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佐臣评冯永江《黄昏》
冯永江先生的这首《黄昏》小诗,十分艺术形象,并充满了现代生活浓浓气息。读后:我犹如身临其境一咏三叹。尤被他笔力迺劲,情感丰富所折服,个人觉得启示颇多,受益非浅。
且不说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笔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绝妙,寥寥数字把与爱侣幽会时的顾盼,及万般相思之苦写得淋漓尽至,流传千年。也不研讨那种梅养鹤成癖的林逋先生,一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得多么脱俗雅致,震撼传神。同样的黄昏,在现代诗人冯永江的诗笺中也有不同的七彩斑斓,别样的神韵。我穿越冯老师的《黄昏》诗行,举头仰望,“西边的天像喝多了,满脸是酒醺”。我静静坐在岁月的田埂上,侧耳聆听,“树上的老鸦唱得还是那么的天真”,身不由已又回到了,“只有柴门前的小狗,汗蒸得不停把舌头吐伸”,那久违的从前慢生活,不由浮想联翩,心潮澎湃!
一晃人老了,已不再为生计,行色匆匆四处奔波了。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楚与无奈,却时不时袭上心头。冯老师这首《黄昏》作品,如一幅人生沧桑图,又似一首秋凉大风歌,更像多少暮年爱恨肚里咽之人,回味无穷,淆然泪下。好作品,说尽了黄昏,看淡了人生。
(附:原文)

黄昏
文/冯永江(广州)
西边的天像喝多了,
满脸是酒醺。
也是是太劳累了,
经过了一个白天的
疲奔。

马路上行色匆匆的,
多是下班返家的
晚归人。
离家劳累一天,
家里的老少都牵着
他们的魂。

树上的老鸦唱得还是
那么的天真,
一点都没感觉到暑夏
的热闷。
只有柴门前的小狗,
汗蒸得不停把舌头
吐伸。

夏日的黄昏是一首
浪漫的曲子,
充满了诗一样的
神韵。
我似乎也醉了,
因为对着天边云彩的
缤纷。
附: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冯永江,广州市人,退休公务员,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供职期间,他曾作为《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多家广东报社的通讯员,每月均有10多篇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见诸于各家官方媒体。他自小喜欢诗词,从高小便开始现代诗创作。
附:诗评者照片

【诗评者简介】
王佐臣,笔名尘缘,1953年出生,上海籍。《全球汉语作家协会》理事,《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江南诗絮文化中心》总编辑,《中外诗人》上海分社社长,《凤凰-美洲爱情诗社》常务副社长,《中诗报五室》《华东诗社》《黑龙江诗社》《Nz国家诗词艺术协会》等,多家平台的顾问。《反抄袭联盟协会》副会长,《中诗报-贵州工作室》特邀评论员,《北美翰苑文学社》社长,《中华诗坛》常务总编,首席评论员。几十年勤于笔耕致力散文,微小说,诗歌,书评,游记方面的文学创作,不少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网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