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又如约而至,每逢此时家庭亲友团群就会热闹起来,各种祝贺问候纷至沓来,向曾经的军人致以节日的问候,整个家族确实有几名转业退伍的老兵,但女兵,我妹妹是唯一,因姐姐是一名检察官,也是检察战线上的一个与犯罪分子打交道的女兵,后来群里亲友就会调侃,向群里两个戴大盖帽的女兵致敬!
妹妹成为一名女兵纯属误打误撞,那还是1987年,已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五年的妹妹,并不满足自己的本科学历,想继续再深造提升自己,就参加了当年的研究生考试,因她在大学里的专业化学,在中学也是教高中的化学课程,就报考了与化学相关的专业,一个不小心竟然被防化专业录取了,我记得当年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上标有醒目的“北京军事防化研究院”,意味着从入学那天就与橄榄绿结缘,从普通百姓变为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军人。
因为所报考的专业涉及军事秘密,她所在的院校在远离北京城相对较远的地方,我去北京旅游曾去过她学校一次,是在一个山坳里面,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不像是学校倒像走进了军营,校门口有军人站岗,距离他们学校60华里的路边竖有一块禁止外国人入内的牌子,让人不禁对这所军事院校又多了几分神秘感。
从一名人民教师转变为军人身份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除了正常的文化课学习,还比普通高校多了一项射击、拉练和出操等军事训练项目,每天的学习生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而有序,学习生活一切行动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比普通高校多了一些配备,如每人一个书橱,服装被褥统一发放,两人一间的宿舍都是整齐划一,被子叠成豆腐块,生活用品统一摆放整齐,连毛巾都要按要求一个式样悬挂,进教室上课到餐厅就餐也要步伐一致列队进入,听口令起立坐下,季节替换也是统一换装,学院会提前在小黑板上通知,不可以自作主张随便更换,这些部队的集体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当过兵的普通百姓而言,也是充满向往与好奇,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带着好奇询问她的当兵生活中一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记得她第一次穿着军装放寒假回淮,那一个英姿飒爽、精神焕发的神气劲儿,两个字“真帅”!她很喜欢做孩子王,在家的时候只要下了班就会帮我去幼儿园接送女儿,女儿也与这个漂亮可亲、很有文化的小姨有着深厚的感情,小姨一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去幼儿园,接这个半年未见的小侄女,当时还没有放学,她便在窗边看边等待,女儿一回头倏然看见这个穿军装的女兵站在窗口,似曾相识却又有点不敢相认,一时有点懵圈,便跟老师说:报告老师,“可能有个解放军叔叔要来带我”,老师一看忍俊不禁:说这哪里是叔叔,分明是个解放军阿姨哦”小娃仔细一看才回过神来,骄傲地跟老师说这是我小姨她从北京来,老师特准她那天可以提前放学跟这个解放军小姨回家洛。
妹妹放假期间在我家,有一次不巧家里要做午饭却停水了,只有楼下食堂门前的自来水有水,一身戎装的妹妹就端着一盆菜一同与我下楼去公用水池清洗,普通家属院突然冒出个女兵来,那回头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也为家有女兵感到自豪。我曾问过她,穿上这身绿军装与以前有啥不一样?她说就是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军人,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自律性比普通老百姓要求会更高,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很多便利,出差乘车住宿看病等,国家都会对军人有一些优惠和福利,毕业后不用为找工作东奔西跑,依然分配在军事单位工作,相对于其他到处投档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多了一份踏实与稳定。
因为有了当兵的经历,妹妹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工作中都是严于律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会啃硬骨头的好手,仅学习笔记摞起来就有半人高,在科研工作中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精神,为家族中的小辈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由于在部队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事果断有魄力,从不拖泥带水的。对床铺的要求传承了部队的优良传统,干净整洁、一丝不苟有条理且多年如此,这都是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过而受益终身吧!
在多年后他们大学同学毕业20年再相聚的时候,她在通讯录上登记的职业是军人,久未联系的老同学都很奇怪原本职业同为教师的小学妹咋就转身为军人了?(上大学时班级最小年龄年仅17)妹妹也会很自豪的告诉同学,我可是一名有多年军龄的老兵呢。身处男性居多的军事单位,丝毫没有女性那娇弱的色彩,“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学习工作上从来没有落后过,甚至很多地方做的比男性还要好,一直勤奋刻苦的学习,先后攻下了两个博士后,成为单位科研开发的领头人。是我们家唯一持有双博士后的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成为家族小晚辈们公认的学霸,我家小女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会向这个女兵小姨讨教,她也总会耐心的为她答疑解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人活着一天也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
这位女兵一直在科研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努力书写当代女兵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