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稿件评选总结
首届“”炎黄杯”诗词曲联大赛自2021年12月1日在网上发出征稿通知始,前后共发过三次,全国的诗友们踊跃投稿,但是,通过总结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没有认真领会大赛征稿要求。通知明白提出:(1)诗,只收格律诗和古体诗(含乐府体)。限平水韵和新韵两种。(2)词,符合词牌规定,用韵限词林正韵和新韵。(3)曲,符合宫调要求,用韵限中原音韵和新韵。(4)使用新韵的诗词曲标题下注明。(5)楹联,符合楹联严格的平仄对仗及韵脚要求,韵用现代四声。(6)来稿每人限投诗、词、曲(用典加注释)各5首(阕,支),楹联5副,并附100字以内简介一份。评选中却发现:词,有用平水韵的,联有用平水韵的,且直接标明。为什么要强调联必须用新韵?因为诗词曲是在诗友的圈子里流传的,可以用旧韵;联是让大众看的,时代性很强,老百姓有几人懂旧韵?联还出现了很多没有联题或者联批的。没有联题(或横批),如“建党一百年联”,这就是题目,没有题目的往那里张贴,尤其专用联(不要与某个园区的已有联相比)。
二、 犯经验主义。认为太多诗词大赛活动,根本没有设定评选条件,完全凭组办方的意思,给作者一个名号,什么一级诗人、著名诗人、金银奖。甚至于参赛人员普遍都是金奖特等奖。只要参加,就可加冕。至于作品质量是次要的。因为利益驱动。结果是确实膨胀了一大批作者,失去了客观的自我评价。为什么通知要求作者简介百字以内,有相当作者却写成一篇文章?把曾经获得的名誉以及头衔都罗列出来。一是自诩,二是暗示。
三、 重格律不重艺术技巧。这是当前诗界出现且非常盛行的通病。诗词曲,首先看立意,次之查格律,三是看作法(艺术技巧,对仗,拗救,遣词造句,神韵等),四是品韵味(如一盘菜,色香味形俱全),五是找问题(毛病,硬伤,缺乏应有的艺术形象)。格律是外在形式,内容是内在根本,形势服务于内容。君不见,所有的诗群点评,不脱格律的窠臼。绝大部分人分不清赏析、简析、点评的区别。
四、 分不清报纸文式和诗家语的区别。诗离不开形象和意涵。文章使用逻辑语言,诗词曲使用形象语言。叙述语言即逻辑语言,描写语言即形象语言。
五、 少了七情六欲。家庭、社会、国家、个人、山石、树木,喜怒哀乐忧恐惊。本次大赛不设专题。其目的就是想收到各类优秀作品。
六、关于评选。由于评选条件的制定先于作品的收稿,评选过程中,由于入围作品质量,符合格律的是大多数,不合格率或出现错误的但诗意尚好的相对较少,出现了入围(优秀)作品少于三等奖的结果。
七、 本次评选,只读作品不知人,完全排除了个人因素。每一个轮次的作品序号都不一样,因此最后的统计非常费时。
二0二二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