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159)
王守仁《采蕨诗》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余姚(今宁波市余姚)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武宗正德时任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瑾诛,移庐陵知县,累擢(zhuó)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总督两广,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行”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派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其著作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诗词有“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莺花夹(jiā)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羽檄西来秋黯黯,关河北望夜苍苍”;“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徒闻吴女埋香玉,惟见沙鸥乱雪风”;“昨朝阴雾埋元日,向晓寒云迸雨声”;“春山日暮成孤坐,游子天涯正忆归。古洞湿云含宿雨,碧溪明月弄清晖”等名句。

《采蕨歌》
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
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
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
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
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
【扳(pān)】 同“攀。
【陟(zhì)】登高。
【贻】 此处意为“遗留”。
诗大意是:
采蕨来到西山下,攀援登上山峰顶。
漂泊的游子遥望故乡,禁不住热泪长流心如碎。
浮云布满了天空,落山的太阳不可追回。
我已不能乘船南归,远望北方到处风尘。
还是干好你自己现在的事吧,别留下太多不幸让亲人伤悲。

这首诗像是信手拈来,自然妥贴。以谪居的采蕨生活为背景,抒发了被贬的无奈和苦闷,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全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没有采蕨过程的描写,而是以采蕨为引,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情与景的互动,便使全诗神情飞扬,读来令人心动。
令人难解的是,王守仁与他的对立派二程、朱熹一样,也用夷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当宁王朱宸濠发动“宸濠之乱”时,王守仁借用夷齐耻食周粟的典故,同宁王朱宸濠据理力争,表达自己誓与叛军决战到底的信念;先斩后奏,指挥平叛,率兵仅用43天平定叛乱,却又被小人诬告“通谋”。了解了王守仁的夷齐情结,了解了他命运多舛的人生遭遇,就更能体会他作《采蕨歌》的用意了。特记感如下:
文武双全上驷才,
可惜命运却悲哀。
采蕨蕴藉孤竹意,
柳暗花明总不来。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