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自2000年孟国泰提出“万物教育”的22年来,“万物教育之花”已经开遍了许多校园。2022年7月25日,孟国泰老师的忘年交、著名少儿文学作家、83岁的辛勤老师带着118个孩子到滇西高原开展“万物教育”,他们读天读地读人,到今天已经第六天。六天来,辛勤老师写下了许多文字,今选六个片段结集为《万物教育进滇西》,以飨读者。

Day 1⃣️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有个魂,不管是大件还是小品,这个魂都浓缩其间。我看到大的有二龙戏珠,松鹤长春,喜鹊登梅,富贵牡丹,小的有蝌蚪戏荷叶,松鼠望核桃,小鸟羡葵饼,玉兔思满月。在这些作品里,麒麟、水牛平等,就连小小的蜗牛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作品都会呼吸,有体温,有魂。这个魂就是天人合一,生命平等,大家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魂在我走出展厅时,给我提了个醒:生而为人,不是我的功劳。我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个,让自己活得更明白一点,更好一点,更自觉一点。

Day 2⃣️到白马雪山走亲戚
滇金丝猴是我们的远亲,今天我们来到白马雪山,走亲戚来了。它们因为稀有,因而珍贵。到达探亲点,我们热情似火,它们却见惯不惊,一副我行我素的姿态,各干各的事情。我们拍照,它们也不理不睬。忽然想到,如果人也变得珍稀,有一天,外星来客探访,我们会不会也像它们一样呢?人与自然对立至今,很多关系已难修复。人是不是该觉醒,该退让,该求和了?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是不是该刹车了?默默下山。

Day 3⃣️稻田摸鱼
刚到稻田边,我看秧苗青青,田水宁静,怀疑是否有鱼。孩子们穿上统一发给的袜子纷纷下水,很快就有人高声报捷。接着,笑声不断,好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后来有人发现高招,大家不再单兵作战,而是拉网搜索,摸到的笑声更多。这时,我在岸边观看,发现摸鱼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在水田里一手杵着一根棍子,一手在水里东摸西摸,显然,他是“愿者上钩”,玩玩而已;有的一声不吭,默默围堵,抓到鱼也不喊不叫,自得其乐;有的不下水,在岸上奔来跑去,四处指挥,比下水的还操心。时间到了,我们把摸到的十多条鱼,一起送给藏族奶奶,她是稻田的主人。老奶奶谦让半天,才把鱼收下。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快乐。孩子们说。稻田养鱼,我童年见过。这样的稻田养鱼,鱼吃杂草,小虫,养肥了自己,也是让农田丰收,是一种共赢关系。知道共赢的人,长长得道,得道多助。藏族奶奶开着饭店,我们在她家吃饭,在她家摸鱼,大家各取所需,笑在一起,妙哉,美哉,乐哉!

Day 4⃣️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玛尼石,像鹅卵,像茶饼,像牦牛的尖角,在深山峡谷,经过白马雪山滔滔溪流的千万年打磨,早已有了山的魂魄,水的精气神。现在,匠人刻它,孩子们彩绘它,“天道酬勤”,“得道多助”,“祈福造福惜福”,“和为贵”……一下子石头要唱歌了。这歌如在心里,相伴一生,岂不等于与美同行,与福相伴,与安宁为邻了吗?但愿孩子们能够这么做,也这么想。

Day 5⃣️亲近草原
今天的活动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以叫亲近草原。跟藏族爷爷学竹编,让一根竹条变成一个竹筐;跟藏族奶奶学打酥油茶,让酥油随风飘香;跟藏语老师学写藏语“吉祥如意”,让扎西德勒在心里回响;学画唐卡,用色彩画出一只佛手,让佛手托起彩螺;自己动手烧烤,在青烟中分享劳动的成果。整整一天,霞若草原阴晴变化,但始终充满乐趣。这是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它告诉我们付出就是乐趣,创造性的劳动就是乐趣的根本和源泉。
火草花,我童年见过火草,没有见过火草花。火草的茎干晒干,像洁白的米线,轻轻的,柔柔的,可以摆在油盏里当灯芯,点火照明,火苗白净,十分省油。狼毒草是做东巴纸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它的浆液有毒,可以防止虫咬,保证东巴文长期保存。可以说,东巴文能够保留至今,狼毒草立了汗马功劳。狼毒草有趣,它细碎的叶片经霜可以变红,一片片美不胜收。狼毒草把毒与美统一一身,有趣。勿忘我在草原上是小气的,星星点点,不像公园里的那样洋洋洒洒。但勿忘我的提醒是一致的。人真没用必要忘我。为什么要忘我?我的姓名,我的长处,我的不断延伸的目标,我的下一步的起点,怎么能忘呢?就是名利也没有必要忘记。只要取之有道,又会跟人分享,为什么要忘呢?多多益善,利国利民利己,岂不快哉?紫菊有根,说像人参,可以泡水喝,清热解毒,有益身心。在霞若草原,我上了一课,万物为师,大有收获。

Day 6⃣️直逼心灵的蓝
在霞若草原,我抬头看天,看到了一种蓝。它蓝得那么纯净而悠远,爽朗而深邃,蓝得让人浮想联翩,直想伸手去摸一摸,直想投身其间,让自己的五脏六腑变得更干净。这种蓝,当然需要云的陪衬,需要人的陪衬。没有陪衬,它的蓝就少了对比。没有对比,哪还有这样的魅力?于是我想,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是不是应该主动去找一些可比的人和事,毫不含糊地亮出自己去比一比呢?哪怕多么的不如人,比一比,会活得更明白,也更愿意努力。

作者:辛勤(著名少儿文学作家)
编辑: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