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金锋
在我小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末,“万元户”这个富裕户的代名词,耳熟能详,记忆深刻。在那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年代,谁家成了万元户,让人羡慕,尊敬,而今却已成了历史概念,永远消失在时代的记忆当中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祖国的大地,党的好政策激起了农民致富的强烈愿望,不少农民开始转换思想,有了追求万元户的梦想。因为当时一万元能买好多东西,是富裕的象征。有的人办起了养鸡厂、养猪厂;有的人倒运辣椒、枸杞;还有的人靠种地勤劳致富。万元户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农村发芽,生长。小时候,我的邻居家当时就是一个万元户。他们家也是在村里第一个买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每当夜晚,四邻八家吃过晚饭,老少结伴都拥进他们家的院子里,有的从自家拿板凳过来坐下看,有的干脆就坐在地上看,还有的站着看,一直看到电视节目没有了台才肯散去。他们家给乡亲们带来了新的向往生活。老家话常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我的邻居就是在四十岁发家的,他叫郝运来。小时候,常见到他骑着二八自行车,车把挂着一个黑色提包。提包里鼓鼓囊囊的,听人说,提包里装着全是钱。我曾问父亲,他是怎么挣钱的?父亲说,他在“跑件”。啥是“跑件”,在我们县有一个叫邢家湾的地方,那里的人聪明的很,只要咱们想到的,像蒸馒头机、包饺子机等机械,包括摩托车、三轮车、铲车等所有的机械零件都能造出来。父亲说郝运来是跑摩托车件的,一个零件买五毛钱,卖到新疆就能卖到一元钱,之间赚差价,不到三年郝运来家里就富的流油,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了。村里人看到他富了,都有点眼红,都到郝运来家里向他请教,取经。随后,就有几个年轻人挂着提包,效仿他的模样开始了致富之路,可成功的没有一个。没过多久,几个年轻人都打起了退堂鼓,丢掉了刚买的崭新黑提包外出打工去了。村里有心的人也对郝运来能成为万元户总结一番的。说郝运来除了辛勤、智慧之外,还有的是家里有一个贤内助。村里人常说,谁家里能过好的,不仅要有搂钱的耙子,还的有盛钱的匣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郝运来还印制了经理名片,家里装了电话,媳妇是联系业务的,夫妻在外包装成了公司,又讲诚信,故而日进斗金。郝运来有钱以后,又看到别的进钱门路了。把“跑件”的活传给了他的兄弟郝运旺。不到几年,郝运旺也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了,还在县城买了楼房。那个年代,年轻人结婚前除了凤凰(飞鸽)自行车、缝纫机外,最重要的还得有一排砖瓦房,新娘子才肯过门。所以,谁家有小子的,把建新房带动的蔚然成风。新申请的宅基地往往都是大坑。建新房,垫宅基地成了问题,通常都是用牛拉小排子车拉土。好不夸张的,要拿出愚公移山的尽头,两三年才能垫起一块宅基地。看到这些,郝运来萌发了买推土机的想法。过了不久,他花了十万元买了一台履带式推土机,开到了家门口,便招来很多围观的乡亲,乡亲们都在议论,这个铁家伙,得要多少钱?郝运来当过兵,在部队就会开车,特别喜欢鼓捣车,无师自通,部队车坏了,他经常跟在后面学,还主动参与维修。买推土机时,厂家给讲了一遍开车要令,他就轻松地从五六十里县城把推土机开了回来。刚开始,乡亲们转不过弯来,垫宅基地,要一天给郝运来二百元钱,有点舍不得,感觉不划算。郝运来从垫自家宅基地开始,五六天时间,一块宅基地就拱起来了。乡亲们看到这,都服了机械化的力量,几天功夫能把几年的活干好,花点钱算什么,能早点给孩子娶媳妇那才是最要紧的。一发不可收拾,乡亲们上门找车垫宅基地的络绎不绝。周围村庄,也陆续来找,生意风生水起。后来,找上门干活的很多,他给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台推土机。当时土砖窑很多,推土机也能派上用场。他们家父子三人,每天没有休息的时候,当然,钱不停的流进他们家,很让乡亲们眼气。如遇到下雨天,他们就认真保养机械,把推土机卸的七零八落。该换零件的换零件的,每次看到他们,都好像黑包公,衣服上油渍麻花。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他们家靠着三台推土机,在村里过着万元户甚至大几十万户的生活,始终走在乡亲们的前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推土机的用途变得面窄了,再加上家里有一定的积蓄,就会使人骄傲起来。两个儿子不愿干了,开始另谋出路,一个儿子开起了超市,没几年就到外地打工了;另一个儿子下海经商,干起了别的行当,也没有干出名堂。后来他们家三台老铁牛倒在了墙根下,变成了一堆废铁,他们家的万元户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在历史的记忆当中了。岁月不饶人,郝运来已过六十,身体多病,早已不能干重活了。但他不想拖累孩子,就和老伴养了一群羊。每天赶到村外放羊,可村外到处庄稼,尤其是冬天,经常会有人找到家里来提意见,让他把羊圈起来,要不会毁害麦苗的。郝运来身体不好,由于患上了糖尿病,有时会尿裤子,还有时会晕倒在村外。一只羊能卖一千块,五六十只羊折合起来也是五六万,照这样说,他还是万元户,只不过他现在的万元户早没有当时那个时代的万元户风光了。现在村里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子,最不起眼的房子也得五六十万,这算是家里的固定资产。再加上每月收入,农村人对几十万元已没有稀奇的了,只有对百万元以上才会有所触动。当年“万元不算富,十万刚起步,百万才是真正富”流行语,如今已变成了时代发展的现实。现在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万元户早已成为了历史,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了。现在村里的孩子们都知道郝运来放了一群羊,谁还能知道郝运来是当年的万元户呢?
沈金锋,河北隆尧人,从戎十几载,现供职于襄都区城市管理局,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喜欢写作。诗歌、散文、小说、新闻作品散见于《人民海军报》《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文学作家》、《作家故事》、《南北作家》等报刊、平台、杂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