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导师
一一怀念北京知青蔡玉珠
文/惠琴
七月二十六日,在去梁家河的大巴车上,遇到一位同行的北京知青李老先生,在闲谈中,他得知我非常敬重当年在延川插队的北京知青蔡玉珠。于是他沉痛地告诉我:“蔡玉珠昨天在北京逝世。”我的心一痛,思绪被这一噩耗撕扯到四十多年前⋯⋯
一九七八年春季,我刚刚高中毕业,被县农工部抽调到延川县马家河公社搞路线教育,初出茅庐的我懵懵懂懂,人生阅历为零,脑子里一片空白,想要努力且没有方向。到马家河公社的第一天,在全公社住队干部动员大会上,公社领导讲述了马家河公社的发展史,在历任书记中,蔡玉珠的先进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蔡书记是一九七二年春季到马家河公社的,她是历任书记中唯一的一个外地人,也是唯一的女性,但却是对全公社基本情况了解得最详细的一个人,也是对马家河公社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她到任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公社二十来个大队,而且将每个大队的村支书和小队长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她在任期间,公社和大队两级干部的工作作风空前过硬,全公社的各项工作也一跃到了全县的先进行列。
听完公社领导对蔡书记的介绍,我感觉我的精神世界里瞬间注入了一束光芒,蔡书记便是这束光芒里一个鲜明的航标。
给各村分派住队干部时,我和另外一个从农村抽调出来的女青年,由公社樊主任带队,住进了玉龙河大队,到了那里,蔡玉珠书记的各种感人事迹,已被老百姓传为佳话。蔡书记到马家河公社的那年春天,领着公社一个男干部,到玉龙河下乡,当时,社员们正从饲养室往山上挑粪,她二话没说,要了扁担和筐子跟社员们一起挑粪,筐子装得满满当当,挑粪的社员们听说这是公社新来的书记,顿时傻眼了,他们哪见过这样的书记呀,于是原先不赶趟或者筐子装不满的人,都默默地跟上节奏了。
晚上,蔡书记召开了社员会和队干部会议,她和另一名干部分别住在下乡干部经常住的两孔公窑里,她一点也不嫌弃公铺盖的不卫生。
第二天早上,那位男干部早早起来烧好洗脸水,准备去叫蔡书记,来到院子,却看见头发被汗水浸透的蔡书记走进了院子,原来她都给地里挑了一趟粪了,这时候社员才到出山时候了,那时候是干一早上活再吃早饭,于是,她洗了把脸又跟着社员一起去挑粪了。
那年月,干部下乡很艰苦,无论到哪个村都是派饭到社员家吃,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吃窝窝头就酸菜,遇到卫生差的人家更是吃不饱,可是感觉蔡玉珠书记却从来没有吃不饱的现象,她说:“乡亲们能吃的东西我就能吃。”她一个北京娃,不但吃得下粗茶淡饭,还会说一口地道的陕北话,她特别朴素、也特别平易近人,当时,她的饭派到哪家,她就去帮助这家人烧火、喂猪。凡是和她接触过的妇女都特别感动。蔡玉珠书记在帮助妇女时,学会了许多家务活,在下乡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了耕地、割麦、撒种等许多技术活。
那时,和我在一块工作的樊主任,也经常讲蔡书记的故事,只要蔡书记在公社住,她第一个起床打扫院子、打扫厕所,在她的带动下,公社上下两排窑洞的大院子,每天早晨都由干部们打扫,改变了以前不怎么脏不管,脏了由做饭师傅打扫的习惯,公社的厕所里,原来经常堆满了枯枝败叶,自从蔡书记上任后一切都改变了,这一点,干部们有目共睹。
在马家河公社路线教育的一年时间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蔡书记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见过蔡书记,但一个克己奉公的共产党人形象,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在这一年的农村工作中,我时时处处以蔡书记为榜样,踏实苦干,和群众打成一片,给我的人生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奠基作用。
今天,蔡玉珠书记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写下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以感谢和怀念我的精神导师一一蔡玉珠女士,愿她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
惠琴,陕西延川县人,出生于一九六一年,延川县作协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文章散见于《延川山花》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