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永安
编者按:都市头条发布周永安老校长撰写的文章《难忘师恩》,文章仅通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向恩师借平板仪一件事,彰显了恩师助人为乐的精神,从大局出发的胸怀,平易近人的品质,帮扶学生的恩情。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体现了一个人的人品。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五十余年,但作者还能记忆犹新,师生之情可见一斑。(张忠信)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
那时,我在我们村七年制学校当民办教师。
七年级数学有平板仪知识,但我们学校没有平板仪,想借一幅平板仪,让木匠照着做,以满足教学需要。
卫阳学校王在道是我的同学,他告我卫阳学校有平板仪。正好,我校李积甲校长与卫阳校长熟悉,于是我拿着李校长的信,并破天荒买了一盒黄金叶香烟,在王在道同学的陪同下,拜见了卫阳校长。校长说,学校公共财产,概不外借。无论我怎样保证,只用三五天,木匠照着做完,立即完璧归赵。但人家就是不答应。在道同学很不高兴,我更是沮丧。
走出卫阳村,我忽然想:何不去母校孙吉中学找一下弋老师?
弋老师品德高尚,重情重义,心地善良,一定会帮这个忙。
我骑车来到孙吉中学,找到弋老师,先给弋老师敬烟,弋老师不抽烟,并告我,吸烟有害健康,咱们师生之间,不必要搞这一套。我便向弋老师说明来意,并保证只用三五天,木匠仿照做好,立即归还。弋老师说:你们克服困难,满足教学需要,这是好事,应当支持。于是,当即请示了周校长,到仪器室领出平板仪,并帮我在自行车上绑好,把我送出学校。
我不辱使命,回到学校。李积甲校长高兴地说,还是老师恩情重,师生情谊深。
这件事已过去五十年了,每当回想起来,我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弋老师的音容笑貌,高大形象,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我总是告诫自己:不忘师恩,要以弋老师为榜样,努力做好为学生,为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