朝室,魚向网里钻。
宦官被杀尽,崔胤命归天。
昭宗被温控,朱温掌朝权;
公元九零四,挟君把都迁。
新都定洛阳,长安毁一旦。
到达洛阳后,皇帝囚禁院。
昭宗被溫杀,同年八月间。
辉王祝登基,仍是温掌权。
新皇为哀帝,形同虚设般。
此后之朱温,又听信谗言。
将宰相裴枢,崔远等朝官。
贬出朝廷外,流放黄河边;
公元九零五,三十名贬官。
被杀白马驿,尸沉黄河间。
经营数年后,完全控朝权;
公元九零七,废唐号令传。
朱温称皇帝,目标终实现。
建国号为梁,从此行皇权。
定都开封城,华夏之中原。
朱为梁太祖,重视农耕产;
公元九零八,蝗灾大泛滥。
朱温令各州,灭蝗事当先。
下令减赋税,广敛贪求斩。
虽改唐积弊,自我不检点。
吃喝贪美色,生活太糜烂。
诛戮又残暴,臣心渐离远。
朝政日衰败,天下起民怨。
又与李克用,连年有征战。
财物皆耗尽,军力大削减;
朱温伐潞州,大败损失惨。
身遂染重病,不久于人间。
长子已经死,继位人难选。
欲立朱友文,养子接帝班。
次子朱友珪,不服有意见。
先下手为强,遂发动政变。
杀死父朱温,埋在帝寝毁。
友珪到洛阳,称帝使皇权。
群臣皆不服,弑父篡帝权。
朱友贞起兵,杨师厚也反;
公元九一三,友贞兵入殿。
禁军齐倒戈,千人同反叛。
杀死朱友珪,夺了帝王权。
友贞在开封,登基坐金殿。
是为梁末帝,梁朝已残喘。
注:朱温(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早年参加唐末黄巢起义军,降唐后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建后梁称帝,改名朱晃,庙号太祖。
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早年丧父,随母佣于萧县刘崇家。黄巢起事,朱温加入黄巢军,并随军入长安。及黄巢攻下同州,以朱温为同州防御使。不久朱温叛离黄巢军,投归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僖宗任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以后朱全忠与李克用合力讨灭黄巢。僖宗又以朱全忠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沛郡侯。光启二年(886年),进封为吴兴郡王。及僖宗崩,昭宗即位,朱全忠因消灭黄巢余部秦宗权之功,被封为东平王。天复元年(901年),再被封为梁王。在这之前,由于宦官作乱唐廷,昭宗被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尽诛宦官。宦官于是劫昭宗到凤翔,投靠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屡败李茂贞。天复三年(903年),因凤翔城中食尽,李茂贞杀了劫持昭宗的宦官韩全诲等,送昭宗出城。朱全忠杀了全部宦官,废了神策军,完全控制了昭宗。
天元年(904年),朱全忠逼迫昭宗迁都洛阳;随后即杀了昭宗,另立其子李为帝,是为唐哀宗。天四年(907年),朱全忠废李称帝,改名晃,定国号为梁,都开封,改元开平,是为梁太祖。梁太祖在位五年,乾化二年(912年),为其次子朱友硅所杀,死时年六十一。朱全忠注意农业发展,并曾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上源驿与李克用结怨,连年战争,以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晚年,又因皇室内争夺权力之矛盾尖锐,导致梁的速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