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从发
絮雪飞花老师一阙《阮郎归•诗酒思怀》,我反复研读了好几遍,重点花在对下片的理解上,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原玉为:
阮郎归·诗酒思怀
作者:张爱国(絮雪飞花)
陶情诗酒夜光杯。凭栏远眺微。
一腔愁绪任风吹。东风绽早梅。
磨重墨,画蔷薇。随风寄予谁。
相思鸿雁不空飞。佳期如梦归。

上片,首句直接点题,引出后面三句。本人陶情沉醉于诗词与酒盏之间,并专门点名用的是“夜光杯”,难免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里,作者或实或虚写意,目的是想表达三点:一是说明是在夜间喝酒;二是有光亮照射,即月光之下;三是有“杯”情,作者所有的酒、诗、情、愁等均藏在杯中。作者,在月下饮酒,自然而然常会凭栏远眺,但看到了什么呢?“微”。“微”,指什么?翻阅词典解释,“微”有多达二十五种语意,但本人认为有三种:一是翠微,即山峰等,为实指!二是渺茫的,细微的,隐藏着的,衰减了的等不可见的一切事物,为虚指;三是通“徽”,即美和善!一种幻想的感觉!上片两尾结句,既可说是对“微”的补充说明,也可说是对远眺内容和情绪的回答。“微”,即心中满腔愁绪绵绵,随风吹舞,难以间断,还一下把早春的梅蕊给吹绽开了,一片忧愁的美景涌上心头!

上片,重在起兴,由于过于陶情,所以沉迷于酒中,表现形式是以酒斗诗,情景是月下独酌,继而凭栏远眺,看到的结果是“微”,再由“微”牵出上片尾句:我的隐痛是满腹愁绪,并任由冷风吹蚀,连绵不绝,无意中把早春的梅花吹绽了。“梅”,不仅说明是愁绪的结果,我因“梅”而愁;也是愁绪的真正内容,我非常想念“梅”;更是“陶情诗酒夜光杯”的原因,因“梅”而纵情堕落。

下片,由上片精心铺陈而出,看到梅花初绽,心动不已,忙拿出笔墨,重磨浓汁,匆忙作画,想把早春美艳梅花之影留住。这里似乎出现写作错乱,东风绽早梅,本是冬末初春之时节,而画成的却是春夏之蔷薇,岂不是贻笑天下?其实不然。一是作者是酒后,张冠李戴,在所难免;二是心急情切,朝思暮想,神魂颠倒,顺理成章;三是既然有借“酒”消愁,就肯定会有借“花”传情,新意倍出。这难怪看到的是早梅,脑海浮现的是蔷薇,自然画成的也是蔷薇。作者,故意“弄”成蔷薇,是因红色的蔷薇花,代表热情奔放,代表着热烈,充满激情和欲望,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种炙热。作者可能是想表达喜欢蜡梅的娇艳但并不喜欢梅的冷傲,而更喜欢奔放热情的蔷薇。一下把作者的心思展示得淋漓尽致,引向高潮!然而,一波又三折,事与愿违!本想折枝梅送给你,但我处于酒后思怀中,并无真“梅”,又嫌弃“梅”不能够充分展示我炽热的心情,干脆画个蔷薇,画饼充饥吧!勿儿,又茫然失措,我随风能寄给谁呢?没有,我的热情没有受主,一种让人失落的惆怅,油然而生,无比悲切!

很明显,“相思鸿雁不空飞。佳期如梦归。”是对宋代词人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化用!一时间连寄给谁都不知道,怎么会突然确信鸿雁能把相思的信笺不会空飞呢?似乎前后又产生了冲突。这应该是作者无处寄的一种强烈的空幻愿景,也是对大家莫负青春的一次提醒、感叹与醒悟:希望所有天下人,有情终成眷属!如果真情相爱,就不要让鸿雁空飞。因为佳期如梦,共诉柔情的相遇都会如梦如幻,都会很短暂!有春来就定有春归;佳期如梦,也有回程。作为醒悟语,是在劝慰当下的人们,定要珍惜,珍惜,再珍惜!
下片,重在抒情,从作者飘逸的思绪中,步步登高,跳跃升级,高潮迭起,寄怀深远,细咀慢嚼,会感到非常有新意,大家觉得呢?

胡从发(笔名:米多阿发、飞博士等),男,湖北荆州人,三级高级警长。早年从事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后从事人民警察工作,行业内发表论文、散文、诗词多篇。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词三兄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