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韬女士七绝三首简析
文/王楼(内蒙古)
(一)游乌素图古杏园(新韵)
文/李韬
高树堪珍傍岭栽,
浓阴百载育良材。
顽皮杏子逗来客,
偶自枝头跳入怀。
(二)春日游园
文/李韬
东风声满小荷池,
嫩绿初匀杨柳枝。
红掌清波三两处,
娘呼稚子诵唐诗。
(三)深秋过荷塘
文/李韬
枯塘寂寂没香尘,瘦损腰肢垂老身。
谢尽繁华卿莫怅,池边还立忆花人。

这是三首写景状物佳作,重在状物。作者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物以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把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第一首,一二句“高树堪珍傍岭栽,浓阴百载育良材”,首句交代古杏园的所在,即在山岭旁边。这句话受格律的限制,作了语序倒置处理,正常语序应为“堪珍高树傍岭栽”,即值得珍惜的参天大树在山岭旁栽种。第二句说一百多年来,在蓊蓊郁郁的杏林中不知培育出了多少高入云天的果树。句中“百载”照应题目中的“古”字。据说呼和浩特市的古杏园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三四句“顽皮杏子逗来客,偶自枝头跳入怀”,这是作者的奇思妙想。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杏果以人的思想、行为。杏子有顽皮的性格,有“逗来客”的想法,有“偶自枝头跳入(人)怀的”行为。
第二首,一二句“东风声满小荷池,嫩绿初匀杨柳枝”,首句写小荷池,扣题中“游园”二字。第二句说杨柳树枝头刚刚敷满嫩绿的叶芽,扣题目中“春日”二字。
三四句“红掌清波两三处,娘呼稚子诵唐诗”,第三句是一个特写镜头,写荷塘里有两三处群鹅在戏水。“红掌清波”四个字是对群鹅游水的形象描绘,是暗用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咏鹅》中的名句“红掌拨清波”。最后一句是作者看到荷塘边有有一位母亲指着塘中的白鹅让孩子背诵骆宾王的古诗《咏鹅》。
这首诗看似内容很“散”,但句与句之间,都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第三首,一二句“枯塘寂寂没香尘,瘦损腰肢垂老身”,这两句紧扣题目中“深秋”二字,描写荷塘的寂廖萧条的景象。首句中“寂寂”这个叠音形容词,渲染了一种冷落萧条的气氛,又辅以“没香尘”三个字,就写出了深秋荷塘的景色特点。第二句通过描写“荷”的瘦损的形体,更进一步凸显深秋荷塘的冷落。这句话把秋荷当作一位老叟来写,说它腰肢瘦损,老态龙钟,像一位拄着拐仗蹒跚漫步的老人。这两句为下面两句蓄势,做铺垫。三四句“谢尽繁华卿莫怅,池边还立忆花人”,这两句是前面两句的延续,也是内容上感情上的逆转。这两句说,虽然夏日的繁花凋谢殆尽,但是请你不要惆怅苦恼,因为还有令人振奋的美景,那就是站在池边的忆花女郎,这足以抚慰因繁花凋零而带来的苦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三首小诗状物能抓住特点,语言简明鲜活,构思布局灵活,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使内容不显死板。还有作者善于运用一些形容词、动词,增强语言的活力,如形容词“寂寂”“瘦损”,动词“逗”“跳”“呼”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2022.8.1

【作者简介】:王楼,网名老教师,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包头诗词学会会员,敕勒诗社会员,晚晴诗社社员,部分诗词作品、诗词评论发表于《包头诗词》、《晚晴逸韵》、《九原群文》及诸网络平台。先后由诸微刊平台出诗词专辑、诗词赏析专辑百余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