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7:00左右,桥市社区的篮球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作为社区最大的一个场院,也是大妈大婶跳广场舞的最佳选择。场院四周的几盏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它虽然没有城市里的霓虹灯那样闪烁,那样绚丽夺目,那样光彩耀眼,却照亮了宽敞的篮球场,照亮晚上来乘凉娱乐的人群。只要场院的音乐一响,无论老人小孩,都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篮球场就越发热闹起来了。
球场的西北角,一丛竹子傲然挺立,它长得很是精神,它的根,牢牢抓住岩石间的缝顽强生长;它的干,总是那么挺直,力求上进;它的枝,直挺挺的向外伸展,对抗着雨打风吹;它的叶,青翠欲滴,给炎炎的夏日带来无限清凉。
在我看来,桥市社区最有人气的地方就是篮球场了,每天到社区居委会办事的人踏着球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每月逢3、6、9赶集市时,篮球场则停满了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小轿车,便利了四乡八里前来购(售)商品的乡亲。丰收季节,篮球场又成了老百姓晒稻谷、黄豆、茶籽最佳的场所,宽敞的场院可以同时容纳几户人家展示成果。平日里,下午五点钟后,一些喜爱运动的人就相约来到篮球场,自由组合、随意搭配,在水泥铺成的球场上腾挪跳跃、挥汗如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得到迅猛发展,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各级政府在县城及乡镇(街道)、村组(社区)新建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应运而生,不但风靡了城市也走进了乡村,成为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之一,深受老百姓喜爱。
2019年6月,我被组织选派到桥市乡桥市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为期两年。驻村期间,我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同时围绕创建“文明桥市”,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文体娱乐活动,极大凝聚了人心。2019年国庆前夕,我带领工作队联合乡村两级成功举办“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桥市社区广场舞联谊会”,吸引桥市乡、和平镇8支广场舞队伍100余人参加。
广场舞曲主要有《火火的姑娘》《小苹果》《你是我的妞》《最炫民族风》《伤不起》《荷塘夜色》《山里红》《套马杆》和《自由飞翔》等等。舞曲一般节奏明显,轻快且欢乐,悦耳且悠扬。由于常听和搭配适宜,在桂阳大地流行得红红火火,达到耳熟能详,令人乐此不疲的地步。当舞曲响起,那些平时就驾轻就熟的舞者,随着音乐节奏,展开双臂,舒展身肢,移动脚步,尽情地舞动,怅然若醉。有时,她们的两臂平放于胸前,十指相对,手臂来回摆动,似波涛澎湃,如浪花飞溅。有时,她们的脚步移动,或单臂、或双臂同时摆动,似漫步于山水之间,播撒着劳动之美;又如探幽于高山流水之间,听泉水激越,泠泠作响。有时,她们的手臂搭肩,两眼眺望远空,仿佛遨游于苍穹,似天女散花,妩媚洒脱;似嫦娥奔月,轻柔飘逸;又如织女远眸,幽怨喟叹。舞之所到,心亦随之,情系天宇,物我两忘。参加联谊会的这些舞者,她们虽然年龄有大有小,但对广场舞的喜爱却是发自肺腑的,只要音乐一响,她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天鹅游弋在湖畔之中。在优美的旋律中,她们尽情挥洒,跳出了乡村妇女的高贵典雅,跳出了乡村妇女的浪漫飞扬,跳出了乡村妇女的婀娜多姿,也跳出了乡村妇女的淡定从容。
投身在这简陋的舞台中央,舞者们如放飞的风筝,挣脱了家庭的束缚,摒弃了牌桌的诱惑,褪去了工作的劳累,似乎一切羁绊皆烟消云散,唯有笑声溢满四周。组织这次广场舞联谊会,纯属我的突发奇想,也未曾设置任何奖项,但每一个前来参加的舞者都兴高采烈、容光焕发,仿佛像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盛会。此次联谊会后,我有缘结识了几支广场舞的领队,受她们感染,后来的我不由自主加入到跳广场舞的行列中。
每当夜幕降临,美妙的音乐就会在社区场院里响起,欢乐的人们不分尊贵,不分老幼,不分美丑,在场院尽情地舞动自己身躯。歌声、笑声,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吵闹声,一道乡村温馨祥和的美景,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推动下,桥市社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逐渐步入小康的居民,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后有了追求更高文化生活的需求,广场舞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了人们最乐于接受的娱乐方式。
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星星像钻石一样散布在深蓝色的幕布上。来到球场的大妈大婶,自发地排成几排,跟着前面领舞的队长动作整齐地在跳广场舞,她们个个露出自信的笑容。我最开始接触广场舞时,羞怯地站在队伍的最后面,傻傻地愣在一旁,心里的“鼓槌”砰砰砰地响过不停。这广场舞,看着挺容易的,但是对于我这个没有一点舞蹈基础的大老爷们来说还是有些难度,更令我尴尬的是全场男性学舞者只有我一人。在学舞的过程中,我不是手脚不协调,就是节奏跟不上,还有就是别人出左脚而我会习惯性地出右脚。尽管我想把动作做好,但是我的身体就像一台卡住的机器,不管怎么拉发动机就是运作不了,笨拙极了、洋相百出。值得庆幸的是我一点也不气馁,既然选择了跳广场舞我就会坚持到底,半途而废可不是我的风格。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慢慢地我找准了节奏,跟上了大家伙的步伐,舞姿也日渐潇洒;往后的日子,只要有空我就会跟着大妈大婶舞动起来,以至于我的动作越来越娴熟,自信心也不知不觉膨胀起来。接触多了,大妈大婶们把我当成了自己人一样看待。休息时,听她们说家长里短、民俗民趣、所需所急、所思所想,让我更准确地掌握桥市社区整体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驻村两年,热烈而明快的广场舞,给我平淡的驻村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有时走访回来,远远的听到音乐响起,我就像重新加油的发动机,开启最大的马力朝球场跑去舞动起来。大汗淋漓之后,那种通透舒适真是无法言传,怪不得这么多人爱跳广场舞。我曾与一位年过七旬的奶奶交流,老人家红光满面,一点也不显老,问她有什么健康秘诀,她答曰:没事多跳广场舞,这使我不由得感叹广场舞的魔力了。通过跳广场舞,不仅愉悦了我的心情,锻炼了我的身体,同时也开拓了我的视野,历练了我的心志,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以后,每当在工作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我总会对自己说,没关系,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
夜色慢慢染满天空,孩子们乘兴而归,散步的人们也陆续回家,而那些还留恋于球场的大妈大婶余舞未尽,她们还在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看着这些舞者,我思绪翻飞,也许飘忽的身影将再次拾回她们的柔情,浪漫的岁月将再次回归她们的旅程,青春的激情将再次撞击她们的心灵。如今的我,虽已远离驻村帮扶岁月,但我仍时时怀念那些跳广场舞的日子,那些熟悉的旋律永远激励我奋发向上。

作者简介:王成家,湖南桂阳人,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郴州市作协会员、桂阳县作协秘书长,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有百余篇文章刊发于《鸭绿江》《散文百家》《中国文艺家》《神州文学》《黄河文学》《雨露风》《青年文学家》《今日女报》《内蒙古家庭周报》《山西科技报》《中国网》《红网》《新湖南客户端》《湖南作家网》等文学期刊、网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