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颐养健康集团章丘逸乐医养中心采风作品之六
何解后顾之忧,且从养儿防老说起
——访章丘逸乐医养中心随感
文/青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途中,与同车的作家朋友闲聊。因为作协这次组织的采风地是一处医养机构,于是就说起养老院的话题。不知怎么,我脑海中忽然冒出一句明清小说中的成语:梁园虽好,非是久恋之家。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自己也觉奇怪。顺着话题儿,我便说古人的“养儿防老”是有道理的。然而朋友却感叹道:“等我们走不动了,需要儿子养老时,谁知道他又会在哪里呢?”
说话间,就到了采风目的地——章丘逸乐医养中心。这是一处外观简洁、错落有致的多层建筑群,就坐落在郊区开阔的田野上。
医养中心张书记、胡院长亲自陪同我们参观。据介绍,逸乐医养中心主要定位于收住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采用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随着讲解,我们陆续参观了供老人们平日生活的起居室、助浴间、亲情间等,还有娱乐休闲的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多功能厅,乃至专设的老年大学。除了这些起居休闲设施,医养中心还有健康评估室、心理咨询室,以及为失能、半失能病人设置的康复理疗室等。
既然是医养中心,那么“医”从何来呢?其实这“医”,恰恰是逸乐医养中心与生俱来的专业优势。
原来,这所医养中心的前身,就是原埠村煤矿附属医院。埠村煤矿附属医院是一所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周边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2017年6月,依托医院建设的逸乐医养中心首期项目开始运营。仅一年多时间,中心既有床位就实现满员入住。随后二期项目开工,自今年5月起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大有一床难求的趋势。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采风作家与中心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提问题,说想法,谈建议,一些作家还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与感受。
作家吴老师对颐养中心颇有了解。她谈起以于丽主任为代表的医护人员,对老人们是如何地关怀备至,赞许之情溢于言表。作家张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借这次机会,探望一位老同事的经历。同事今年已经78岁,自医养中心运营初期即来入住。老人家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照顾,如今不但身体硬朗,生活也过得舒心。用张老师的话说:体重降正常了,人也变精神了!这让她甚感欣慰。
作协宋主席则说起他的一位朋友。朋友的老人现在居家养老,每月保姆费就要8000多元,子女还得轮流照顾,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认为,机构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亟待发展的一项产业。尤其是像逸乐医养中心这样的医、养结合机构,更是与当前的社会需求尤为契合。
于是,我也和大家谈了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在现阶段,作为中国三大养老基本模式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中,居家养老仍是主流。但今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则是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能满足特色、全面和高端要求的则是机构养老。这一点绝大部分人应该都认同。然而,一旦真的要把自家老人送出去养老,许多人就会有重重顾虑,我也不例外。由于时间有限,我在会上仅作简述,其详情如下。
我的父亲几年前去世,母亲今年86岁,失能、失智已有四、五年。幸好我有两个姐姐,三人可以轮流值守照顾。虽是如此,毕竟我平时忙于工作,两位姐姐年纪也大了,不可能时时贴身伺候。为此,我们请了全职保姆,费用虽然没有宋主席朋友支付得那么多,但每月也要五、六千元。
花费还只是一个方面。怎样才能让老人生活得更好?保姆能否尽职尽责?会不会虐待老人呢?老人生病怎么办?作为儿女,心是无论如何也放不下。这种压力时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成了一种无形的重负。所幸,几经更换、磨合,我们找到了一位不错的保姆,心头压力这才稍有缓解。
其实,我们之所以没把老人送去养老机构,一方面是因为母亲在还没有失智时,坚持要“老”在自己的房子里,我们尊重老人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姐姐们都已退休。这也可说是老母亲的幸运吧:她生了三个儿女,在需要照顾养老的时候,恰好两个女儿退休了。
我自己也设想过,假如没有这些条件,我们不得不把母亲送去养老机构,我会顾虑些什么呢?
细想之下,顾虑应该有三。一是老人在养老机构能否真正得到妥帖的照顾,这需要慎重考察,选择一家信誉优良可靠的机构。二是一旦老人病了,能否及时得到救治?显然,像逸乐医养中心这样的医养结合机构,基本可打消我的这个顾虑。三是社会舆论压力,这就比较复杂了。
母亲住在省直机关宿舍,左邻右舍都是父亲的老同事。同事做邻居,一方面有事时方便互相帮衬,另一方面大家因为互相了解,有些东家长李家短的话题就在所难免。我甚至都能想象出,如果把母亲送出去养老,邻居们都会说些什么。比如,肯定有人会说:你看这家孩子真不孝顺,不管老娘了!这种指摘,才是我们最大的顾虑。
但从理性出发,我仍然认同机构养老模式。因为,作为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几代人,我们将别无选择。我只有一个儿子,现在不在身边。这正应了路上谈及“养儿防老”,朋友所说的那句话:等我们走不动了,需要儿子养老时,谁知道他又会在哪里呢?养儿防老,是多子女时代老辈人的经验。对于少子乃至独生子女几代人,则绝非良策。
从另一角度看,作为独生子,儿子大概率要与一个独生女结婚成家。那么等我们老去时,他们就要面临至少四位老人的赡养。承受比父辈沉重几倍的压力,这让他们身何以堪?
孟夫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想把这句话改作“老人老,以及吾将老”。今天,我们为现下的老人赡养问题着想,其实也就是在为将来的自己着想。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传统思想意识的改变,人们的养老观也会随之变化。社区养老,尤其是机构养老的发展和普及,就是当我们老去时,能够安享幸福生活的保障。
到访章丘逸乐医养中心,让我看到了自已若干年后的颐养之所,看到了当我老去时的希望之所在。愿今天的老人,明天的我们,以及未来的他们,都能够安心养老,安享幸福晚年。
2022.7.28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