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王克俭《记住当兵的历史》的扩写
王业松
作者按:扩写,又称扩句,是对原文加以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再创作。
我第一次为别人的文章写扩写,灵感来自读了原作后感想。觉得原作太浓缩了,膏粱厚味是好,但不便消化。原作好像意犹未尽,留白有余。如果对其稍加稀释扩充,会更加适度可口。
一年一度的“八一”建军节临近了,我每天都掐着手指算算还有几天到“八一”这一天。因为这个节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日,是扛枪的人和曾经当过兵的人的盛大节日。每想到这一天,我心潮澎湃,我好像看到了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上的硝烟,听到了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想到为了北上抗日,红军进行的举世无双的长征,看到了红军在雪山草地留下的足迹;看到了延安的宝塔山,听到了抗日的枪声和黄河的咆哮。不知道为什么,我越来越感到“八一”的神圣,“八一”的伟大。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部队,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我于一九八四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我能成为东海舰队的一名战士而自豪。我服役的海军登陆艇不大,但我们每个战士都心怀祖国,志向远大。我是一名信号兵,我永远不忘我坚守的岗位,不忘使用过的信号灯。我永远不忘我们的登陆艇在波涛万顷的大海中劈波斩浪航行,也永远不忘泊港时战友们一起用大碗喝啤酒的欢乐。
苏小明的《军港之夜》,我听了百遍之多,但百听不厌。“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这是战歌,也是抒情之歌,歌词表明人民对子弟兵的关爱。当远离家乡的水兵,听到了这首歌的时候,会更加想当好子弟兵,扛好枪,用战果报答祖国和人民对水兵的爱。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穿过军装的人,不会忘记咱是当兵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复员时我的指导员临别时说的话:“请记住当兵的历史”。
我永远铭记指导员临别赠言。穿着军装,我是中国人民海军的一名战士,现在脱了军装,我仍然是一名党员,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是国家的一分子,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我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对国家,对社会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时代有一份不可忽视的担当。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我要与全国人民一道要有忧患意识,保持警惕。一旦发生战争,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招之即来,卫国有我。
我永远与中国人民为伍,永远与时代同行。“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难忘的军旅岁月,难忘的舰艇,难忘的军歌。
“向前丶向前丶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唱着诞生于1939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永远向前!
2022年7月28日

附《铭记当兵的历史》
王克俭
一年一度的八一建军节临近了,我心潮澎湃。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八一这一天越来越感到神圣,也越来越感到曾经当过兵而感到自豪,也深深体会到当时我们指导员说得那句话,请记住当兵的历史,我现在不但不会忘记当兵的历史,而且还刻骨铭心!是因为我曾经身穿军装,保家卫国,而感到骄傲,也是因为我为国家出了那份力,而感到慰籍,也体会到我是国家的一份子。国家的发展繁荣与我们休戚相关,从而也越来越关心国家的发展強大,感到越来越需要学习提高,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这一代人也要跟时代同呼吸,共发展!
2022年7月25日



作者简介:王业松,1934年出生于江苏泗阳,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公安部外事局、教育局任处、局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长,出版王业松文集六卷,百度收藏。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作品三千多篇,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散文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