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阿根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名字,我的名字显得土里土气的。是父母的原因?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是目不识丁的乡下人。
取名字很有讲究。过去的大户人家生下孩子,请有名望有文化的长辈,焚香点烛,以什么辈什么字排列取一个好名字。而一般老百姓则有巫婆神汉取名,更多的是号称"算命先生"的人代为取名。按金、木、水、火、土排列,命里缺水名字取阿水,缺木取个长林或树方,缺火取炎发,缺金或土取金虎或土根什么的,这种名字比我的“阿根”好不了多少。
据母亲讲,我的名字说来挺复杂的。因为祖上都是单传,到父亲辈有了三兄弟,我二叔是旧社会的“教书先生”,人长得风流潇洒,那时就自由恋爱,结婚后堂兄比我早一年出生,希望他运气在身取名“荣庆。而我名字必须有个"根"字才能根深叶茂,而且运气他们也要好,便和堂兄一样有个“荣”字,取了个"荣根"的名字。可惜金氏家门注定难以人丁兴旺。爷爷在我俩出生前被日寇杀害后,二叔小叔相继离世,又成了我父亲一根独苗。二叔去世后,他岳母带着二婶和堂兄去了老家长河镇,这金氏家门又剩得我一个男孩。
父母亲和奶奶把我当作宝贝十分宠爱,把"荣根"亲昵地叫做"阿根"。到我读小学报名时,母亲就报了个"金阿根"这三个字,直至户口本上也是这个名字。害得后来出生的几个妺妺的名字也土拨拉几。春香成了阿香,荷英成了阿英,秋香成了阿秋,冬香成了阿冬。
也有的家庭,怕孩子养不大,于是故意把孩子取个贱名,我老家村上就有几个兄弟,取名"阿牛"、"阿羊"、"阿兔"、"阿龟",甚至阿毛(猫)阿狗什么的。
随着形势发展,名字也充满了时代信息。村上的孩子名字时髦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不少人取名"建国",什么朱建国、俞建国、赵建国的。抗美援朝时取"卫国"、"援朝",58、59年生的,取个"跃进"、"卫星"、"红旗"。"文革"时什么"红卫"、"文武"、"风雷"等等。
"荣根"也好,"阿根"也罢,没有文化的乡下人,尽管儿女的名字土得掉渣也不管不顾,只要叫得应就行,反正小老百姓一个,我在部队时,连长还觉得蛮顺口哩。
浙江日报理论部主任朱国良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既是厂长,又是作家"那篇写我的文章是这样说的:"父母给他取了个土佬佬的名字,想不到儿子长大后成了作家,在䌓忙的厂长位置上,把工厂搞得红红火火,还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了小说呀,散文呀,诗歌呀,报告文学呀几百万字的文章。"文章看起来是褒的,但名字还是贬的,因为确实土呀。
为了这个名字曾经受到屈辱真的无法忍受。有篇文章发表在上海某杂志上,稿费寄我时,汇款单上地址不错,收款人竟是"金阿狗",气得我当时就打电话,我说宁波汤圆的创始人叫"江阿狗",可萧山没有"金阿狗"呀?虽然对方连连道歉,问题是无法从邮局取款,因为身份证上是“ 金阿根”呀。好在邮局领导知道,我们单位我是唯一有稿费收入的人,让我打了张证明将稿费给了我。单位里的人知道了此事,有人说“管它阿狗阿猫,你稿费拿到就好”。也有人开玩笑半真假地叫我“阿狗”,你说气人不气人?
现在的父母给孩子取的名字越来越好听。而且不论在商店还是网上,有了专业的取名机构,再不会像我那样,从金荣根变成金阿根,金阿根又变成金阿狗的了。
金阿根,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集九本,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