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任务 幸福的汗水
激动人心的历史记忆—— 1997年香港回归礼品制作的特殊日子
1997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76岁的生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全国人民普天同庆的重大节日!是我生命中特殊的日子!也是我毕生从事雕塑艺术具有尊贵价值的高光时刻!更是令我没齿难忘、值得永远铭记的充满自豪和荣光的日子! 我的作品《三秦庆回归》雕塑作为陕西省喜迎香港回归赠贺礼品。天赐的荣耀!莫大的幸福!融情以往留心感动!当年礼品制作的所有场景片段,每每忆及,仍历历在目。
九七幸运垂青 赠礼意外惊喜
97年春,国务院选定我创作的雕塑作品《三秦庆回归》,作为陕西庆祝香港回归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得此消息,着实有点意外,更多的是高兴和激动,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一个普通的艺术家,在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不但能恭逢其盛,并能以个人的作品代表三秦儿女,在历史的篇章里留下印记。获此机遇,得此殊荣,实感三生积德,今世有幸!澎湃的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97年4月,西安美术学院成立由杨晓阳院长、屈应超书记牵头,总负责樊文江教授、组长郭线庐教授、副组长鹏程教授为主要成员的礼品筹备组,共同负责陕西省迎香港回归赠送礼品的设计制作工作。
礼品筹备组甫成立,即紧锣密鼓开始工作。当务之急是确定合适的礼品。根据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庆典及中国传统礼仪要求,决定选取喜庆、热烈,能代表陕西人民迎香港回归的激动心情,也能突出陕西历史底蕴深厚、文华盛萃的地域特色。首先多方征集方案、反复筛选比较,先后调出铜车马、凤翔泥人、刺绣、玉雕等各类不同艺术形式的大小28件工艺品小样,作为方案备选,样品各有千秋,但经反复衡量,觉得无论从美好的祝愿及香港回归的喜庆氛围,还是从宏大场景考虑都不很理想,不够大气,且缺少代表性。
在礼品确定陷入困境再度调研搜寻之际,意外发现了矗立于延安火车站广场的大型城雕《三鼓催春》作品,其雕塑很有陕西精神风貌与地域特色,且兼具艺术性、象征性、寓意性、典型性、代表性。从各方面都比较符合贺庆香港回归礼品的要求,遂将此雕塑作为优选方案呈报国务院。幸哉乐哉,作品上报后,国务院很快顺利批准通过。至此,陕西赠港的礼品正式选定。故将作品重新定名为《三秦庆回归》。
《三秦庆回归》雕塑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为庆祝香港回归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礼品。由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制造。雕塑为铸铜镀钛金,通高1997cm,重量约500公斤。雕塑造型以三个盘旋上升,红绸飘绕的鼓手形象为主体,再现昂扬向上、欢乐祥和的热烈场景,表达了陕西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欢欣喜悦之情,并以此祝愿香港特别行政区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美满。
左: 礼品原型(局部) 右: 礼品整体效果(复制)
按图索骥求本 寻找原创作者
礼品选定后,学院礼品组即刻追索《三鼓催春》城雕原作定稿去向下落。几番查询,经雕塑系办找到了作者袁源。面见并得知作者留存有石膏定稿,不禁惊喜。刻不容缓,礼品组成员当即落实并认真查看,发现原作高103厘米,规格比例非常理想,正好符合礼品设想要求,且保存基本完好,仅略有微损,对后续的礼品制作时间不会有太大影响。大家喜出望外,兴奋不已,额手称庆!
最重要的礼品样稿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抓紧进行加工制作所有环节的准备落实工作。时间紧迫,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与直接关怀支持下,礼品组的同志随之进入临战状态,加紧实施礼品制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紧张兴奋的礼品制作工程至此正式启动!
凝情精心构思 再度创作升华
《三鼓催春》作品,从艺术表现形式及处理手法,都是根据城雕及室外大型雕塑要求设计创作的。将其作为贺赠礼品,则更多地考虑全方位近距离观赏的视觉维度与精细要求。从这一实际出发,将城雕转换成礼品还有大量的再创作、再深化、再完善入神的余地与必要。但目前准礼品属于石膏定稿,不易修整改动。其结构比较特殊、复杂,全镂空、人物旋转腾跃舞动,在艺术塑造形式语言上,呈叠罗汉势态,在整体结构和观赏视觉上全方位、无死角,所以按照新的要求,对原作定稿进行哪怕局部很小细节的调整修改,也需要整体衡量,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才可以求得尽可能的理想与完美。
搜集筛选确定礼品花费了不少时间,制作礼品剩下的时间已相当紧迫了!礼品工艺制作全程由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青铜器开发中心科研技术专家共同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从完善原型、到取活模具、灌注和精修蜡型、精工铸造、清模喷砂、整型对接、工艺打磨到镀镍铺底工序处理、最后真空镀钛,每个环节都有它必须的周期!距香港回归日期一天天临近,制作礼品的时间已屈指可数,要完成整个流程,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都必须争分夺秒。容不得半点耽搁和闪失。
力求内涵深邃 潜研雕琢臻美
面对石膏定稿,想到它将承载3500万陕西人民的情义与祝福,作为礼品赠送香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人们面前展示亮相,心中便涌起无限的责任与压力!
雕塑礼品的构思、定位与格调上,赋予形体造型语言以强烈的象征意义,饱含深厚的中华民族情怀。塑造主体人物为三个英姿矫健的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青年腰鼓手,正挥舞着国旗色的鲜艳红绸,激情饱满地翩翩起舞。寓意香港同胞正以胜利者的雄姿,扬起骄傲的头颅,迈着凯旋回归的步伐,和着欢快的节奏,踩着强劲的鼓点,飞奔向祖国母亲的怀抱!无论在构思、构图与艺术手法上,要充分体现出三秦儿女乃至全国人民迎接香港回归百年大庆的欢欣鼓舞、热情迸溅、喜气盈盈的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欢呼、腾跃、激情、开怀、亢奋、昂扬的气场氛围,让每个舞者的动作、表情、神色都洋溢出发自内心的欢快。因而在整体轮廓的造型与把握上,突出强调潇洒舒展飘逸的流线动感与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雕塑整体构图形式上如春风里燃烧的一团圣火,寓意三秦儿女此时此刻喜迎回归的如火盛情,宏观造型上人物的塑造保持螺旋上升之势,其欢欣鼓舞高涨升腾的神情,足以感染观众、点燃观众心底渴望已久的宗亲欲火,让观众情不自禁地心潮澎湃,产生精神情绪上的撞击与共鸣,使观者未曾走近心弦动,细观品赏即融情!
人物形体塑造上,鼓手各自的起舞幅度与动势趋向呈现回旋上升之势,箭步、提踵、腾飞、旋转、顾盼、豪爽、劲健、双臂舒展,加上适度的狂野,昭示三秦儿女特有的豪情粗犷、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人物面部形象塑造借鉴敦煌飞天艺术高额直鼻、大眼丰颊、形神俊朗的特点,人物表情刻画状绘上注入了喜悦欢快的神情,以呼应肢体语言的挥舞律动而流溢出坚强、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与力量。造型中的绸带,作为必不可少的形体语言关联,也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将跃起的肢体、挥舞的红绸与腰间的飘带融为一体,形成飘逸而潇洒、遒劲而流动的螺旋飙升的视觉动感以增强情绪的热烈与狂放。腾空的男子与欢跳欲跃的青年情态呼应,共同强化跌宕起伏的作品动感与节奏,进一步增强视觉感染与冲击力藉以营造出无比热烈的喜庆场景与激奋昂扬的视觉氛围!
在完善深入创作中,每一个形体的起伏转折,每一根线条的长短变化,每一处棱角的强弱处理,每一个块面的正侧向背,每一个阴影的深浅变幻,乃至每一个点位的空间布局,都要经过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研究、潜心琢磨和推敲,力求以最有力、最得体的艺术形象语言恰如其分地塑造最理想最完美的喜迎回归所应具有的激情欢庆主旋律的作品。
礼品精雕入微深化中,为保证最理想的效果,打磨、点补、刻画,抛光,全是纯手工完成。虽然每天持续十多个小时,盯着强光下刺眼的纯白色石膏模型,胸前脑后,漂浮着雕锉打磨散落的石膏粉尘,眼睛酸疼干涩,充血肿胀,极度疲劳难以忍受,就滴几滴眼药水、喝口水暂时缓解。数十天来,以忘我的境界全身心投入到礼品艺术完美塑造中,满脑子都是《三秦庆回归》!连做梦都是在雕琢打磨造型。尽管劳神费力,但心里却充满无比的兴奋与激动,幸福与快乐!
作者袁源精修深化完善礼品定稿。 上:石膏原定稿局部;下:精修中的礼品石膏造型。
集思攻克难题 汇智巧取活模
经过压缩式的时间支出,压榨式的精力和智力的付出,礼品的艺术定型终于完成。紧接着就进入礼品制作的实质性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取活模具。针对飞跃腾起的三个舞者鼓手和螺旋上升、内外通透镂空的造型结构,在工艺上最棘手的是在有限的狭小空间尺寸里取出铸造灌蜡用的活模具。取活模具难度高,因而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一工序,即便是铸造车间富有经验的取模高手也发怵犯难。作品中的人物身体、飞动的飘带还不算是最难的,关键的、最难的是人物面部细节特别是双眼皮、耳朵中的复杂多变的形态,很难插入工具落刀划分。我和青铜器开发中心主任刘喜文、青铜器开发中心副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郑铭、模具专家张广凌反复研究,集中精力全力攻关解难,最终用近六百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海量数字的编码划分巧取模型,成功迈出了礼品制作启动关键的一步。
《三秦庆回归》礼品制作启动 作者袁源(右一)与副所长吴国梁(右二)及青铜器开发中心负责人郑铭(右三)、刘喜文(左一)分析石膏定稿,研究模具分块。
确保质量精品 艰辛在所不辞
礼品制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浇注蜡型。由于礼品属于镂空旋转复杂异形结构纯艺术造型,体量较大,仅有局部的完好顺滑并不能保证所有构件连接后整体的完美与流畅性。要做到多形体、多块面的无缝无瑕衔接,集成整体造型理想、完美的作品会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从常规铸造工艺角度讲,粗糙表面肌理不易变形,反而光滑无痕的表面,特别是平面弧面最易出现形变收缩。雕塑礼品造型独有的金属焊接构件的形状特点都是多方向而且微型变化的内弧面和外弧面。分段注蜡成型的不同体块会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发生缩变,造成形体对接错位。因此,为了多一份成功保障,礼品制作组不辞辛苦,调整技术力量,除轮换加班加点,同时还按照一备四浇注出五套蜡型,这样一来,要完成五套造型方案备份。原本三个人物,就变成了十五个人物形象。无形中增加了多倍的工作量!每一个人物形象的修整都要我亲自经手,这又是超强精力的脑体力付出!单就两千五百多块造型独立分割后相近又不形同、相似而不重复的模块,须有电脑编程式的形象分辨记忆才能免出差错!在调整修型的过程中,我把每一个形象、造型的塑造与完善,都当作唯一,当作终极正版来精心修整,力求完美,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在浇铸蜡型时,蜡模成型过程中,由于部分模块较大,蜡液与模具的温差容易形成较大的变形及缺损,对造型整体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形成部分形体的缺失。尤其对于分段形体成型的蜡模,毫厘之差就会造成很大的变异。对这种现象,经实践总结,采取先对接点焊大型,与石膏原型反复比对确认后,再次分为原体块进行修补的办法加以解决。有时甚或重复比对多次以确保造型无误。如此求精细,严把关,无疑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也增加了工作量,但礼品组从领导到技术人员,无一人喊苦叫累、无一人有畏难情绪。大家只有一个心愿,不负组织重托和三秦儿女的期望,保证圆满完成礼品制作的任务!
需要说明一下,此次礼品制作与以往的文物复制、常规工艺品制作绝不相同,要把纯艺术雕塑原稿打造成合格的礼品,有特殊的工艺要求和技术上的种种限制,在注蜡型件上刻画填充、修修补补、热压吹捏、打磨美化的做法根本行不通,而是一次重新创作、再次设计的艺术造型与精工集聚的技艺锤炼。还需特别一提,注蜡伊始,按照省领导的最新精神指示提议要求:在制作大型雕塑礼品的同时,铸造完成《三秦庆回归》同款雕塑礼品38公分缩小版100件随行工艺品,作为省际间赠送香港友好往来贺礼。如此举措,意义非凡,作者责无旁贷,鼎力配合。对于我,无疑又是高难度技艺与精力的深度考验!我必须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极限。在确保完成赠贺礼品的同时,痛下决心,给自己加码!在本就超量且已经进入礼品倒计时的工作间隙,我只能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集思凝神,在必须整体塑造却又无法取模具的两难且尴尬困境下,毅然决定用标尺整桶蜡块无设计无图稿直接创作雕刻。创作中竭力克服粉红色半透明蜡块给人视觉上的不适与错觉。不放弃极端历练自己的机会。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源于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能量支撑!我身体力行,以坚定地信念、顽强的毅力与过硬的技艺,最终圆满完成了缩小版中型雕塑礼品标样造型。同时也验证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潜力。
《三秦庆回归》礼品蜡型精修中,作者袁源(左二)在融蜡间隙,创作雕刻同款复制缩小版雕塑礼品造型。青铜器开放中心副经理郑铭(右二)正查验蜡型质量。美工田莉(左一)、王咸林(右一)。
《三秦庆回归》礼品蜡型精修期间,省政府办公室主任张学诚莅临工作现场视察,礼品总负责人樊文江教授、作者袁源向领导汇报并分析中型礼品造型。 左起:张学诚、樊文江、袁源。
《三秦庆回归》礼品蜡型精修研究中,袁源(中)针对礼品具体造型向铸造车间领导示范指导、强调蜡型精修要点。左二:铸造车间主任刘喜文,右二:吴国梁, 右一:郑铭。
《三秦庆回归》礼品蜡型精修期间,省政府办公室主任张学诚 (中) 、礼品总负责西安美院樊文江教授(右二) 莅临工作现场视察,与副所长吴国梁 (左一)青铜器开发中心负责人郑铭(左二),作者袁源(右一)观看并审定礼品小样造型。
情胜熔铸高温 日夜挥汗炉前
礼品制作蜡型铸就进入第三个阶段,也是极为关键的青铜铸造浇铸。这一阶段对有着良好声誉与严格作风、过硬素养,拥有精密工艺与高端科技流程及丰富经验、高度保密、研究型单位的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本应该是驾轻就熟的事情,然而,作为陕西省礼品制作汇聚四十多家铸造工艺企业单位资质遴选竞争胜出的唯一承担者,面对如此复杂的纯艺术造型,他们也深感责任重大,承受着相当的压力。因为他们深知这次的礼品制作不但代表着陕西三秦父老,同时也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
铸造内行都知道,在浇铸过程中有着不可预测难以避免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即便每道程序严格规范,仔细检查,层层把关,在熔铸过程中也绝非能完全排除关键部位出现影响质量的沙眼或意想不到的其它问题,很难避免可能出现万一。现实是,香港回归日期一天天逼近,加工制作的是国务院反复衡量多重筛选最终确定的礼品,并且是香港回归祖国陕西省赠送的唯一选定礼品!它代表千千万万三秦儿女对香港同胞的美好祝福与良好愿望,其分量不言而喻!担此重任,也是陕西省对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的全面考核与审验,只有面对,别无选择! 二十所只有背水决战,只能成功!只许成功!
荣誉与压力之下,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的领导和礼品制作组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攒着一口气,迎难而上,集思广益、融合智慧,克难攻坚,全力应对,绝不允许有丝毫闪失,只要最好!只要成功!在选料、融铜、浇铸、清理、喷砂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心细如发、一丝不苟!
难以忘记,在铸造车间的高温炉前,领导、高工、技师,顶着七八百度高温的灸热干烤,皮肤烧灼的黑红发烫,如注的汗水浸透衣衫,可没有人离开岗位,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正在浇铸的干锅,紧盯着流淌出的火红色的铜水,屏住呼吸,看着温度高达1200℃的流动的铜汁稳稳地注入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浇口,顺利完美地注入模具的型腔内,直到铜液外溢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情犹如炎夏痛饮甘泉般快意与舒爽。当一件件完整的铸件从冷却后的型壳中清理出来,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此时的我与大家一样,浑身衣衫湿透,俨然一个被来自于身体里的含有微量盐分的泪水与汗水混合浇透的落汤鸡,身体强韧不适,但心理倍感幸福!
任重心弦紧绷 强压莫过炼狱
人物铸铜件随着连续数日的精心铸造纷纷出炉,接下来将进入第四个阶段:整形结对、进行焊接。这一步是在检验各个分段工艺制作环节的合格率,是在真正地完成艺术造型的阶段。这次礼品的造型视觉效果除旋转镂空外,结构上还有非常特殊的一点,就是任何独立单体的人物,都无法形成整个雕塑的重心,无法构筑有效的支撑固定的基础,这也因此增加了整形对接的难度。在当时那种干锅容量有限、熔炉腔体空间不足,不得不分段铸造的情况下,众多的局部形体铸件最后组合衔接势必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还有形体间的错位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再多的辛苦与细心,不到最后成功的时刻,心里都充满着揪心与担忧,此时所有人的压力也达到顶点。对接的部件形体角度方向出现任何一点微差,对整体而言都会是致命的影响,不是整体发生扭曲变形,就是因失去重心而无法站立。
面对每组数百个零散的雕塑型件,大家精神高度紧张,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常言道:怕处有鬼。有时真会被说中。当检查整理完每一个单体人物后,各方精英全力进入对接阶段。就有一组对接时出了状况,虽有心理准备,可那一刻,还是让我精神备受打击,倍感沮丧!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雕塑第一层最下面的人物立起就位!好。焊接!第二层,女舞者鼓手,体态优美,舞姿动人,与第一个的呼应关系合拍合点,恰到好处!好。焊接!最后一个,成功与否,马上就要出结果了。记得我先喝了口水缓冲一下紧张激动的情绪,回身随即进行后续的任务。眼看着第三个人物吊起,缓缓下落,就要大功告成之际,突然,令人神情忐忑不安的意外出现了:第三个人物的左膝,无法如期落在第一个人物挥舞的飘带接口上,出现约三公分的错位!一时间,焦虑的气氛笼罩全场!所有人都陷入沉默!顿觉空气凝固,令人窒息!
“重新校对!”话音刚落,大家立刻动手忙碌全面测检,校对每个形体、每个部位的尺寸,每个衔接转折部位的角度,切割开已经焊接的部位重新对接,反复几次仍未能如愿成型。不得已,只好将各部分重新回炉加温至800℃以上,再取出来进行高温热焊接纠错归位。身着隔热防护服的技工面对炽热通红的雕塑人物部件进行操作,那份炙烤的痛楚,隔热防服难遮挡高温热浪。只能时刻轮番焊接。礼品组的成员心中有梦想,有信念,再热也要干!只要礼品制作成功,已将一切置之度外!忆起那个年代那种精神!每个人的坚韧努力与无私付出,都令人万分感动、无比心疼、由衷地敬佩!
高格凝神赋彩 昭示高贵华章
闯过重重难关,完成道道工序,礼品制作终于进入表面艺术效果着色的最后环节。对于铸铜艺术品,前期的铸造只解决材质问题。整体作品的最终艺术效果,还在于最后更加精细的工艺处理、化学着色、视觉审美。所以对准成品的青铜造型,还需打起十二分精神做最后的冲刺,对铸件表面进行十分精细的手工除砂、清污、打磨、抛光再处理。
此次礼品制作,省领导始终非常重视。省委副书记艾丕善、政府办主任张学诚等多次莅临铸造现场视察指导、关切慰问。礼品组在礼品最终效果上也是斟酌研究、慎之又慎。西安美院院长杨晓阳、书记屈应超、总负责樊文江教授、组长郭线庐教授、副组长鹏程教授,自筹备工作起,对礼品制作全程关注、倾力支持。 雕塑系领导老专家马改户教授、陈启南教授,雕塑系副主任邢永川教授、张淑赢教授等在礼品制作阶段就艺术水准与质量高度上给予亲切关怀且不吝赐教。礼品组领导从开始的造型深化、再次的完善创作到铸造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亲临现场,加油鼓劲以期尽快解决问题。
关于礼品的艺术效果,经反复研究,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主体雕塑为金色配以红色底座,更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也能更好地突显香港回归热烈而庄重、大气又喜庆的主题与场景。金色是太阳的颜色,最辉煌的光泽色,更是大自然中至高无上的纯色!富丽堂皇、雍容高贵、阳光炫耀的金色寓意神圣、名誉及忠诚等象征意义。红色象征着热烈喜庆、吉祥庄重,更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金色与红色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高尚而不俗,尤为重大喜庆仪式的贺庆礼品的首选。庆贺香港回归的雕塑礼品主体以金色与舞动飘逸的人物造型相得益彰,犹显活泼朝气。底座配以印度红花岗岩,其坚硬粗糙的自然肌理更能反衬出礼品主雕的精致与华贵。整个礼品高度浓缩充分体现出陕西这个集仰韶文化、华夏龙脉、文华盛萃,具有绵长历史、壮美山川,曾为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蕴、雍容气象与王者风范。基于这样的构思,最初设想铸铜镀金或贴金箔,但在当时省内暂无工艺技术过硬的经验与专业设备,只能求助于省外专业技术援助。考虑全国各省级赠贺礼品的独立制作原则与特定性、典型性、地域性,若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完成,则有失地域性的价值和象征意义,弱化包涵的三秦儿女的深情厚谊礼品的纯正性与含金量。故毅然放弃最初预案,决定采取铸铜镀钛合金方案。
钛合金与金色有着相似的艺术效果,甚至在尽显富丽大气中,更有一种现代、时尚的靓丽。就礼品雕塑造型手法风格具有现代感而言,钛合金性能甚至优于贴金,其材质本身展现出的视觉效果赋予礼品以强烈的时代气息,且结实牢固,色泽经久不褪,能更准确完美地表达三秦儿女与香港同祖渊源、血浓于水的同胞手足情以及炎黄子孙的久盼与梦想!《三秦庆回归》的铸铜镀钛合金方案不失为保证礼品理想效果的唯一选择。
效果决定,针对新方案,对现有加工工艺上作了配套调整。在原有铸铜材质上做进一步的深加工。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所长干国强、副所长吴国梁等领导高度重视,集中精兵强将,即在原有铸铜造型基础上镀镍,精磨,如此反复,对镀件进行铺底及真空镀钛前的精密零瑕疵工艺处理。其精细严苛甚至要达到纳米级的质检标准要求以保证真空镀钛最终的效果与质量。众所周知,就艺术品纯手工艺来说,每提高一个艺术精度标准,每增加一道工序,工作量就要翻倍地加大,对于礼品组的全体成员,又意味着在已是长时间超负荷的状况下还要再接再厉坚持工作。
礼品组的所有成员承担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锲而不舍,下定决心再以百倍的精神与坚强的信心,克服困难,优质准时制作出合格礼品,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为三秦父老争光!
经过69天漫长而紧张的昼夜奋战,赠送香港回归的礼品制作任务终于圆满完成。这69天,是紧张焦灼的69天,是夜以继日的69天,是挥汗如雨的69天,是精神亢奋的69天,是兴奋不眠的69天!仅69天,我的体重因超常的脑体力消耗,减轻了整整10斤!这69天,倾注了我和礼品组成员的全部精力,凝结着我和礼品组成员的全部心血,凝聚着我和礼品组成员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智慧,融注着我和礼品组成员对香港的无限深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同时,也考验了我的耐力与体力!更为有意义的是,它激发并坚定了我力求雕塑内涵深邃与形式完美统一,不断探索艺术生命真谛的坚韧毅力和以生命铸造永恒的信念!
《三秦庆回归》礼品铸铜造型表面镀镍过程中,作者袁源(左一)正在与铸铜焊接技工进行精工抛光。 左起:韩志勇、陈远达、李小平。
完美竣工庆典 隆重热烈空前
为庆祝礼品制作竣工,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举行了声势浩大、隆重热烈的庆典与千人签字仪式。省委书记安启元,省人大主任张勃兴、省长程安东、省委副书记艾丕善、省纪委书记李焕政、省军区政委赵联臣等省领导及上千人参加了庆典活动。省委书记安启元、省长程安东为雕塑揭幕。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以节日般的喜庆气氛迎接莅临剪彩的陕西省领导及西安美院的领导!他们将整卷数十米长的红布铺展于厂区主干道专为来宾签字纪念!”X
那一时间节点,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的主干道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派节日景象。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胜利的喜悦。厂区晨起一反平日的安静,所有人都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盛装出席,铸铜车间的工人更是无比的欢欣与骄傲,他们一大早即统一身着因制作礼品有功特别奖励给每人的高档体恤短袖。一扫数日忘我工作的艰辛与疲劳,年轻人瞬间旧貌换新颜,昂首挺胸,满满的自豪、荣光溢于言表!个个神采奕奕,步履轻盈,浑身散发着从未有过的活力和朝气!
大家都期盼着这一时刻,周边的胶卷先一天已售罄断货!
惊喜!激动!省、部所有委员光临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实属首次!
仪仗队奏响雄壮嘹亮的国歌,省委书记安启元、省长程安东为陕西省赠送香港回归雕塑礼品剪彩!令人激动的时刻到来了!屏住呼吸!仅一分钟的寂静!当两位省领导共同将覆盖在礼品上的红绸掀起,金光灿灿的精美礼品,首次傲然亮相!
顿时,全场欢声四起!掌声雷动!响彻云霄!
霎那间,全场人赞叹的神情、千万双惊喜的目光、所有的相机镜头,都聚焦在《三秦庆回归》礼品上!
那时刻、那瞬间、那气氛、那场面,风儿在欢歌,云彩也带笑…….
1997年7月1日祖国统一,举国欢欣,人民幸福!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开启新篇章!那一刻起,珍贵而无价的《三秦庆回归》礼品满载着陕西三秦儿女的深情厚谊与永远祝福,彰显着不朽的金光,傲然恒久地屹立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光阴荏苒,时隔二十五年,灿烂如昨,恍若眼前……
陕西省省委书记安启元(右)、省长程安东(左)为《三秦庆回归》雕塑礼品揭幕剪彩。
陕西省省委书记安启元(右)、省长程安东(左)为《三秦庆回归》雕塑礼品揭幕剪彩。
《三秦庆回归》礼品竣工庆典仪式上,省委书记安启元、省人大主任张勃兴、省长程安东、省委副书记艾丕善、省纪委书记李焕政、省军区政委赵联臣等省领导与西安美术学院领导、礼品组负责人、作者、电子工业部第二十研究所领导及礼品制作组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西安美院嘉宾:杨晓阳(前排左一)、屈应超(前排右一)。
二排礼品右侧:樊文江、袁源、邢永川、郭线庐、鹏程。
作者:袁源
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