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文/李中明
秀笔一支墨池香,吟怀作赋气轩昂,笔耕不辍心向党,夕阳霓彩抒华章。这是我自编的几句顺口溜,也是创作的座右铭。
我是一名多年受到襄阳日报表彰的模范、优秀通讯员,家在鄂西北南漳县薛坪镇美丽乡村之一果坪村。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初中毕业,因母亲去世早,记得母亲去世那年我刚满10岁,家里经济困难,又缺劳力,没有继续读高中。在初中时,特长政治语文,这两门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常常有作文被选登墙报或宣传厨窗。
爱好写作,在家务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始给原襄樊报,现改为襄阳日报投稿,讴歌农村新人新事。刚开始头一年,并没有闪亮登场,写的东西泥牛入海,毫无消息,一令令草稿纸成了我笔头的牺牲品。后来,新闻终于登上了报刊,编辑的修改,受益匪浅,慢慢地由小“火柴盒”变成大“豆腐块”。寒门农家子,农民成农名。写作使我进步很快,刚满20岁那年,被村里群众当选为村主任,在主任的岗位上干了不到三年,破格录取到国营企业镇粮管所就职,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我通过自学,学完了高中课程。那时是半边户,很想参加函授,苦于两个学生读书需要钱,后来,好不容易报考了县委党校经济管理专科函授,考试合格了三门功课,恰逢下岗,出门打工,学业只好半途而废,当了“逃兵。”
难忘的是,早在1991年,我参加了湖北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写作培训班,学习期间,实习采写的人物消息《富路多磨》登上湖北日报头版头条。那一年,我有6篇新闻作品在湖北日报发表,因达到评模标准,经县委宣传部审核报送,我荣获湖北日报模范通讯员证书。珍藏的“红本本”虽只有38个,但被襄阳日报评为模范、优秀通讯员的证书有13个。在单位工作15年里,我从镇粮管所借用到镇政府办,烟办,后分流到镇广播站。利用业余时间写稿1600多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1368篇,而襄阳日报采用了156篇(有报纸剪贴存样),湖北日报采用19篇,中央级报刋杂志用稿40多篇,仅农民日报就用稿12篇。每当我回忆起自己成长的过程,我总是从内心里大声地高喊,啊!各级党报党刊,感谢您!
文字感召人,精神鼓励人,智慧启迪人。写作,净化了心灵,增添了乐趣,陶冶了情操。1998年那年春,薛坪镇委组织上对我信任,下派我回家乡果坪村任村支部书记,回村后,我克服种种困难,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因村制宜,借助市交通局扶贫机遇,修通了全镇第一条沥青幸福路,开垦荒山种植烤焑,壮大村级集体企业,还聘请了农村义务“八大员”,工作如虎添翼,这一成功经验得到县委组织部李以声副部长亲临我们村调研,南漳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果坪村里义务八大员》成功经验。1999年7月1日,我幸运地被襄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捧回了奖牌。这一年,村里也荣获镇委授予的“人平纯收入第一村”奖匾。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么曲折,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永远的努力。新千禧年初,因遭村民打伤住院,我辞职下岗,开启了漫长的淘金岁月,全国各地到处漂泊,一度搁下了十七八年写作爱好。直到2018年夏天,我从温州回家一段时间,南漳县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刘俊、时任薛坪镇宣传、统战委员兼党委办公室主任余燕华,都鼓励我给党报投稿,并提供襄阳日报投稿邮箱。在家没事,我抱着平静的心态,试着采写了一篇乡村民间古楚文化端公舞,非遗传承人秦大武的故事,不曾想,稿件很快被襄阳晚报图文并茂占用一个版面刋豋了。从此,搁笔多年的我,又拾起爱好,犹如泄气的皮球又鼓起来了,重新点燃了热爱文学的火炬。
四年多来,我在温州厂里打工,利用工余写的诗歌、散文、小说、新闻,先后在工人日报、解放军报、中山日报、温州晚报、温州文学杂志、湖北党员生活杂志和中国乡村、辽宁文学、巴蜀文学、乡村精短文学、乡土文学、新时代文学、都市头条、今日头条等10多家网络平台用稿百余篇,并有两篇作品分别获全国网络大赛征文二等奖和优秀奖。还被乡村人才库、中国乡村杂志给我颁发了认证作家荣誉证书和会员证,辽宁文学聘为签约作家。
值得高兴的是,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家乡搜集摸底受到中央、省市表彰勋章统计工作中,了解到我曾荣获襄阳市委授予“优秀党员”奖章,在七一前夕给我颁发了奖金。当时我在外打工,家里人帮我代领。去年春节我从温州回家,参加了党员学习会。没想到,年前村支部书记尹厚涛带领几个村干部,冒着大雪驱车上门,到我家走访慰问,给我这个38年的老党员发了300元慰问金。此时,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永远忘不了共产党的恩情,更加激发了我宣传家乡美丽乡村振兴变化的热情。
感觉恩,抒党情,跟党走,听党话。眨眼我快奔六的人了,夕阳自知红日短,不用扬鞭自奋蹄,退休回家后,还想写一本书,把我下岗这些年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l、天津、南京、鄂尔多斯、合肥、温州等地打工的亲身经历写成一本书。另外,还想自费报考老年大学,圆我没能上大学的美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笔耕不辍,红心向党。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者简介:李中明,笔名墨池香,中共党员,下岗职工,文学爱好者,湖北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果坪村人,《襄阳日报》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通讯员。本人现在浙江省溫州市打工。写作座右铭,一支秀笔歌盛世,笔耕不辍赞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