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生钟爱华
及其后裔与淮安仁慈医院
何永年
上世纪70年代初,经毛泽东主席同意,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了中国,小球转动了大球,中、美两国间的坚冰开始松动。这一举动震惊了世界。中美关系解冻前夕,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数次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铺平了道路。期间,基辛格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美国著名宗教领袖戈培理和夫人鲁丝•贝尔访华的要求。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总统代表美国来中国访问,开始了“和平之旅”,当尼克松在飞机舷梯上向送行的美国政要与知名人士挥手告别时,耄耄之年的钟爱华先生位于这些送行的人们的最前列。坐在轮椅上的钟爱华先生一脸喜悦地向他们的总统挥手致意,送他们的总统去他与他的一家曾经生活与工作过的那个遥远的东方大国。
1980年夏,戈培理夫妇以及鲁丝•贝尔的姐妹一行数人专程从美国经北京来淮阴访问,参观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10年后的1991年夏,美国詹姆斯博士受鲁丝•贝尔的委托又专程抵淮访问,并向淮阴市有关行政领导转达了鲁丝•贝尔将对淮阴有关医院提供资助的愿望。在淮期间,詹姆斯博士还寻访到鲁丝•贝尔当年住过的屋子,博士在那里流连忘返,不断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最后还撮起了一把土,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好带走。人们不禁要问,这位鲁丝•贝尔到底是谁?原来她就是曾在淮阴仁慈医院先后任过主治医师和院长的美国人钟爱华的二女儿……
事情要追溯到十九世纪。1888年美国医生林嘉善、林嘉美兄弟二人在赛兆祥(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父亲)的协助下,于清江浦慈云寺内开了第一家西医门诊。1892年林嘉善正式收到清江浦衙门的批文,在城内东门慈云寺旁建立了又一个大的西医门诊,并正式挂牌仁慈医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嘉雅各受美国基督教组织的派遣,于1898年来到清江浦布道,在石码头附近盖了一座小礼堂,宣传“爱人如己”的基督精神。同年,林嘉善、林嘉美兄弟俩在老坝口鸡笼巷内建了一座小礼堂,同时开设了第三个西医门诊,仍挂仁慈医院牌子。1899年由于妻子生病,林嘉善和其家人返回美国,由弟弟林嘉美接任院长。林嘉美以“慈善”为怀,免费出诊,送药上门。当时恰逢淮阴流行疟疾,患者吃了他送上门的金鸡纳霜非常见效。不久,人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前往就诊,门诊人数稍增。其后,淮阴又流行斑疹伤寒,林嘉美在地方士绅大力相助下,在铁心坝设立了隔离医院,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通过上述对疟疾和伤寒的有效治疗,改变了群众对教会医院的看法。林嘉美见时机成熟,又见当时的门诊所狭小低洼,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病号需要,遂于1912年在水渡口西北方向——即现中医院所在地,购买了徐福仁家坟地等共八十亩,建西式三层洋楼3幢,平房100余间。院内为两进院落,北院是外侨住宅区,内有林嘉美自住的小洋楼一幢,南院是病房大楼和附属礼拜堂的综合楼。1913年新房竣工后,门诊所由鸡笼巷迁入新址,建起了新的比较正规的仁慈医院,医院大门朝南,门前是横贯东西的十里街。扩大后的医院仍由林嘉美任院长。1916年22岁的美国医生钟爱华和他的新婚妻子一同来到淮阴,钟爱华任主治医师,其夫人也在医院工作,医院在林宅西面为他们盖了一幢小楼。他们的四个孩子(三女一男)都是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与少年的。自此仁慈医院在人员、设备等方面已初具规模,成为当时淮阴最大的一所医院。
钟爱华出生于美国维基尼亚乡,1916年毕业于维基尼亚大学。当时仁慈医院院长林嘉美每年要回美国休假,但因院内缺少得力助手,久久不能成行,林院长便委托维基尼亚长老会向社会征召青年医生,钟爱华应征来淮。钟爱华也是个传教士,且长于外科,还是位黑热病防治专家。黑热病在当时是一种很可怕的传染性疾病,此病因患者脾脏肿大成块状,故百姓称其为“痞(脾)块病”,又因治疗此病花费很大,贫困者治疗,必定倾家荡产,百姓又称其为“败家病”。钟爱华领导医护人员廉价医治好了本地和邻边地区的大量黑热病患者。据资料记载,1929年是仁慈医院医治黑热病的最高峰,仅这一年3月至6月,医治的病人就达13545人,住院病人达736人,当时仁慈医院选用由国外慈善机构捐助的德国制锑剂“新斯锑波霜”,医疗效果很佳,因而仁慈医院和主治医生钟爱华深受淮阴及周边老百姓的信任和赞誉。
1935年院长林嘉美年事已高,院长之职由钟爱华接任。在钟爱华任职期间,增添病房,扩充设备,救死扶伤,大力开展慈善事业,对仁慈医院的贡献之大,决不逊于林嘉美。这时的仁慈医院呈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医院和世界上最大的教会医院之一。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常从南京派飞机来淮阴轰炸骚扰。仁慈医院为避轰炸,在屋顶上用白漆涂上USA大字,同时用竹杆高悬红十字旗,日机见此,掠顶而过,直扑淮阴城内。每当空袭警报敲响,老百姓扶老携幼纷拥而至,医院大门敞开,尽量收容难民。仁慈医院成为淮阴老百姓的避难场所。1938年是仁慈医院最忙碌的一年。因为战争,有时一天就接收600多病人,创医院接收病人纪录之最。
1939年农历春节后不久,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淮阴,仁慈医院也未能幸免。1941年7月13日早上八点钟左右,一伙日伪军及伪警察闯入医院,杀气腾腾地喝叫:“美国人不管大人小孩,统统到院子里排队,其余的人在明天早上统统离开医院,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在刺刀的威逼下,中国医生和病人不得不离开医院。
时值暑热天气,整座医院犹如蒸笼,九名美国人,包括钟爱华夫妇,在烈日下整整晒了一天,后又被押入医院东北角的小楼上,关了半月之久。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华沦陷区的美国人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威协,纷纷回国。1942年4月,院长钟爱华与其他美籍人员被迫回国,中国医生曹济生主持了医院工作,仁慈医院更名为“淮阴医院”。钟爱华回国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任美国总统对华事务顾问。
在此之前,即日寇占领淮阴后的1941年7月,钟爱华的二女儿鲁丝及其姐妹,已返回美国,当时的鲁丝已是个中学生。40多年后,鲁丝重返淮阴,既有父亲的遗愿,也有鲁丝重拾儿时美好记忆的夙愿。
1980年夏,鲁丝•贝尔随其夫婿戈培理来华访问,受到中国领导的热情接待。戈培理是美国基督教福音派领袖,著名布道家,与美国政界和历届总统关系密切,常应邀为白宫主持宗教仪式,访问过70多个国家,听其演讲布道者达1亿多人次,连年被列入《美国名人录》,并曾获“总统自由勋章”。我国已故的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赞誉戈培理为“爱的使者,和平的使者”。在淮访问期间,他曾深情地说:“……尤其荣幸的是把我妻子当作淮阴的姑娘,这对我们全家及整个美国人都有很大意义”。鲁丝•贝尔出生在淮阴,她不仅有一个中国称谓(淮阴人称她为“钟二姐” ),而且对儿时在淮的生活极为眷恋,还记得在废黄河边与小伙伴一齐游玩的具体情景。此次参观了故居老屋,她唏嘘不已,无限感慨。
1988年4月,钟爱华院长的二女儿鲁丝•贝尔与丈夫戈培理一行又来到淮阴市,市政府为他们举办了热烈的欢迎宴会。徐燕市长在欢迎词中说,鲁丝夫人在淮阴度过了人生美好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因此戈培理先生与淮阴有着特殊的关系,是淮阴的女婿。戈培理在致词中说,淮阴是他妻子出生与生长17年的地方,他们结婚45年来,经常谈到淮阴。他岳父钟爱华是他最亲密朋友、导师与顾问,因而淮阴人对钟爱华的怀念,使他感到荣幸与感谢;淮阴人把他的妻子当作淮阴姑娘,更使他感到荣幸。鲁丝在致词时则说,她是先说中国话,后学英语的,她是淮阴的女儿,回淮阴就是回家。
2002年10月淮安仁慈医院建院一百一十周年,淮安市委市政府暨市仁慈医院(市二院)非常重视,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并于10月17日举行《淮安仁慈医院建院110周年庆典欢迎宴会》,热烈欢迎从美国赶来的钟爱华的长女、三女儿以及仁慈医院第一任院长林嘉善先生的孙女等一行9人。市长陈从亮主持宴会,丁解民书记致欢迎词。钟爱华长女罗莎•贝尔•蒙哥马利夫人在庆典大会上作动人的发言。市政府颁发聘书,聘请罗莎•贝尔•蒙哥马利夫人为淮安仁慈医院名誉院长。钟爱华长女1918年出生淮阴,多年来她和她的全家一直关注着仁慈医院的发展,愿意为仁慈医院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
2004年4月,年届耄耄的钟爱华的大女儿、三女儿以及儿媳等又一次来淮,访问她们出生或成长的地方及老朋友们。在聚会中,她们分别作了诚挚的发言。淮阴师院胡健教授应邀参加了聚会,他的前辈中有一些曾在原仁慈医院工作过并与钟先生家有过交往,他回忆了已故的姨娘陈瑞兰女士生前曾对其讲述过她与钟爱华院长的交往中的深切感受。胡教授发言说,这个关联着中美人民之间友谊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因为仁爱是不朽的,友谊是长存的。对胡教授的发言,包括美国朋友在内的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赞同。
1997年10月,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访美期间,除了进行国事访问外,还对戈培理、鲁丝夫妇作了私人访问。戈培理与鲁丝夫妇在与江泽民同志交谈中,谈到钟爱华先生与原淮阴仁慈医院,谈到鲁丝出生与生长的淮阴,谈到他们对淮阴的访问……戈培理夫妇对“故土”“故人”十分关心与热爱。江泽民同志回国后曾谈及此事,并要淮阴市搞文史的同志关心一下这件事。
何永年 文/图
(2008年7月20日刊载于《淮海晚报》,2011年刊载于第6期《淮安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