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清女士《声声慢.台地漫游》简析
文/王楼(内蒙古)
声声慢.台地漫游(贺铸体)
文/杨素清
晨风习习,涧水潺潺,丘园台地清凉。看细鳞穿芦苇,翠鸟梳妆。蓝天珍禽掠影,耳边厢、野侣求凰。衔鱼白鹳,为妻投食,足蹈夸张。
花芽羞奁山径,斜坡上、夭桃弄粉张扬。偶遇倦龙微雨,瓣落流香。鸣虫感时咏叹,演天然趣味之章。和谐生态,九原区,井卜梁 。
这是一首文情并茂的写景状物佳作。写景栩栩如生,状物突出特点。描写有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全词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生机盎然的风景画,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大饱眼福。
上阕,描写台地公园的游魚飞禽。一二三句“晨风习习,涧水潺潺,丘园台地清凉”,这三句总写台地公园的自然环境。首句写晨风,点明时间是清晨,“习习”拟声,表现风的轻柔。第二句描写山涧中的水,用“潺潺”拟声,表现水声悦耳。第三句写台地公园的气象特点“清凉”宜人。四五句“看细鳞穿芦苇,翠鸟梳妆”,一个“看”字领启了两个特写镜头:小鱼在芦丛间竞相穿梭,翠鸟在悠闲地用嘴梳理羽毛。每个镜头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句中“细鳞”一词借指小魚,用借代辞格,“梳妆”用拟人手法。六七句“蓝天珍禽掠影,耳边厢、野侣求凰”,前句描写珍稀的飞禽掠空而过的身影,模形,后句写水鸟情侣间求爱的声音,这句又用了拟人手法。最后三句“衔鱼白鹳,为妻投食,足蹈夸张”,这三句描写了一幅白鹳为抱窝的妻子匆匆投送食物的动人画面,也用了拟人手法。
下阕,描写台地公园的花木昆虫。一二句“花芽羞奁山径,斜坡上、夭桃弄粉张扬”,上句描花含羞的骨朵妆饰了山间小路,下句描写茂盛的桃树在炫耀它的粉红的花朵。这两句都用了拟人手法。三四句“偶遇倦龙微雨,瓣落流香”,这两句紧承上句,描写如果偶尔下一场小雨,那么就花瓣飘落,随雨水漂流。这两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句中“香”是借指花瓣,属借代手法。五六句“鸣虫感时咏叹,演天然趣味之章”,这两句再用拟人手法,把昆虫当作人来写。上句说那鸣叫的虫子是有感于现实而发出咏叹,下句说它(虫子)演奏的是天籁般美妙的乐章。最后两句“和谐生态,九原区、井卜梁”,上句总括全词,下句交代台地公园之所在,即包头市九原区的井卜石对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首词立意鲜明,选材紧扣命题,无一赘余字词,语言凝练且意蕴深厚,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景和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使读者读后久久难忘。总之,这堪称一首怡情悦目的写景状物力作,可作为我们学习借鉴的典范。
2022.7.27


