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汝城历史中见证八一军旗红
文/彭根林
仰望猎猎军旗飘扬,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炮火硝烟,鲜艳的军旗已化为永恒而传奇的图腾。土地革命,南昌起义,秋收暴动,井冈烽火,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战士献出生命。
抗日战争时期,首战平型关,夜袭阳明堡,地道战,地雷战,百团大战。八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三大战役,横渡长江,挺进大西南,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人民军队的的优秀儿女慷慨捐躯,血沃中华。
今年入夏我就去了湖南汝城避暑,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爱好者,不忘对中华大地每处土地的历史寻迹。汝城地处湖南边陲,是可以一脚踏三省的分水岭,位于罗霄南段,与革命摇篮井冈山一脉相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曾决定以这里为中心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长征的队伍踏遍了这里的绿水青山,这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老苏区。英雄的土地哺育了英雄的人民,1926年6月建立了中共汝城支部。从此,开创了汝城历史的新纪元,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战。马日事变后,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农民运动86天,是全省坚持农民运动最长的县。为反抗反动派的血腥镇压,汝城党组织创始人朱青勋,首任县妇联主任朱春荣和一批农军战士,舍身赴难。但是,革命先辈并没有被嚇倒,他们投湘南暴动烽火,建苏区红色政权,支援井冈斗争,坚持三年游击,红三十五军军长邓毅刚,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团长何举成,汝城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朱忠良等一批英雄儿女壮烈牺牲,八年抗战期间,汝城人民战疆场,卫桑梓,拒日寇于县境之外,一批抗日英雄为国捐躯。三年解放战争中,两千健儿投身武装斗争,辟汝城为粤赣湘边游击根据地。又一批战士血染青山。革命胜利后,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一代新人丹心许国,勇于献身,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1927年11月初,朱德在江西上堡派赖鉴冰等送信给湘南粤北各县党组织,约定11月26日在汝城召开湘南粤北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湘南起义。11月26日一一28日联席会议在汝城县城西街衡水会馆和津江村如期举行,朱德主持会议,岀席会议的有起义军方面的陈毅、王尔琢,郴县夏明震,宜章杨子达、毛科文(中共五大候补委员),汝城何日升、何举成,桂东郭佑林、黄奇志,乐昌李光中,仁化阮啸山,耒阳谢竹峰,北江特委任卓宣、钟古、龚楚等。会议主要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以汝城为中心的《湘南运动大纲》精神,介绍了朱德与范石生谈判合作的情况,决定12月中旬,由南昌起义部队为先锋,汝城为中心,发动湘南起义,研究部署了具体行动计划(史称[汝城会议])。会后与会代表分别传达了汝城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筹划事项。
12月中旬,因接中央指示,朱德、陈毅率部南下驰援广州起义,但到韶关时,闻广州起义失败,朱德遂与陈毅、王尔琢、龚楚决定休整后北上,实现汝城会议,发动湘南起义,于1928年1月12日在宜章举行首义,起义军相继攻下郴州、耒阳,帮助组建地方武装,直至最后夺取武装起义的全面胜利。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1934年11月汝城县沙州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就是“半条被子的故事”,多么感人至深呀!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今天,已经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人民军队不仅在多维空间维护国家安全,还在世界各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载人航天,从外层空间眺望蔚蓝色的地球,仿佛感觉到新时期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的那条蜿蜒曲折的红色痕迹,今天的人民军队接过的八一军旗,继续延续着那种生死不渝的信念和意志,我们已跻身世界雄师劲旅之列,叩击中华儿女的灵魂,我们什么时候也不会骄傲、我们什么时候也不会萎靡、我们什么时候都能够昂扬向上,旗帜引领方向,踏着前辈的足迹,继续阔步奔向远方!
《八一军旗红》
南昌炮火震乾坤,红色军威断鬼魂。
汝城正气驱霸道,邪魔坠谷灭幽瘟。
千军万马从今始,赤胆忠心自此屯。
革命旌旗飘遍地,江山伟业建功勋。
2022年7月30日作于汝城老苏区
作者简介:彭根林,出生1961年2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长期在企业机关从事党政教宣工作,退休后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导,同时撰写诗歌,散文等,不同文化载体均有作品发表,坊间称其为身有奇才,作家,诗人。现被不同文化社团聘请为顾问,导师,会长,艺术总监等。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