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我的“云泉居”
文║刘风仙
我的家乡在西部山区太行脚下黄龙寺村西沟,是满城区最边远偏僻的小山村,西是顺平县交界处,北是易县交界。从黄龙寺八亩台村千年古柏脚下西行,沿着水泥路一直前行三里路,在山根下路旁有两个清泉小水井,这就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山泉水,用水泥板盖着。在这就会看到一条斜度慢上坡的小道,路虽然窄了些,推小车是没有问题的。过去是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挑一担水还磕磕碰碰,高低不平。
从2019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各家修上了户户通,门前安上了太阳光路灯。使小路不再荒凉。夜晚不在黑暗。当走到半山腰处,远远的就望见有一座枣红色的大门,大门口上面高挂一块牌匾“云泉居”那就是我的家,站在大门口向四周观望,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有 腾云驾雾之感,真是美不胜收。我在这里虽然生活了不到十年,可家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提起往事不由我忍耐不住有一段心酸的回忆,命运总是捉弄人。1983年秋,一封电报把我从北京陈慕华家呼回。事前早已安排好了的决定,让我给哥哥换亲,那时的我根本没有抗拒的能力,父命难为,被嫁到这更加偏僻的西沟里,这里交通不方便,生活更加艰苦,因为换亲没有彩礼、没有嫁妆,只有一人高的土坯房。因结婚办酒席欠下几千元的账,一个月后他就去外地下砖窑,我开始在这个小山村里磨炼自己,这里的人们都是这样生存下来的,我也无可奈何没有怨言,这是命运的安排。
记得刚结婚第一年夏季农历七月天,雨整整下了七天七夜 ,时大时小,我的屋内炕上地下都是湿漉漉的,接满了锅碗瓢盆,这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还下。好不容易度过夏日,秋天他回来后,我下定决心说要盖房子,没钱借钱也得盖,就这样开始劈山施工,经过一年多的工夫这房子盖好了,又欠下了一大笔债,为了不去下砖窑他就贷款搞起了养殖业,辛苦了多年后,不但没有挣钱,反而赔了底朝天。
在无奈之下我去北京找到国家领导人陈慕华,十年相聚,在陈慕华全家人的帮助鼓励下,为了拜托贫困,我走出了这个大山,到县城做小生意,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把贷款还清后,又在县城前后买了两块二手房,虽说是有些借账,我还是松口气,钱是人挣的,只要努力一定会好的。
当生活慢慢有好转的时候,丈夫因病一夜之间去世了,就好比晴天霹雳一声炸响,千斤重担落在我的肩上,上有八十多岁婆婆,下有两个儿子没成家,在这个时候,我又指望谁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服输的我,用坚强的毅力闯过了每一关,一年之内把两个儿媳妇娶到家。全家人朝夕相处和和睦睦,日子慢慢有些好转。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从大山里走出那刻起,已经离家二十多年了,如今我已是50多岁的人了,这人那越上了年岁,时常思念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多想美美的在老家住上几天,享受一下美丽的大自然生活。可房子年长日久无法住人。我就下定决心重整家园,因为这房子住在半山腰,所有的料都是雇人用水桶 、编织袋人工背上去的。真是费尽了千辛万苦,不到一年工夫,一座崭新的农家小院建成了,整个庭院群山环抱,门口正对一座笔架山,山上的松林四季长青,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是纯属的大自然风景。走进小院儿正房五间,南北配房各两间,厨房卫生间样样俱全。院子里有一块小菜园儿,自种自吃,敞亮的铝合金门窗显得格外亮堂。
我想把它打造成一个文化庭院,取名“云 泉居”。自从房子建好后,引来了许多文人墨客,有北京和市区著名的书画家前来采风旅游。
在2019年,我的“云泉居”小院被满城区妇联评选为美丽庭院 ,并发获荣誉证书。在2021年端午节,市作协在“云泉居”举办了一次端午节感党恩大行书画展,区妇联主席要艳伟、肖一南、乡妇联主席王素等人,亲自送上一块五美门牌,给“云泉居”曾添了最美的荣耀。
俗话说的好,一辈不盖房,做个自在王,我这一辈子挣强好胜,从不向命低头,如今日子虽然平淡,不要与别人攀比,知足常乐,渴望到了老年,享受家乡的大自然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热爱家乡,更爱我的家。


作者简介:刘凤仙,1964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刘家台乡黄龙寺村,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喜欢唱歌,爱唱河北梆子。有许多文章发表在作协图书中,发表与网络平台,现在县城搞个体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