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刘志锋
梦圆红河谷
每当人们在一起议论起某一个旅游区的风光时,往往是眉色凤舞,你说我唱,海阔天空,道天论地,着实让人无限向望而望尘莫及。许多人认为:“看景不如听景”。我却认为“观景才是真正的赢家”。“我不为摄影不旅游,不为写作不旅游”。“我观光不单是去旅游休闲,自娱自乐,也不单是为开阔眼界,关键在:一是要拍好多照片,留下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二是可以借题发挥,创作相关的游记散文和诗歌;三是向有关媒体提供和发表图片和文字材料;四是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思野得到开阔,思路越来越活跃;五是现场挥毫,瞬间反应和创作灵感油然而生,同时可以结识好多文友、书友、画友和社会各界朋友。可以说,我到哪里,那里就是我的创作基地、摄影基地,那里就有我新的文友。我不是赢家谁是赢家”?一句句“刘老师,谢谢!”是我最大的收获。一句句点赞、一阵阵掌声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鼓舞和肯定。所以,许多美好河山未去是我最大的遗憾。每到一处新的旅游胜地,才真正圆了我一个个大大的久久的梦想和夙愿,交了一份份自以为满意的答卷,我为此才感到心满意足。
红河谷,我梦寐以求您的美景。红河谷,我憧憬已久您的大度。红河谷,我想象丰富您的精灵。红河谷,我多么想能扑入您的怀抱,吮吸大自然的乳汁、饱受青山绿水的声息、分享瀑布清泉之灵气,共饮森林氧吧之神韵,让我为您歌唱,为您挥毫,为您倾情,为您鞠躬,我为您崇敬……。红河谷,您西有钓鱼台,东有太白山汤峪、五丈原,北有法门寺,周公庙,凤翔东湖,南有黄柏,太白云海。这么多年,我在这些名胜古迹随团、公务、因邀进行的采风、观光、旅游和专题采访等文化活动不知经历过多少次,不知留下了多少幅摄影图片,珍贵资料,不知写过多少文章或诗歌。然而,红河谷距离陈仓区(原宝鸡县)虢镇城没有多远,多年慕名,多年向往,多年听过多少城里人乡里人谈论过去红河谷的亲身经历和山水美景。我对红河谷真乃垂涎三尺,由于逐渐年事较高,机会很少等因素而未能如愿以偿,心中总是感到遗憾,更感到有非常缺失之感。
二零二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从手机微信上获悉,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会长冯建伟先生特意通知我与文友一起赴红河谷参加文学采风活动,我的任务主要是为大伙搞好摄影和书法工作。获此信息,我欣喜若狂,高兴得不知所措。六月暑天,我不顾近40度的高温,也打破了午休的常规,不顾妻子的规劝,冒着酷暑,步行二十多分钟,在陈仓区教育关工委我的办公室用四尺宣纸为红河谷管委会书写了“红河神谷”四个金石隶大字的横幅书法作品,盖上大红印章一看,自我感觉还可以。随之用手机拍摄成图片,发给冯建伟会长针求意见,得到了“好”的肯定。

七月三日,生怕错过这次红河谷之行,清晨五点多就起早洗溂,狼吞虎咽完早餐,将摄影包内所有器材和书法作品检查无误,装好身份证件,提前赶到了侯车点。九点十分,我与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的三十三位文友安全到红河谷广场。“山”字形的接待大楼屹立在红河谷山门口。高大魁悟,别具一格,古朴典雅的建筑群给人一股震撼力,“红河谷”三个鲜红大字一下子映入眼帘。“红河谷!红河谷”!我终于来到了您的面前!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手执相机,东奔西跑,左顾右盼,“咔嚓咔嚓”接连不断,我与李江先生为这次采风开幕仪式和文友们的诗歌朗诵,独唱等文艺表演忙碌着,生怕漏掉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谁还顾及那灼热酷暑。不一会儿,背心,衬衣和宝鸡文学创作学会的红马甲全被汗水浸透了。说实在话,我虽是年逾古稀又五的人了,只要端起相机,什么也不顾及,一心只在按块门,跑起来绝对要冲在青年人的前面。
接着,旅游中巴车不到二十分钟便到达神仙岭索道。沿途,红河,高山,悬崖,奇石,瀑布,绿林,峻岭,峡谷,虹桥,姜子牙雕像,花草,树木,蓝天,白云让人过目难忘,肃然起敬。一种神奇,灵峻,壮美,幽雅之感之悟之想之绪油然而生。
四嘴山神仙岭乃红河谷的最高峰。若天气晴朗,登此峰顶,既可领略红河谷那旭日东升,巅峰朝霞,云海鳞光,波涛翻滚,山峰若隐若现的美丽风光,又可观赏到太白六月积雪,第四纪石海,群峰奔腾,无垠田野,渭河东流的奇峻秀色。

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乘坐的缆车索道一次可容纳三十人,这是我乘过的最大容量的缆车。与其它景区还有不同的是,上下各一辆,因此,做为游客说心里话,它的安全系数要比别的大得多。索道斜长九百一十八米,上下站高差四百九十米。虽然单行行程只有短短三分二十秒,然而我们真象神仙那样腾云驾雾,居高凌下,“极目楚天楚”,在如此高的半空中真正品赏了大自然赐给人间的“美味佳肴”。我义无反顾地在空中抢拍了多幅红河谷人文山水鸟瞰图。上到海拔一千八百米的神仙岭梁顶平台索道塔楼的最高层红河谷动植物展览馆,其规模宏大,种类齐全,新颖精细,让登山者大开眼界,特别是实物标本对青少年又是保护生态,爱护国宝,呵护大自然的活教材。参观刚结束,还未来得急小憩,许多好友提议沿阶梯登四嘴山(神仙岭)顶峰,上玻璃观景台,再沿着悬云栈道从红河丹崖徒步而下。上下只少需要两个多小时。我胸前挂着照相机,看见青壮年文友往上走,我真想再冒一次险,再登一次峰。是冯会长和老友们看透了我的心思,毕竞年事较高,老伙计们都在劝我不要也不能爬那么高的山,走那高空提心吊胆的栈道。我只有听从同志们的好心善意。在梁顶平台为大家三五成群分组拍完照片,乘缆车下了山,出了神仙岭索道下站大门,沿着河边林荫小道观赏了百瀑潭美景和抓拍了红河谷漂流那漂乎刺击的场面。我们一半老同志坐在河边树下谈天说地,阵阵凉风徐徐吹来。心里凉爽极了!可以说这天中午,在红河谷神仙岭下才真正享受了大自然赐给人们六月暑天的清爽快感和无限愜意。
下午免费做完核酸检测后,旅游中巴安全到达斗姆瀑布山下。听解释员介绍,这里的瀑布八十九米高,吼声如雷,直挂山涧,誉为陕西第一瀑。路途坎坷,可乘景区电瓶车,再上山半个多小时山路即可看到“庐山真面门目”。当时有十二个人要上去。上午未上四嘴山,未走悬空栈道,我又对瀑布特别喜爱,一定要上去拍几张照片,圆个登山梦想。我们乘电瓶车过了多半路程。还有三分之一靠双足前行。尽管山里面綠树成林,溪水潺潺,空气阴凉阴凉的,让人享受个不停。没上多少个台阶,我便气喘吁吁,心跳得特别厉害。上还是下?说什么也得上!他们走得快,一位青年还帮我背着照相机。我也不甘落后,走在大伙中间。许多文友要搀扶,被我婉言谢绝。最后终于到达斗姆瀑布脚下。由于天旱水少,瀑布失去了往常的虎吼狮鸣声,但银瀑高挂,玉珠飞溅,景致奇特。我的相机拍不停,既留下有瀑布的景观,又有同志们欢欣鼓舞的场面。我对自己说,真没有枉来斗姆山谷!

下午的第二个景观是飞虹瀑。这儿的瀑布从山顶倾泻奔腾而下,既高峻又宽大,势如猛虎下山,声若狮吼雷鸣。西阳斜照下反射的彩虹更是七彩斑斓,光焕人间。这挂在绿树苍山上的银帘真乃红河谷的特有飞瀑,在许多旅游景区也实为罕见。这才真正是红河谷的气势,气派,气度和气量,也是红河谷的精气,神气和灵气,更是红河谷那高大挺拔,威武不屈,气壮山河精神的弘扬和激荡。
经梁宗仁先生的倾心引荐,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采风团的全体文化人驻足于红河书院。这个规模并不宏大的红河村民间书院内,经院长杨少明先生的笔耕不辍,勤奋挥毫,院内的省市县书画名家的作品玲琅满目,风格各异,典雅古朴,神韵幽静,意境深远,各具千秋。文友书友画友初次相遇,格外亲切,氛围热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还是冯会长点名让我给红河书院留下墨宝,以作纪念。我说“墨宝不敢当,一幅拙作显丑而丑”。在众目睽睽之下,稍加思索,当即三下五除二,几分钟内当众挥毫完成了“红河春秋”金石隶四尺横幅书法作品。顿时,掌声四起,大家争相合影留念之。因时间太晚,一幅书作实在对不起红河书院的先生们。实在抱歉得很。
从红河谷赶回宝鸡,在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办公室与冯建伟会长在电脑上下载了当天拍摄的所有照片,挑选了供新闻报道和会员创作时所采用的集体和个人采风活动图片,并对宣传通稿连夜进行了校正和确认。我回到陈仓区虢镇城时已过了午夜十二点半钟以后了。
这次采风活动,从早晨到晚上整整奔波了十九个小时。虽然比较忙,比较累,但我觉得十分值得。因为这是天载难逢的最好机遇,终于圆了我亲临红河谷的几十年的梦想。红河谷,我要为您放声歌唱,红河谷,我要将您的精神和风采向世人弘扬!
刘志锋20220720:20:30一一0722一13:01于15路公交车一一20220723一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