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上海)
8月1日中新网消息,连日来,各省市自治区密集召开干部大会,学习贯彻7月28日中央政 治局专题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面对动荡变革的国际形势,统一思想,
集中精力,控疫情、保民生、扩内需、防风险、促改革,“稳中求进”,把中国的事情办妥、办稳、办好,力争虎年中国经济实现最好结果。

综合媒体消息,7月28日,中央政 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下半年,经济工作突出保民生、扩内需、防风险、促改革四大任务。会议要求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以饱满精神状态开展工作,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是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当前,保民生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二是稳定物价水平,三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带来的冲击,实现企稳回升,但同时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中国7月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与4月份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决定我国下一阶段目标是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从4月份“力争完成全年预期目标”,转为“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这是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的调整,力争保证经济良性运行。
关于如何推进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央政 治局会议提到一些很重要的新举措,主要体现在:
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把这项工作放到很重要的位置。
强调了扩大内需,财政货币方面新的着眼点,尤其是专项债的用好和用足。
从五大方面细化安全底线,尤其强调住房和村镇银行风险问题。
不仅要求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而且要进一步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这是新的提法。
从前期的调整预期,到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也是新的提法和举措。
如何理解“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下半年各地稳经济要有保、有压、有区别。在这次中央政 治局会议中要求调动积极性,压实地方责任。一些经济大省的经济弹性和韧性,政策实施的财政基础较好,很大程度上能够完成预期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对这样的省份,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符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如何看待“保交楼、稳民生”?今年出现一些新的风险问题,烂尾、断供现象会形成社会问题,这是当前的底线和红线,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此外,村镇银行的风险,关系到广大小储户的利益。如何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国家必须出台政策,这也是稳定社会、稳定预期很重要的举措。

“绿灯”投资案例或涉及哪些领域?这次会议提出,“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这是中央对于依法规范资本一系列举措中的必然措施。“绿灯”投资案例可能涉及的重点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能主要集中在产业升级方面;

另一方面可能涉及鼓励平台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等领域。
如何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会议指出,首先要进行政策上的“松绑”和制度上的进一步改革,关键在于为国企、民企、外企和各类资本形成一个新型激励约束体系。
此外,包括经济复苏一揽子方案在内的各项经济举措,要注重各种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使他们对未来预期有所转变。“一个是未来有收益,第二是收益靠得住,这两方面都要有所作为。

笔者相信,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国一以贯之办稳、办妥、办好自己事。有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与聪明才资焕发,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控疫情、保民生、扩内需、防风险、促改革,“稳中求进”,一定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妥、办稳、办好,力争虎年中国经济实现最好结果。特赋《西江月》为评为观。
动荡环球惊雁,
静风华夏听蝉。
清零防疫看寅年。
坚毅稳行韧显。
任凭浊潮天外,
民生需扩当前。
财经务实重攻坚。
柳岸花明待见。
——2022年8月2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