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鑫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对于每家每户来说都是团团圆圆的日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每逢中秋便是五谷丰登,这时候外婆家又热闹起了来。那次中秋节到今天已经十八年了。我怀念十八年前的那个中秋。
时间临近中秋,外婆和退休的外公忙着收玉米和水稻,而姨妈这会儿也带着孩子从婆家赶来帮忙,他们早起干活儿,到玉米地掰玉米,再到邻居家借板车去稻田收割稻子。秋日的中午,阳光很柔和,金色的阳光洒到脸上,温柔地抚摸着肌肤。外公和外婆把玉米棒子堆在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成了一座小丘,我和弟弟喜欢爬到谷堆上玩乐。弟弟爱吃糖,坐在谷堆上还忍不住带着一块麦芽糖,他那张舔着麦芽糖的笑脸让人觉得可爱,他笑出了属于这个秋天的喜悦。
村子里有人专门带着脱粒机,挨家挨户去帮忙,外婆会热情地欢迎他们。那上千斤的玉米棒子和稻谷,经过脱粒机,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变成了粮食。脱粒机一边轰鸣一边工作,我和弟弟站在堂屋门口看热闹,玉米粒和稻米扬起来,飞向天空,慢慢地堆成了一座小山,塑料纸上积满了一层玉米棒和稻谷壳。眼看着家里的粮食越聚越多,外公的嘴角露出笑容,他的心里很满足,这个秋天是唯美的。
过了几天,中秋节到了,舅舅和舅妈一家三口从上海回来了他们赶着中秋节回来看望亲人,舅舅大包小包地给我和弟弟带零食,给外公外婆带土特产,还给姨妈买衣服。姨妈翻出一件黑色西装,穿在身上,她忙里忙外给我们做饭。我们一家人张罗着团圆饭,忙得不亦乐乎。花生、瓜子、水果糖,黏住了我和弟弟的嘴巴,我焦急地问:“什么时候吃月饼啊?”妈妈说等到了晚上大家一起吃,爸爸拉起我的小手给我讲故事,我被逗得哈哈大笑。
. 傍晚,厨房里的两口大锅热气腾腾,外公给灶台添柴草,外婆负责掌勺,添油加醋,姨妈在案板上切菜。厨房里有宰好的草公鸡,刚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鸭肉、牛肉、河鱼,还有新鲜的蔬菜、干货、豆制品等,这些都是乡村餐桌上的风味佳肴。
这时候,舅舅、舅妈陪着外曾祖母拉家常,外曾祖母年逾八十,满足地看着孙媳妇和曾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奶奶,这些天,您过得还好吗?”舅舅说。外曾祖母的牙齿还健在,说话铿锵有力,她说:“每天吃得好,睡得好。”舅舅给曾祖母买了榨汁机,给她留着榨果汁喝。我和弟弟在客厅里看动画片,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等待着那桌团圆饭。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大红木桌子旁,一起给长辈敬酒,那香喷喷的团圆饭,凝结着子女对父母一片真挚的孝心,凝聚着一年四季在外工作的子女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敬完酒,妈妈高兴地说:“月饼来了!”制作精美的广式月饼透着油光,色泽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各种口味都有,五仁的、果蓉的、咸肉的、蛋黄的。外面的夜空烟花灿烂,礼炮声轰鸣,不绝于耳,家家户户在庆贺中秋。一轮明月端庄地坐在天空中,圆润而浪漫,温馨而和蔼,这是今秋最美妙的时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亿万个家庭此时此刻寄真情于明月,对着月亮许愿,对未来的生活寄托美好的遐想和愿望,对亲人致以祝福。苏轼有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吴永鑫,淮安人,一名大学生。爱好文学创作,喜欢编剧,写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