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沸腾了的村庄
文/归途
今天,我和老伴本来是回延川县城的老家办事哩。可是,老伴的闺蜜高茜,非要带着我们自驾,去她娘家里玩。这不,马上就要到眼岔寺乡政府了,她说:"还要往前走,一满不远远了,不到十华里的路程,全是柏油路面,一点也不含糊,前面就是我们新店河的村庄了。"这个被我当年号定的"小姨子",一边使劲的宣传着娘家的村子,一边指着路边的风景。
这里离县城的距离的确不算远,这里的山也的确不算小。翻过贺土坪的那架山,再绕过一道道梁,这条两边镶满绿色的路,好像一条天上插入地缝里的人间天路,钻进了一条狭窄而长长的深沟,弯弯绕绕,顺流而下。沿着一条小溪向前沿伸,小溪左边的柏油马路旁,嵌着一溜串崭新的窑洞,这就是高茜的娘家村了。
高茜带了一群朋友回娘家,她显得格外的开心和自豪。这里的村庄现在已经改名了,随着国家撤乡建镇、振兴乡村的战略计划,"洋的"变成了大禹街道办的村子。
女儿进了娘家的门,自然便是一阵风的喧哗,她忙忙乱乱张罗着自己从城里带来的两车人,即刻间,让这个偏僻而宁静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大家放下行李,首先参观了高老师的菜园则。菜园则不大,就在公路对岸的河条地里。穿过公路下边这条古老的小河,上坡就是他们家的菜园地了。前两年国家出钱,在小河上架起了,有过洞的盖板桥,现在村民都可以开上机动车、骑上摩托车上山劳动了。仔细看去,这里的小河离公路不高不远,还独具几分南方气息中小桥流水和庄户人家的秀色。菜园则里各种蔬菜水果都有,西红柿花红柳绿,茄子,辣椒,豆角,黄瓜,小瓜,南瓜,等等应有尽有,地畔的玉米和枣树,间作套种,还有齐腰高的黄、黑豆蔓,一派丰收景象。
据高茜的父亲讲,他的祖爷爷在旧社会是个武状元,爷爷手上家境败落。因为这里深居群山缝涧,相邻黄河西岸,过去没有公路,交通不便,村里人思想封闭落后,村上人口一直没有突破三四十人。后来村上安了两户外地来的外姓人,村里人口才慢慢兴旺起来,最高增加到一百多人。这村里人,很传统守旧,热情好客。解放前,整个村子就是一个"赌窝子"。解放后,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村里人收心务正,村风改变,虽然出门就爬山,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但是人们普遍勤奋,通常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上山劳动,一天吃两顿饭,起早贪黑的干活,大家都没有缺过粮食吃。他们风趣地说:"两个山头,架上一支饸饹床,沟里人就够吃了。"
是哩,这里过去穷山恶水,生产条件原始落后,自古以来都是人担畜驮,无法改变的。这是我们地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之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后,这里的环乡公路修通了,村村通路通电,接上自来水,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农民工进城了,情况才有了好转。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入人心,农村经济总收入,稳定增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了,这里的人又逐渐从城里回来了。今年,老高花了二十六万元人民币,收拾干净老院子,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到院子里,窑主的女婿马上架起了烧烤炉子,姑娘们串起了早就准备好了的各种蔬菜和肉类,开始了烧烤宴。阿姨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地方特色小菜,熬了一锅南瓜小米粥,这是当年红军战斗,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秘密武器"小米加步枪",我们每人喝了一大碗,还不够。煮玉米,烙韭合,包粽子,农家饭应有尽有。一顿疯狂的晚餐之后,开始了别开生面的家庭"春晚"。
大家点名让我带头,一曲高亢嘹亮的歌唱毛主席,歌唱共产党,歌唱新中国的红歌《东方红》,引来了村里常住的邻居老人,院子里的啤酒,烤肉,篝火,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快板,秧歌,音乐,舞蹈,一个接着一个,一台牵着一台。老伴儿一曲《回娘家》的表演,风趣幽默,达到高潮。二奶奶连续不断的民歌演唱,一曲高过一曲,歌声悠扬而洪亮;美丽的夜晚,和谐的声音,大家激情澎湃和亢奋的家乡情怀,一浪高过一浪,小院里的欢声笑语,在这里久久地回荡。山里人凑响了一曲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绝伦的交响曲。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文明建设和自由平等的生活向往。
夜巳经很深了,这里的快乐,还是刹不住车,大家热情不减,不由自主地尽兴分享。大爷羞羞哒哒的听着弟媳妇美丽动听的歌声,尽管巳经很累了,他还不想离开;二爷奶激动的无法表达,要为这里回来的亲人杀猪宰羊;二娘说她明天蒸上一锅热腾腾的馒头,还有陕北大烩菜,再压些饸饹招待大家;大爹、三娘、四婶,还有后边的旁族,也听到这里久久不息的热闹声,马上赶了过来。而且送来许多的蔬菜,玉米棒子,他们担心这里的主人,一时半会准备不足,招待不好远道而来的亲人,便带着朴素的文明走来,献上了自己的爱心。可见一斑,这么纯朴善良的民心,怎能让人不感动呢?此时此刻,竞然还有人想打牌玩玩。这不就是咱老百姓几辈子人都想要的幸福生活吗?
不停烤肉的女婿,巳经很累了,睡在中间的窑洞里,我上了一趟已经装上太阳能、二十四小时都供热水的独立卫生间,准备睡觉,却又发现他们家的旁边,就是政府花钱新盖的农村卫生院,多好的条件,多么舒适的生活环境呀,这里早已远远超越了我们这代人,儿时追求"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理想生活了。一个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科技文明的信息时代,早已取代了窑洞里煤油灯下的鼾声,把这里变成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农村的"农家乐。"儿女的乐园,父母的天堂。
凌晨,高老师勤奋的脚步,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山沟里弥漫着的雾气,迅速退过山梁,立马消失的无踪无影。雨后彩虹般的天气,绽放出美丽动人的画面。大约七八点钟,红彤彤的太阳,沿着山坳里的天际线,浮出地面,高高托到半空,新店河村新的一天又将来临。我们匆匆起床,洗漱毕,端起饭碗,尽情享受着这里的人间美味。饭后,依依不舍,离开了高茜的娘家村。
再见,美丽的村庄,一个能够留住时代脚印、留住人心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