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斗其乐无穷
戴官宝
“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心中渴望“想见阴宫雪”。这是大诗人杜甫描写炎热夏天的诗句。
今年夏天,高温频频袭来,多地出现35度以上高温,还有38度,甚至超过40度的极端天气。这鬼天气,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石油,全浇到太阳头上了,怨不得欧州没油没气的可怜相。
记得1954年夏天(下学期上五年级的暑假),我们学校放暑假了,天气实在热的没有办法。层子又矮又小,两间茅草屋,只有一个一拃宽,两拃长的小窗户,又没有玻璃。几块破板釘的门,阻挡不了室外酷热空气流进室内。屋里特别闷热,屋外到处都是叽溜狗“知了!知了!”叫的人心都烦死了。恨不得借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灭太阳上面的火。午饭后爷爷和我,把小凉床抬到肖大爷家门前大槐树下。准备在树荫下睡午觉了。奶奶热的厉害怎么办呢?我跟奶奶说:我去王营小学门前水井里(今仍在学校南墙外),打一桶水给你凉快凉快吧!奶奶说好呀。于是我到王营小学门前水井跟前,用水井边張奶奶家的吊桶,打满一桶水拎回家。奶奶马上用毛巾,沾着冰凉的井水,先洗脸又擦脖子,嘴里不断地说:凉快凉快。并用她的凉毛巾,帮我擦脸上、身上的汗水。-小桶井水十多斤重,两只手换着拎,拎到家我已经累的满身汗。看到奶奶用凉水掏毛巾,感到高兴的样子,我想以后天气热的话,每天都去打井水给奶奶消暑用。
在古时候没有电风扇、空调的年代,百姓们只有团扇、蒲扇、羽毛扇、芭蕉扇解暑。解放前后,在一些商店里,或达官显贵人家可以看到“布吊扇”。这种“布吊扇”不是说的象現在用电的吊风扇,而是用人力来回拉动的布吊扇。它是在堂屋上方,吊着一根木头,木头下方挂着长方形的,厚重的布帘子,一拫绳子系在布帘子的木头上,绳子穿在屋顶“滑轮”上。使用的时候一个人先轻轻拉动绳子,让布帘子晃荡起,拉绳子人用的力慢慢加大,布帘子晃荡幅度越来越大,下面就有了风。布帘左右摆动,风就一左一右扇过来扇过去,人就凉快了。这种既实用,又廉价的“布吊扇”,淮阴在没有电吊风的解放以前,不少剃头店,商店和大户人家都能看到的。

古时有一种飚扇,原理象鼓风机,在木架上装有转轴。转轴上插有5、6片长形木板,摇动转轴手柄,转轴上叶片产生风力,满屋热气顿除。无风的天气时,农民就用它来扬谷物。还有小一些接近纺车大小,普通家人即可纳凉袪暑。

宫廷中和北方的人,冬天里将厚厚的冰块,拖回家放到地窖里储存。夏天将冰块取出,放到室内消暑。记不起是哪一年,在电视里看到:哈尔滨人从河里,将大块冰块运回场地,码垛起来。高高大大冰堆四周用油布复蓋好,外面又加上厚厚的棉被,棉被外面又盖上,涂过桐油的帆布。到夏天时,卖给百姓防暑降温,多数卖给工厂冷库制冷(那时没有制冷机)。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战酷暑,就是与天斗,乐在其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