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西鹞落坪的惬意时光
◎文贞(安徽)
人和人相识的机缘很有趣。六年前,我和佩瑜结识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岳西文友,读过他很多有见地,有哲理的作品。他的道德、思想、情操令人钦佩。
认识岳西文友之前从未谋面,是通过报刊、杂志见到他的文字,可能是因为共同对文学的喜爱,初次见面,一见如故,便成了老朋友。
文友曾经多次邀我们去他的家乡鹞落坪风景区游玩,因我工作忙,加上路途遥远,一直未能如愿。
2021年国庆节假期,文友再次之约,我和佩瑜答应了,便驱车前往。见面后,我们与文友互相问好,说起近况和往事……
文友高兴之余,充当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了十里画廊景区、红枫谷、红28军旧址、红军医院、高敬亭故居、洒水岩瀑布、包家田园风光等景点。
高大巍峨的英雄纪念碑东侧便是展陈馆, 展陈馆里,张张照片,件件遗物,生动地讲述着红军当年“天当房,地当床,稻草当棉被,野果当食粮,红军都是英雄汉,战士越战越坚强”的感人故事。
直到傍晚时分我们才从景点回到徽之兰民宿,吃住都是文友预先替我和佩瑜安排好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文友叫我和佩瑜去他的“翰墨香”书屋喝茶。“恭敬不如从命”, 我们跟随文友前往。
文友的“翰墨香”书屋在鹞落坪景区,与我们住的民宿大约十多分钟车程(被文友称山里别墅),面积大约二百多平米,明亮,整洁,环境优雅,临窗放置了君子兰、文竹、兰花、富贵竹加以装饰点缀,平添一份清雅祥和的气氛。书屋居中的位置有一个画屏,屏前设画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长长的复古书架,放置一些中外名著和养生方面的典籍。墙壁上挂着梅、兰、竹、菊的字画,仿佛墨迹留香,令人沉醉!数张复古扶手椅充满了艺术感;一张古色古香的茶几,摆放着十只精致玲珑,典雅美观的杯盏, 还有一把质地厚实、光泽圆润的白岫茶壶,一看茶具,就知文友懂茶道,爱品茶。
书屋的布置不在于富丽堂皇, 而在于表达文友热爱文学,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书屋就如同资料室,不仅要阅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熟记于心,了然于胸,信手拈来,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落坐片刻,文友递上一杯氤氲清香的岳西翠兰,让我品尝。看翠兰, 自然舒展,酷似兰花,汤清翠绿;闻翠兰,如兰芳香,清新自然,回味绵长。我端起玲珑的杯盏, 抿了一口,便喜欢上了一一岳西翠兰,初品识面,深品铭心。一盏清茗,清沁肺腑。茶香墨韵,书里芳华,换一刻悠然。
喝茶是一种意境,一种心情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茶与交友》作品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
翠兰,茶非花,实质是茶名, 宛如女子之名。生长在大别山区岳西县高山之上的优质云雾茶。阳光下萌发,一芽一叶初展,翠绿欲滴;有限的日照,使得岳西翠兰的内质更加丰富,芳香物质积累更多,氨基酸含量更高,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茶的家族里,岳西翠兰算不上高贵的金枝玉叶 ,也不算身价不菲的小家碧玉,岳西翠兰远离红尘,是朴实无华的大别山妹子,有着与众不同的青春韵味。
岳西翠兰扎根高山,散发出特有的灵气与清香。不畏酷暑严寒, 甘守贫瘠 ,坚守故土,绿遍山川,无私奉献青春,造福一方百姓,胸怀宽广,放大格局。值得爱茶人品尝与赞美!
采茶女不负春光,趁风日晴和, 穿红着绿,头戴斗笠,腰挎竹篓,穿梭于茶林之间,一双双纤纤玉手挑采入篓,鲜嫩欲滴的嫩芽,随着采茶女笑声和歌声飞进竹篓。翠兰伴着春日,款款深情,带来了芳香,染绿了茶山,温暖了采茶女的心房 。
岳西翠兰,采用传统工序炒制,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嫩叶,经拣剔(去除不良杂叶),摊青(是将茶鲜叶薄摊在通风环境下散发水分 ), 杀青(绿茶加工第一个工序炒焙), 理条(将绿茶揉捻塑形),毛火(绿茶烘干分两次,第一次烘干称毛火),足火等多道工序,通宵达旦精心制作,最后进行包装 ,岳西翠兰踏上商旅之路,跨越大江南北,进入千家万户。
从古至今,“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多少文人墨客将自己的心情寄托于茶之中,或赋之以诗,或描之以画,或喻之以文。
于阅读中品尝翠兰,扉页里都散发着清香;于抚琴中品尝翠兰,奏出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清丽;于挥毫中品尝翠兰,绘出的是岁月的清雅和芬芳。
拜访文友,体会的是一种感情和友谊。品尝岳西翠兰,讲究的是一种氛围和韵味 。这些年,大家为了各自的生计,整天忙碌着,四处奔波着,无意中忽略了文友间的交流、鼓励和关爱;我们需要忙里偷闲,歇歇脚,借助一杯翠兰清茶 ,远离尘世中的烦躁,寻得“翰墨香”书屋静雅之地,让心灵彻底释放,拥有一种超脱悠然的心境,那正是在岳西鹞落坪最惬意的一段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文贞,作品有散文,诗歌,游记,杂文百篇,征文获过三等状奖和优秀奖。作品散见《作家联盟》《作家故事》《阅读行走》《孔雀东南飞》《鸳鸯河胖》《安徽工人日报》巜安徽青年报》纸媒、杂志及各大网络平台。《作家故事》第一届及第二届专栏作家。用素笔书写美好生活,用文字传递温暖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